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00MPa级螺纹钢的两步复合微合金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0971发布日期:2020-03-27 20:3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炼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00mpa级螺纹钢的两步复合微合金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合金工艺是在普通高强度低合金钢中添加了微量合金元素(如nb、v、ti等),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和碳化物的形式存在,起到细化晶粒、相变强化、沉淀强化的重要作用,使螺纹钢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微合金化螺纹钢产品。在常用微合金化的元素中,v金属性不活泼,生产过程收得率稳定,成分波动小,生产的螺纹钢性能稳定,同时具有应变时效敏感性低、焊接性优良等特点,而被众多钢厂广泛使用,导致v合金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螺纹钢的生产成本,如何替代v完成400mpa级螺纹钢微合金化就成为螺纹钢生产关注的热点。

研究表明,ti也是一种优良的微合金化合金,具有v合金相同的强化效果。ti含量在0.08%以下时可以通过细化晶粒强化基体,使螺纹钢强度增加,同时改善材料塑性和韧性性能,另外ti合金目前的价格仅是v-n合金价格的六分之一,如果用ti替代v来完成螺纹钢的微合金化,无疑会降低螺纹钢的生产成本。

但由于钛具有很强的金属性,在高温钢水中极易氧化,目前大多数钢厂采用ti微合金化的工艺是在精炼过程后期钢水完全脱氧后,喂入含ti的包芯线进行ti微合金化,尽管如此ti合金的收得率仅仅维持40-60%,ti合金成分在钢水中波动较大且难以准确控制。另外,钢水中ti二次氧化形成高熔点的氧化物或氮化物,形成的氧化物在钢水中难以上浮,钢水粘度增加,钢水的可浇性变差,甚至造成水口结瘤引起浇注过程中断,生产组织难度大。更加重要的是,使用单一ti微合金化生产的螺纹钢产品性能波动较大,在未充分时效情况下出现无屈服平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螺纹钢新国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400mpa级螺纹钢的两步复合微合金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400mpa级螺纹钢的两步复合微合金化方法,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转炉冶炼结束,出钢过程中将v-n合金随钢流加入钢包内,完成初步的脱氧合金化,钢水完成转炉冶炼后进入lf精炼炉进行精炼处理;

步骤2:精炼进站加入钢渣脱氧剂40kg进行渣面脱氧,升温10min后观察渣面,加入渣料已完全融化,流动性好;

步骤3:钢包进入lf精炼炉进行配加v-n合金进行成分调整,进行第一步微合金化过程,所使用v-n合金v含量为77-81%,n含量为14-18%,粒度为10-50mm;

步骤:4:在二次升温过程中加入v-n合金20kg完成v微合金化;

步骤5:成分调整完成后喂入硅钙线120m,调整底吹氩流量至5m3/h进入弱吹阶段,弱吹6min后钢水出站;

步骤6:浇注过程中包温度控制在1525-1545℃,铸坯断面150mm×150mm,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拉速2.8m/min,在结晶器中喂入ti包芯线,喂入ti包芯线直径2-6mm,钛含量为66.2-71.3%,浇注过程按照实际拉速将ti包芯线沿保护水口外壁喂入结晶器,喂线速度0.5-5m/min,完成ti合金的第二步微合金化过程,实现钢水的ti微合金化;

步骤7:轧制过程控制,一加温度控制在970℃-1000℃,二加温度控制在1140℃-1160℃,均热温度控制在1160℃-1180℃,终轧温度控制在950℃-1000℃,上冷床温度控制在9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精炼过程后期加入v-n合金完成v微合金化,在连铸过程中向结晶器中喂入含ti包芯线完成螺纹钢的ti微合金强化。通过两步强化工艺,在满足螺纹钢性能的条件下,将ti合金收得率由精炼喂入工艺的40-60%提升至82-88%,实现ti成分的稳定控制,避免采用单一ti微合金化生产的螺纹钢产品性能波动较大、无屈服平台的问题,降低了螺纹钢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转炉冶炼结束,出钢过程中将v-n合金随钢流加入钢包内,完成初步的脱氧合金化,钢水完成转炉冶炼后进入lf精炼炉进行精炼处理;

