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0648发布日期:2019-09-06 22:2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炼铁原料造块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矿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制备的烧结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因包钢白云鄂博精矿为含k2o、na2o、f铁精矿,sio2含量较低,烧结工艺为了保证烧结矿sio2含量控制到4.6-4.8%,配加了5%-10%高硅粉矿,这部分高硅粉矿由于滚动偏析对烧结矿产质量有较大影响,且资源掌控难度较大,购买成本较高,运输、储运、堆存均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有必要进行用廉价且质量稳定的富硅熔剂调整烧结矿sio2含量、停配高价低品质高硅粉矿、优化铁料结构及熔剂结构的烧结技术开发,实现稳定烧结生产工艺过程及烧结矿产质量、同时降低铁前配矿成本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含铁原料、1~3份蛇纹石、3~3.5份生石灰、0~1.5份消化白云石、7~9份石灰石和4.10~4.20份焦粉;所述含铁原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30-35%的1#澳粉和10-15%的2#澳粉;其中所述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65.0~66.6%,feo为27.0~31.0%,mgo为0.87~1.30%,cao为0.8~1.95%,al2o3≤0.2%,sio2为1.05~2.04%,k2o≤0.15%,na2o为0.05%~0.20%,f为0.25%~0.50%;所述铁精矿中粒度≤0.074mm的粉料占所述铁精矿总重量的百分比至少为90%;所述1#澳粉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59.5~61.5%,feo≤0.5%,mgo为0.10~0.20%,cao为0.01~0.15%,al2o3为2.0-2.5%,sio2为3.5-4.5%,k2o≤0.02%,na2o≤0.02%,f≤0.05%;所述1#澳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1#澳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50-55%;所述2#澳粉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58.0~58.30%,feo≤0.5%,mgo为0.05~0.10%,cao为0.01~0.10%,al2o3≤2.2-2.6%,sio2为5.0-5.5%,k2o≤0.02%,na2o≤0.02%,f≤0.05%;所述2#澳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2#澳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45-50%;所述蛇纹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mgo≥38%,sio2≤38%,ig≤10%,所述蛇纹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蛇纹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00%;所述生石灰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4.0%,cao≥84%,mgo≥3.5%,al2o3≥12%,所述生石灰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生石灰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00%;所述消化白云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2.0%,cao≥29.0%,mgo≥20%,ig≤40%,所述消化白云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消化白云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所述石灰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2.0%,cao≥29.0%,mgo≥20%,ig≤40%,所述石灰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石灰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所述焦粉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8.0%,固定碳≥85.0%,cao≤1.00%,ig≥85.0%,所述焦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焦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上述的烧结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含铁原料、2份蛇纹石、3.3份生石灰、1.5份消化白云石、7.5份石灰石和4.15份焦粉;所述含铁原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3%的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35%的1#澳粉和12%的2#澳粉。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烧结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的原料进行混合、造粒得到混合料;s2:所述混合料经布料、烧结机点火、烧结、冷却获得所述烧结矿;其中所述点火的条件:温度为1000-1100℃;所述烧结的条件:料层厚度690-710mm,机速1.40-1.50m/mim,主管温度130-170℃,主管负压10-11.5kpa,终点温度330-370℃。本发明针对高比例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生产的烧结矿,通过配加合适比例的蛇纹石技术手段,使得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及冶金性能均满足高炉需求,平均粒度改善,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烧结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烧结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包括将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0份含铁原料、1~3份蛇纹石、3~3.5份生石灰、0~1.5份消化白云石、7~9份石灰石和4.10~4.20份焦粉;所述含铁原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30-35%的1#澳粉和10-15%的2#澳粉,进行混合、布料、烧结机点火、烧结、冷却获得所述烧结矿;其中所述点火的条件:温度为1000-1100℃;所述烧结的条件:料层厚度690-710mm,机速1.40-1.50m/mim,主管温度130-170℃,主管负压10-11.5kpa,终点温度330-370℃。其中所述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65.0~66.6%,feo为27.0~31.0%,mgo为0.87~1.30%,cao为0.8~1.95%,al2o3≤0.2%,sio2为1.05~2.04%,k2o≤0.15%,na2o为0.05%~0.20%,f为0.25%~0.50%;所述铁精矿中粒度≤0.074mm的粉料占所述铁精矿总重量的百分比至少为90%;所述1#澳粉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59.5~61.5%,feo≤0.5%,mgo为0.10~0.20%,cao为0.01~0.15%,al2o3为2.0-2.5%,sio2为3.5-4.5%,k2o≤0.02%,na2o≤0.02%,f≤0.05%;所述1#澳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1#澳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50-55%;所述2#澳粉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tfe为58.0~58.30%,feo≤0.5%,mgo为0.05~0.10%,cao为0.01~0.10%,al2o3≤2.2-2.6%,sio2为5.0-5.5%,k2o≤0.02%,na2o≤0.02%,f≤0.05%;所述2#澳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2#澳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45-50%;所述蛇纹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mgo≥38%,sio2≤38%,ig≤10%,所述蛇纹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蛇纹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00%;所述生石灰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4.0%,cao≥84%,mgo≥3.5%,al2o3≥12%,所述生石灰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生石灰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00%;所述消化白云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2.0%,cao≥29.0%,mgo≥20%,ig≤40%,所述消化白云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消化白云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所述石灰石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2.0%,cao≥29.0%,mgo≥20%,ig≤40%,所述石灰石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石灰石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所述焦粉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io2≤8.0%,固定碳≥85.0%,cao≤1.00%,ig≥85.0%,所述焦粉中粒度≤3mm的粉料占所述焦粉总重量的百分比为≥8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成分见表1。表1原料化学成分,%按照下表2所示进行配料,烧结工艺参数见下表3。表2实施例原料配置方案注:其中自产精矿为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表3烧结机工艺参数由上表3可知:两个实施例与对比例比较,料层厚度维持基本不变,第二阶段机速提高0.05m/min,主管温度分别提高34℃、20℃,主管负压分别降低1.08kpa、1.03kpa,终点温度分别升高34℃、13℃,固体燃耗分别降低1.89kg/吨、2.18kg/吨。表4烧结矿化学成分上表4示出了烧结矿的化学和成分,由表4可知:与对比例相比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烧结矿化学成分中feo较基准期分别升高0.15%、0.19%,f较基准期分别升高0.013%、0.024%,其它成份相对稳定。表5烧结矿平均粒度(出厂粒度)及转鼓指数阶段名称平均粒度,mm转鼓指数,%2018年12月21.2477.26%对比例21.3078.52%实施例121.5378.29%实施例221.3778.45%表5示出了烧结矿的平均粒度及转鼓指数,由表5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烧结矿转鼓指数和平均粒度较对比例变化均不大,较2018年12月转鼓指数均有所升高,平均粒度较2018年12月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本发明烧结生产使用高比例含k2o、na2o、f低sio2铁精矿生产烧结矿,通过采取停配高价高硅粉矿,使用蛇纹石调整烧结矿sio2含量的技术措施后,烧结料层负压降低,终点温度升高,说明配加蛇纹石后,初生液相生成加快,烧结高温带厚度降低,有利于改善烧结过程透气性。烧结矿的亚铁升高0.19%左右,其它成份稳定,烧结矿转鼓指数均保持稳定,且出厂平均粒度稳定,可满足高炉生产需求,同时降低了企业铁前生产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