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4869发布日期:2020-02-28 07:43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角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磨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角磨机工具。



背景技术:

研磨工具包括马达的驱动轴,其旋转保持研磨盘的输出构件。在操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当马达停用时,驱动轴的转动惯量使输出构件和研磨盘继续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磨机,包括:马达;以及能够供研磨盘附接其上的输出构件。输出构件限定输出轴线。角磨机还包括驱动轴,其被配置成将扭矩从马达传递到输出构件。驱动轴限定横向于输出轴线的驱动轴线。角磨机还包括制动盘,联结到驱动轴上以随其旋转;以及制动垫,其能够在横向于驱动轴线的方向上在第一制动垫位置和第二制动垫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接触。在第二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间隔开并且不与制动盘接触。角磨机还包括偏置构件,其将制动垫朝向第一制动垫位置偏置;以及触发器,能够绕触发器轴线在第一触发位置和第二触发位置枢转。在第一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停用。在第二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启动。响应于触发器从第一触发位置枢转到第二触发位置,制动垫从第一制动垫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磨机,包括:马达;以及能够供研磨盘附接其上的输出构件。输出构件限定输出轴线。角磨机还包括驱动轴,其被配置成将扭矩从马达传递到输出构件。驱动轴限定横向于输出轴线的驱动轴线。角磨机还包括制动盘,联结到驱动轴上以随其旋转;以及制动垫,其能够在第一制动垫位置和第二制动垫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接触。在第二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间隔开并且不与制动盘接触。角磨机还包括偏置构件,其缠绕在制动垫周围,并将制动垫朝向第一制动垫位置偏置;以及触发器,能够绕触发器轴线在第一触发位置和第二触发位置移动。在第一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停用。在第二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启动。响应于触发器从第一触发位置移动到第二触发位置,制动垫从第一制动垫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磨机,包括:马达;以及能够供研磨盘附接其上的输出构件。输出构件限定输出轴线。角磨机还包括驱动轴,其被配置成将扭矩从马达传递到输出构件。驱动轴限定横向于输出轴线的驱动轴线。角磨机还包括制动盘,联结到驱动轴上以随其旋转;以及制动垫,其能够在第一制动垫位置和第二制动垫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接触。在第二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与制动盘间隔开并且不与制动盘接触。角磨机还包括偏置构件,其将制动垫朝向第一制动垫位置偏置;以及触发器,能够绕触发器轴线在第一触发位置和第二触发位置枢转。在第一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停用。在第二触发位置,所述马达启动。角磨机还包括连杆,能够绕平行于触发器轴线的连杆轴线从第一连杆位置枢转到第二连杆位置。在第一连杆位置中,制动垫处于第一制动垫位置。在从第一连杆位置枢转到第二连杆位置期间,连杆使制动垫从第一制动垫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响应于触发器从第一触发位置枢转到第二触发位置,连杆从第一连杆位置移动到第二连杆位置。

通过考虑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角磨机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角磨机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角磨机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多个部分以及触发器处于第一触发位置。

图4是图1的角磨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触发器处于第一触发位置。

图5是图1的角磨机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多个部分以及触发器处于第二触发位置。

图6是图1的角磨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触发器处于第二触发位置。

图7是图1的角磨机的连杆的平面图。

图8是图1的角磨机的分解图,其中,移除了多个部分。

在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以下描述中阐述的或在以下附图中示出的构造细节和部件布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而且,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描述的目的,它们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研磨工具(例如角磨机10)包括壳体14,具有驱动轴22的马达18,可供研磨盘30附接其上的输出构件26,以及用于将扭矩从驱动轴22传递到输出构件26的传动装置34。如图3所示,驱动轴22限定驱动轴线38,输出构件26限定了横向于驱动轴线38的输出轴线4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驱动轴线38垂直于输出轴线42。参考图1,角磨机10包括从壳体14延伸的手柄46,围绕研磨盘30的后侧的护罩50,以及具有用于插入ac插座的插头58的电线54,使得马达18可以经由电线54从ac插座获取电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线54被省略,而马达18可以由可拆卸和可充电的电池组供电。

如图2所示,传动装置34包括倾斜驱动齿轮62,其被联结成用于与驱动轴22的前部66一起旋转;和倾斜从动环70,其被联结成用于与输出构件26一起旋转并供驱动齿轮62接合,使得驱动轴22的旋转经由驱动齿轮62和从动环70驱动输出构件26的旋转。驱动轴22的前部66经由第一轴承74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4内,并且输出构件26经由第二轴承78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4内。

如图4所示,驱动轴22的后部82由第三轴承84可旋转地支撑,并具有制动盘86,制动盘86联结成以与其一起旋转。具体地,驱动轴22的后部82具有双d横截面形状,并且被容纳在具有相应的双d横截面形状的制动盘86中的孔内,从而确保驱动轴22和制动盘86的共同旋转。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动盘86具有环形外圆周88,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动盘86可采用其他形式或形状。驱动轴22的后部82终止于螺纹部分90,螺母94容纳在螺纹部分90上,以防止制动盘86沿驱动轴22的后部82向后轴向移位。