步骤2:精炼进站加入钢渣脱氧剂30kg进行渣面脱氧,升温10min后观察渣面,加入渣料已完全融化,流动性好;

步骤3:钢包进入lf精炼炉进行配加v-n合金进行成分调整,进行第一步微合金化过程,所使用v-n合金v含量为77%,n含量为14%,粒度为10mm;

步骤4:在二次升温过程中加入v-n合金20kg完成v微合金化;

步骤5:成分调整完成后喂入硅钙线120m,调整底吹氩流量至3m3/h进入弱吹阶段,弱吹6min后钢水出站,钢水精炼出站成分见下表1;

表1精炼成分控制(wt%)

步骤6:浇注过程中钢包温度控制在1525℃,铸坯断面150mm×150mm,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拉速2.8m/min,在结晶器中喂入ti包芯线,ti包芯线直径2mm,喂线速度2.5m/min,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2。

表2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wt%)

步骤7:轧制过程控制,一加温度控制在970℃,二加温度控制在1140℃,均热温度控制在1160℃,终轧温度控制在950℃,上冷床温度控制在900℃,所生产螺纹钢力学性能见下表3。

表3棒材力学性能

实施例2

步骤1:转炉冶炼结束,出钢过程中将v-n合金随钢流加入钢包内,完成初步的脱氧合金化,钢水完成转炉冶炼后进入lf精炼炉进行精炼处理;

步骤2:精炼进站加入钢渣脱氧剂35kg进行渣面脱氧,升温10min后观察渣面,加入渣料已完全融化,流动性好;

步骤3:钢包进入lf精炼炉进行配加v-n合金进行成分调整,进行第一步微合金化过程,所使用v-n合金v含量为79%,n含量为16%,粒度为40mm;

步骤4:在二次升温过程中加入v-n合金20kg完成v微合金化;

步骤5:成分调整完成后喂入硅钙线120m,调整底吹氩流量至4m3/h进入弱吹阶段,弱吹6min后钢水出站,钢水精炼出站成分见下表1;

表1精炼成分控制(wt%)

步骤6:浇注过程中包温度控制在1530℃,铸坯断面150mm×150mm,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拉速2.8m/min,在结晶器中喂入ti包芯线,ti包芯线直径5mm,喂线速度3.5m/min,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2。

表2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wt%)

步骤7:轧制过程控制,一加温度控制在980℃,二加温度控制在1150℃,均热温度控制在1170℃,终轧温度控制在980℃,上冷床温度控制在920℃,所生产螺纹钢力学性能见下表3。

表3棒材力学性能

实施例3

步骤1:转炉冶炼结束,出钢过程中将v-n合金随钢流加入钢包内,完成初步的脱氧合金化,钢水完成转炉冶炼后进入lf精炼炉进行精炼处理;

步骤2:精炼进站加入钢渣脱氧剂40kg进行渣面脱氧,升温10min后观察渣面,加入渣料已完全融化,流动性好;

步骤3:钢包进入lf精炼炉进行配加v-n合金进行成分调整,进行第一步微合金化过程,所使用v-n合金v含量为81%,n含量为18%,粒度为50mm;

步骤4:在二次升温过程中加入v-n合金20kg完成v微合金化;

步骤5:成分调整完成后喂入硅钙线120m,调整底吹氩流量至5m3/h进入弱吹阶段,弱吹6min后钢水出站,钢水精炼出站成分见下表1;

表1精炼成分控制(wt%)

步骤6:浇注过程中包温度控制在1545℃,铸坯断面150mm×150mm,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拉速2.8m/min,在结晶器中喂入ti包芯线,ti包芯线直径6mm,喂线速度4.5m/min,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2。

表2产品最终成分见下表(wt%)

步骤7:轧制过程控制,一加温度控制在1000℃,二加温度控制在1160℃,均热温度控制在1180℃,终轧温度控制在1000℃,上冷床温度控制在880℃,所生产螺纹钢力学性能见下表3。

表3棒材力学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