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3206发布日期:2019-07-27 10:3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车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作业中,尤其是板材或者石材在加工中免不了打磨工序,而随着打磨机对板材或者石材的打磨,会有大量的粉尘产生,粉尘会随着空气扩散到整个车间内,久而久之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而现有技术中的车间作业人员仅通过口罩来防止吸入粉尘,但实践表明,口罩并不能完全避免作业人员吸入粉尘颗粒,长久以来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会患上职业病,俗称“尘肺”。

现有技术中都会利用通风的方式治理和改善车间的作业环境,但是一旦以通风的方式治理,就会将车间内的粉尘引出外界,从而污染外界环境,这也是工业三废的主要源头。

越来越多的车间会放置吸尘器,利用吸尘器对粉尘产生量大的设备不断吸尘,一般都是在打磨机旁边会配备一台吸尘器,随着打磨的进行,作业人员可以打开吸尘器,利用吸尘器的吸尘口吸收工件表面和工件附近的粉尘颗粒,然后利用吸尘器内部的滤芯收集该部分粉尘,最后再集中处理。

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清洁较为困难,尤其是吸尘口处的管道,基本不会有维护,久而久之该处的管路就会严重堵塞,也会影响到吸尘效果;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滤芯安装稳定性较差,其是直接悬挂在吸尘器内部,了解吸尘器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吸尘器能够吸尘主要是利用其上的抽风机,而抽风机产生的风力会直接作用到滤芯上,该部分风力力度较大,会让滤芯产生晃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如果长时间工作滤芯会掉落或者松动,严重时导致无法吸尘,或者滤芯与吸尘管脱离,导致吸尘器损坏,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稳定性好、清洗方便、提高使用寿命的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包括:

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的吸尘筒;

安装于所述吸尘筒的安装腔内的滤芯;

所述吸尘筒内还安装有隔尘筒,所述隔尘筒置于所述滤芯的外圈;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与所述隔尘筒连通,且所述吸尘组件远离所述隔尘筒一端具有吸尘头;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为与所述滤芯连通的抽风机;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为与所述滤芯连通的吹风机;

所述吸尘筒内具有安装架,所述滤芯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

所述吸尘组件包括与所述吸尘头连通的第一吸尘管、以及与所述隔尘筒连通的第二吸尘管,所述第一吸尘管和第二吸尘管通过软管连接;

所述第一吸尘管为分体式结构,该第一吸尘管具有可拆卸地吸尘内管,所述吸尘头与所述第一吸尘管的吸尘内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筒为长方体筒体,所述安装架包括置于所述吸尘筒的安装腔上部的固定架、以及置于所述吸尘筒的安装腔下部的托举架;

所述滤芯的上部嵌入所述固定架内、并部分延伸至所述固定架的外部,所述滤芯的下端支撑于所述托举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滤芯穿过并夹持于该通孔处;

所述托举架包括与所述安装腔固连的第一托举板、以及置于所述第一托举板下方的第二托举板;

所述第一托举板的中部形成有支撑槽,所述滤芯的下端置于所述支撑槽内;

所述第一托举板的支撑槽的四周形成为镂空状结构,所述第一托举板的镂空状结构形成为多个供粉尘掉落至所述吸尘筒下方的粉尘掉落孔;

所述吸尘筒的侧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托举板滑入和滑出的托举板滑移孔,所述吸尘筒相对所述托举板滑移孔一侧具有支撑所述第二托举板的支板,所述第二托举板滑入所述吸尘筒内时通过所述托举板滑移孔和支板支撑于所述第一托举板下方,且所述第二托举板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托举板的镂空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隔尘筒为固定于所述固定架和托举架之间的圆筒结构;

所述隔尘筒上连通有连接管,该连接管部分延伸至所述吸尘筒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组件的第二吸尘管通过90°弯头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所述第一吸尘管通过90°弯头与所述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尘管包括吸尘外管、以及与所述吸尘外管装配固定的吸尘内管;

所述吸尘外管的一端与所述90°弯头焊接固定,所述吸尘外管的另一端形成有外螺纹;

所述吸尘内管远离所述90°弯头一端形成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安装槽,所述吸尘外管与所述吸尘内管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头与所述吸尘内管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台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利用吸尘组件将粉尘引入吸尘筒,同时利用滤芯吸附粉尘,该滤芯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吸尘筒内,避免由于风力或粉尘过多导致滤芯掉落,提高了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设计了分体式结构的吸尘组件,能够方便拆卸,便于后期维护和清洗,提高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设计了分体式的托举架,能够选择性地开启其上的粉尘掉落孔,除尘时利用吹风机反向吹风,振落滤芯上的粉尘,并利用粉尘掉落孔将粉尘集中收集至吸尘筒最下端的集尘槽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的托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的吸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尘筒;2、滤芯;3、隔尘筒;5、抽风机;6、吹风机;

401、固定架;402、第一托举板;403、第二托举板;

40201、支撑槽;40202、粉尘掉落孔;

701、连接管;702、90°弯头;703、第一吸尘管;704、吸尘头;705、第二吸尘管;706、软管;

70301、吸尘外管;70302、吸尘内管;70303、连接台;7030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包括:

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的吸尘筒1;

安装于吸尘筒1的安装腔内的滤芯2;

吸尘筒1内还安装有隔尘筒3,隔尘筒3置于滤芯2的外圈;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吸尘组件,吸尘组件与隔尘筒1连通,且吸尘组件远离隔尘筒1一端具有吸尘头704;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为与滤芯2连通的抽风机5;