参考图1-图6,角磨机10还包括用于启动马达18的触发器98。触发器98可相对于壳体14绕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第一触发位置和图5和图6中所示的第二触发位置之间的触发器轴线102(图2)枢转。触发器98包括触发器锁定构件104,该触发器锁定构件104可相对于触发器98在图3和图4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图5和图6所示的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在锁定位置中,触发器98被锁定在第一触发位置并被阻止移动到第二触发位置。在释放位置中,触发器98被允许移动到第二触发位置。触发器98还包括与连杆110接触的翅片106,其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触发器98还包括开关接触部分114(图4)。当触发器98处于第二触发位置时,该开关接触部分114致动马达致动开关118。当触发器98处于第一触发位置时,开关接触部分114与马达致动开关118间隔开,如图3和图4所示。

参考图2-图6,连杆110可绕在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连杆位置和图5和图6所示的第二连杆位置之间的连杆轴线122枢转。参考图7,连杆110包括具有部分外圆周130的第一弧形部分126,该部分外圆周130部分地限定具有第一原点138和第一直径d1的第一圆134。连杆110还包括具有部分外圆周146的第二弧形部分142,部分外圆周146部分地限定具有第二原点154和第二直径d2的第二圆150。连接部分158在第二弧形部分142和第一弧形部分126之间延伸。大体平行于连接部分158的参考轴线162延伸穿过连杆轴线122、第二原点154和第一原点138。距离x1沿着参考轴线162限定在第一原点138和连杆轴线122之间,并且距离x2沿着参考轴线162限定在第二原点154和连杆轴线12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d1等于7毫米,d2等于6.4毫米,x1等于18毫米,x2等于8毫米。

再次参考图2-图6,翅片106被配置成接合连杆110的第一弧形部分126,而连杆110的第二弧形部分142被配置成接合框架162,框架162被支撑以相对于第一轨道166和第二轨道168在横向于第一轨道166和第二轨道168的方向上平移。第一轨道166和第二轨道168固定在壳体14内。具体地,框架162包括相应的对准槽170,轨道166、168延伸穿过该槽170。框架162可在横向于驱动轴线38的方向上相对于轨道166、168移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框架162在垂直于驱动轴线38的方向上移动。

制动垫174联结到框架162,以沿横向于驱动轴线38的方向(图3)随其移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动垫174在垂直于驱动轴线38的方向上与框架162一起移动。制动垫174可在第一制动垫位置和第二制动垫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174与制动盘86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制动垫位置中,制动垫174与制动盘86间隔开并且不与制动盘86接触。具体地,当制动垫174处于图5和图6所示的第二制动垫位置时,在制动垫174和制动盘86之间存在间隙178。

制动垫174具有半圆形轮廓,使得当制动垫174处于第一制动垫位置时,制动垫174可以与制动盘86的环形外圆周88配合。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动垫174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形状。制动垫174包括凹槽182,偏置构件(例如弹簧186)布置在凹槽182中(图3-图5)。弹簧186具有第一弹簧端187和第二弹簧端189(图3和图5)。第一弹簧端187固定到第一轨道166,第二弹簧端189固定到第二轨道16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端187和第二弹簧端189固定在研磨工具10的其他地方。弹簧186缠绕在制动垫174周围并且位于凹槽182中,使得弹簧186将制动垫174朝向第一制动垫位置偏置。

在操作中,当操作者希望操作角磨机10时,操作者首先将触发器锁定构件104从图3和图4的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然后,操作者将触发器98从图5和图6的第一触发位置枢转到第二触发位置,使得触发器98的翅片106推动连杆110的第一弧形部分126,以使连杆110从第一连杆位置移动到第二连杆位置。连杆110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连杆110的第二弧形部分142接触框架162并移动框架162,使得制动垫174从图5和图6的第一制动垫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因此,制动垫174与制动盘86分离,从而在制动垫174和制动盘86之间产生间隙178。此外,触发器98从第一触发位置移动到第二触发位置使得触发器98的开关接触部分114致动马达致动开关118,从而启动马达18并使驱动轴22绕驱动轴线38旋转。驱动轴22的旋转又使输出构件26绕输出轴线42旋转,从而使研磨盘30旋转以进行研磨操作。

当操作者已完成研磨操作时,操作者释放触发器98,触发器98返回到第一触发器位置,从而使得连杆110移离框架162,并使得弹簧186将制动垫174返回到第一制动垫位置。此外,触发器98移动到第一触发位置将使得触发器98的开关接触部分114从马达致动开关118移除,导致马达18的停用。尽管马达18被停用,但是来自研磨操作的惯性使驱动轴22并且因此研磨盘30继续旋转。然而,由于制动垫174已经返回到第一制动垫位置,因此制动垫174与制动盘86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该摩擦使得制动盘86和驱动轴22的旋转及因此研磨盘30的旋转减慢并最终使其停止。以这种方式,操作者不需要等待研磨盘30停止旋转,或以其他方式将研磨盘30保持在工作表面上以减慢其旋转。

由于触发器98的翅片106接触连杆110的第一弧形部分126,并且连杆110的第二弧形部分142接触框架162,以最终使制动垫174从第一制动垫位置最终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因此提供了机械优势(与翅片106直接接合框架162的实施方式相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的长度是x2的长度的2.25倍。因此,则将制动垫174从第一制动垫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垫位置所需的力大约小于如果翅片106直接接合框架162时所需的力的一半(即,大约45%)。换句话说,通过使用连杆110,与省略连杆110并且触发器翅片106直接与框架162接合的实施方式相比,操作者需要向触发器98施加大约55%的较小的力。

在以下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