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9924发布日期:2020-02-25 11:2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转炉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脱硫搅拌头在使用过程中热渣聚积严重,同时高温状态会严重增加维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因此搅拌头不断受到腐蚀,从而在铁水中搅拌不均匀、脱硫效果减弱,搅拌装置同心度移位振动增大,进而缩短了搅拌头的使用周期。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钢钎清理搅拌头表面的粘渣,但由于粘渣物坚硬和清理困难以及清理过程中对搅拌头造成的机械损伤,尤其是对搅拌叶片的清理,使得搅拌头的使用寿命不断降低,故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和方法,使搅拌头使用寿命延长约1/10,铁水搅拌更均匀、平稳,同时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的高温工作量。

技术方案: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升降器和刮渣器,所述升降器包括筒状固定件和杆状活塞,所述杆状活塞设于筒状固定件的轴向空腔内,可沿筒状固定件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刮渣器包括刮渣板和刮渣头,所述刮渣板中部与活塞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刮渣头为三棱柱状,设于刮渣板末端。

优选地,所述升降器为气缸或电缸。

优选地,所述刮渣头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刮渣板与活塞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基于所述装置的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1)铁水搅拌完毕,将搅拌头提至刮渣位,用升降器将刮渣器降至第一刮渣位;

(2)搅拌头开启转动,刮渣器进行刮渣;

(3)搅拌头停止转动,用升降器将刮渣器降至第二刮渣位,再用升降器带动刮渣器上下

往复运动进行刮渣;

(4)用升降器将刮渣器升至第一刮渣位,将搅拌头旋转90°,再重复步骤(3);

(5)重复步骤(3)、(4)至少三次。

优选地,所述搅拌头包括旋转轴和十字叶片,所述十字叶片与旋转轴下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刮渣位为刮渣器的刮渣头下底面与十字叶片上端面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刮渣位为刮渣器的刮渣头居于十字叶片的相邻叶片之间。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头转动速度为12r/min。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升降器和刮渣器结合的装置进行刮渣,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的高温工作量;三棱柱状的刮渣头结合搅拌头的慢速转动以及升降器的定位,有效的实现了对搅拌头旋转轴附近以及旋转叶片之间的粘渣的清理,减少了清理过程中的机械磨损,使搅拌头使用寿命延长约1/10,铁水搅拌更均匀、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

图2为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在第一刮渣位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在第二刮渣位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数字标号表示如下:1.固定件;2.活塞;3.刮渣板;4.刮渣头;5.旋转轴;6.十字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延长脱硫搅拌头使用寿命的装置,包括升降器和刮渣器,该升降器为包括筒状固定件1和杆状活塞2的气缸或电缸,活塞2可在固定件1的轴向空腔内往复运动;该刮渣器包括刮渣板3和三棱柱状的刮渣头4,刮渣板3中部与活塞2末端通过螺栓锁定,刮渣头4设于刮渣板3末端,其底面为直角三角形。

利用该装置对脱硫搅拌头进行清理,步骤如下:

(1)铁水搅拌完毕,将搅拌头提至刮渣位,用升降器将刮渣器降至第一刮渣位,如图2所示;

(2)搅拌头开启转动,刮渣器进行刮渣;

(3)搅拌头停止转动,用升降器将刮渣器降至第二刮渣位,如图3所示,再用升降器带动刮渣器上下往复运动进行刮渣;

(4)用升降器将刮渣器升至第一刮渣位,将搅拌头旋转90°,再重复步骤(3);

(5)重复步骤(3)、(4)至少三次。

其中,该搅拌头包括旋转轴5和十字叶片6,十字叶片6与旋转轴5下端转动连接。第一刮渣位为刮渣头4下底面与十字叶片6上端面相接;第二刮渣位为刮渣头4居于十字叶片6的相邻叶片之间。步骤(2)中搅拌头的转动速度为12r/min。

本发明利用升降器和刮渣器结合的装置进行刮渣,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的高温工作量;三棱柱状的刮渣头结合搅拌头的慢速转动以及升降器的定位,有效的实现了对搅拌头旋转轴附近以及旋转叶片之间的粘渣的清理,减少了清理过程中的机械磨损,使搅拌头使用寿命延长约1/10,铁水搅拌更均匀、平稳。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