该吸尘装置还包括除尘组件,除尘组件为与滤芯2连通的吹风机6;

吸尘筒1内具有安装架,滤芯2固定于安装架上;

吸尘组件包括与吸尘头704连通的第一吸尘管703、以及与隔尘筒3连通的第二吸尘管705,第一吸尘管703和第二吸尘管705通过软管706连接;

第一吸尘管703为分体式结构,该第一吸尘管703具有可拆卸地吸尘内管70302,吸尘头704与第一吸尘管703的吸尘内管70302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业车间用吸尘装置,其以吸尘筒1为装置主体,为了便于移动,可以在吸尘筒1的下端设计行走轮,最好配备刹车组件,放置吸尘筒1自行移动;本实施例的吸尘组件的动力源为上述的抽风组件,该抽风组件为通过抽风管与内部滤芯2连通的抽风机5,通过抽风机5的抽风让吸尘组件的吸尘头704具有吸收粉尘的抽力,不断将粉尘吸入滤芯2处,而本实施例的吸尘筒1内部具有隔尘筒3,一般来说该隔尘筒3主要是防止粉尘在吸尘筒1内四溅,确保粉尘能够在后续处理中顺利进入下方的集尘槽内。同时,该隔尘筒3能够确保将抽风机5的抽力集中至吸尘组件处,为吸尘提供了便利条件。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吸尘筒1为长方体筒体,安装架包括置于吸尘筒1的安装腔上部的固定架401、以及置于吸尘筒1的安装腔下部的托举架;

滤芯2的上部嵌入固定架401内、并部分延伸至固定架401的外部,滤芯2的下端支撑于托举架上。

其中,上述的固定架401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孔,滤芯2穿过并夹持于该通孔处;通常,滤芯2呈圆筒结构,一般滤芯2的上下两端都具有金属材质的连接头,本实施例的滤芯2上端需要夹持固定于上述固定架401的通孔内,一般来说滤芯2和固定架401的通孔以过盈装配的方式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抽风机5或吹风机6的风力作用下滤芯2出现晃动;托举架包括与安装腔固连的第一托举板402、以及置于第一托举板402下方的第二托举板403;第一托举板402的中部形成有支撑槽40201,滤芯2的下端置于支撑槽40201内;

第一托举板402的支撑槽40201的四周形成为镂空状结构,第一托举板402的镂空状结构形成为多个供粉尘掉落至吸尘筒1下方的粉尘掉落孔40202;

吸尘筒1的侧面开设有供第二托举板403滑入和滑出的托举板滑移孔,吸尘筒1相对托举板滑移孔一侧具有支撑第二托举板403的支板,第二托举板403滑入吸尘筒1内时通过托举板滑移孔和支板支撑于第一托举板402下方,且第二托举板403至少覆盖第一托举板402的镂空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托举架为分体式结构,上部的第一托举板402设计了支撑槽40201,该支撑槽40201能够确保滤芯2直接坐于该支撑槽40201内,起到限位底部的作用;置于下部的第二托举板403与第一托举板402相对滑动,由于第一托举板402上开设有粉尘掉落孔40202,在不需要清理滤芯2上附着的粉尘时第二托举板403处于封堵第一托举板402的粉尘掉落孔40202的状态,而在需要清理滤芯2上端的粉尘时,打开外部的吹风机6,利用风力吹落/振落其上的粉尘,并滑出第二托举板403,让粉尘掉落孔40202暴露出来,确保粉尘能够顺利掉落至下部的集尘槽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隔尘筒3为固定于固定架401和托举架之间的圆筒结构;

隔尘筒3上连通有连接管701,该连接管701部分延伸至吸尘筒1的外部。

参见图3所示,其中,上述的吸尘组件的第二吸尘管705通过90°弯头702与连接管701连通;第一吸尘管703通过90°弯头702与软管706连通。第一吸尘管703包括吸尘外管70301、以及与吸尘外管70301装配固定的吸尘内管70302;

吸尘外管70301的一端与90°弯头702焊接固定,吸尘外管70301的另一端形成有外螺纹;

吸尘内管70302远离90°弯头一端形成有连接台70303,连接台70303上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安装槽70304,吸尘外管70301与吸尘内管70302装配于安装槽70304处。吸尘头704与吸尘内管70302螺纹连接于连接台70303处。

操作时,利用上述的软管706能够保证操作人员随意改变吸尘头704的角度和位置,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吸尘管703为分体式结构,其具有吸尘外管70301和吸尘内管70302,两个管采用螺纹连接,而吸尘内管70302端部的连接台70303始终处于外部,其为吸尘外管70301和吸尘头704提供了螺纹连接的安装基础,同时,该连接台70303能够将吸尘外管70301和吸尘内管70302安装后封堵吸尘外管70301与吸尘内管70302端部的空隙,避免漏风而减小风力;另外,本实施例的吸尘外管70301的内径一般略大于吸尘内管70302的外径,只要保证吸尘内管70302能够顺利插接于吸尘外管70301内部即可,用以减少漏风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间用工业吸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利用吸尘组件将粉尘引入吸尘筒1,同时利用滤芯2吸附粉尘,该滤芯2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吸尘筒1内,避免由于风力或粉尘过多导致滤芯2掉落,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设计了分体式结构的吸尘组件,能够方便拆卸,便于后期维护和清洗,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设计了分体式的托举架,能够选择性地开启其上的粉尘掉落孔40202,除尘时利用吹风机6反向吹风,振落滤芯2上的粉尘,并利用粉尘掉落孔40202将粉尘集中收集至吸尘筒1最下端的集尘槽内。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