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5747发布日期:2020-01-03 11:0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粘土砂造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粘土砂自动造型技术出现几十年来,在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引导下,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生产厂家的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主机和生产线,国内外广泛使用的kw线,迪砂线,新东线是其中典型代表。

各种造型机中垂直分型造型机具有无砂箱、造型效率高的特点。

各类水平分型无箱(脱箱)造型机以结构简单,适应性广又兼顾生产效率见长,特别是近两年国内开发的垂直射砂脱箱/套箱造型技术,解决了水平射砂造型容易出现的模具背面紧实度偏低和浇铸成品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无箱射砂造型的适用范围。

多触头静压自动造型特别是有箱多触头静压造型则是几种造型设备中产品适应性最好造型方式,主机和生产线构成也最复杂,不论采用定量加砂还是气流加砂,都需要砂箱、填砂装置、模具之间相对移动完成填砂、造型,不能像无箱造型一样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工位实现填砂、造型甚至合模,生产速率受到限制,而且上箱只能分型面向上造型,在其他工位翻转合模,主机结构复杂,辅助设备也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将水平射砂造型的高效率和多触头静压自动造型的高适应性以及有箱造型的砂铁比小,浇铸成品率高的优点结合到一起,提供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箱成型装置、下箱成型装置、升降机构以及砂箱装载机构,上箱成型装置与下箱成型装置上、下叠放安装在机架内,在机架中部横向两侧均安装有装载机构,装载机构的横向延伸至机架外侧,装载机构用于输入/输出砂箱;在机架横向两侧的装载机构下方,分别安装有一用于承载砂箱的升降机构。

而且,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梁、成型导柱以及活动模具架,两个固定梁上、下间隔设置,上、下两个固定梁之间四角均设置有成型导柱,组成立方形基础框架,在四根成型导柱中部通过导套活套安装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活动模具架。

而且,所述活动模具架上方安装上箱成型装置,具体结构为:在活动模具架上端固装上箱模具,在活动模具架上方的成型导柱上固装有固定砂框,固定砂框上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有一压头导板,该压头导板中部限位安装有上压头,上压头由安装在机架上端的成型油缸驱动进行上、下移动。

而且,上压头分布设置有射砂辅助气孔,上压头上安装有浇口窝。

而且,所述活动模具架下方安装下箱成型装置,具体结构为:在活动模具架下端固装下箱模具,在活动模具架下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两个上、下叠放的砂仓,砂仓侧面设置有射砂通道,射砂通道直通砂仓内部;在砂仓下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另一压头导板,该压头导板中部限位安装下压头,下压头由安装在机架下端的成型油缸驱动进行上、下移动。

而且,装载机构包括直线导轨、轨道座以及滑板,在机架中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座,在轨道座内侧相对安装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导向滑动安装有滑板,滑板用于支撑待移动的上型箱或下型箱进行移动。

而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基座、平板、升降油缸以及托架,基座为一立方体框架结构,在基座上端固装有平板,平板中部竖直安装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平板并且固装有一托架,升降油缸驱动托架上下移动。

而且,油缸两侧托架下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一竖直的导杆,导杆穿过安装在平板上的导套,导杆下端通过连板连接升降油缸底部,保证导杆与升降油缸同步上、下移动;在基座内部一侧上部安装有一光电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造型机的上箱成型和下箱成型两个成型单元上下叠放在一起,共用底梁、顶梁、活动模具板和成型导柱及升降机构等主要部件,结构简单紧凑。

2、本造型机在同一工位完成射砂、成型和脱模,加砂系统和砂箱互不干涉,完成射砂即可压型。

3、本造型机射砂填砂预紧实,填砂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砂型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用砂量少,成型美观。

4、本造型机安放型芯可以在合模前完成,不占主机运行时间,操作方便,不影响主机运行速度。

5、本造型机射砂时上压头和下压头的高度位置可以通过plc控制系统的触摸屏调整,从而改变加砂量大小。

6、本造型机的上压头和下压头均开有气孔,射砂时辅助气流从辅助气道喷出,推动砂流改变方向,使型砂在砂箱内二次分布,使砂箱各区硬度均匀。

7、本造型机上箱成型压头上装有浇口窝、气孔针,模具上由浇口棒和冒口棒,浇口、冒口、透气孔一次成型。

8、本造型机的分箱与合模在主机内完成,无需另加分箱、合模、翻转等辅助设备。

9、本造型机设有独立循环程序,型箱可以独立循环,能够实现白天造型晚上浇铸,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企业效益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井盖造型机总装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上、下箱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压型前状态);

图5为图4的中剖左视图;

图6为上、下箱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下箱压型状态);

图7为图6的中剖左视图;

图8为上、下箱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上、下箱压型状态)

图9为图8的中剖左视图;

图10为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中剖示意图;

图12为上压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下压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活动模具架,2下型箱,3成型导柱,4上型箱,5压头导板,6固定梁,8砂仓,9上压头,10下压头,11固定砂框,12成型油缸,13砂仓油缸,14上箱模具,15下箱模具,16直线导轨,17轨道座,18升降机构,19支撑块;

181基座,182光电开光,183托架,184导杆,185平板,186升降油缸,187连板,188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双层井盖造型机,包括机架、上箱成型装置、下箱成型装置、升降机构以及砂箱装载机构,上箱成型装置与下箱成型装置上、下叠放安装在机架内,在机架中部横向两侧均安装有装载机构,装载机构的横向延伸至机架外侧,装载机构用于输入/输出砂箱;在机架横向两侧的装载机构下方,分别安装有一用于承载砂箱的升降机构18。机架上还安装有射砂组件(图中未显示)。

机架包括固定梁6、成型导柱3以及活动模具架1,两个固定梁上、下间隔设置,上、下两个固定梁之间四角均设置有成型导柱,组成立方形基础框架,在四根成型导柱中部通过导套活套安装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活动模具架1;

在活动模具架上方安装上箱成型装置,具体结构为:在活动模具架上端固装上箱模具14,在活动模具架上方的成型导柱上固装有固定砂框11,固定砂框上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有一压头导板5,该压头导板中部限位安装有上压头9,上压头由安装在机架上端的成型油缸12驱动进行上、下移动;上压头分布设置有射砂辅助气孔,上压头上安装有浇口窝。加工时,在上压头与活动模具架之间放入上型箱4。

活动模具架下方安装下箱成型装置,具体结构为:在活动模具架下端固装下箱模具15,在活动模具架下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两个上、下叠放的砂仓8,砂仓侧面设置有射砂通道,射砂通道直通砂仓内部;在砂仓下方的成型导柱上活套安装另一压头导板5,该压头导板中部限位安装下压头10,下压头由安装在机架下端的成型油缸驱动进行上、下移动。在下压头上分布设置有射砂辅助气孔。加工时,在活动模具架与下压头之间放入下型箱2。

机架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成型油缸12,在砂仓下端与下方的固定梁之间对称安装有两个砂仓油缸13。

装载机构包括直线导轨16、轨道座17以及滑板19,在机架中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座,在轨道座内侧相对安装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导向滑动安装有滑板,滑板用于支撑待移动的上型箱或下型箱进行移动。

升降机构包括基座181、平板185、升降油缸186以及托架183,基座为一立方体框架结构,在基座上端固装有平板,平板中部竖直安装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平板并且固装有一托架,升降油缸驱动托架上下移动;

油缸两侧托架下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一竖直的导杆184,导杆穿过安装在平板上的导套188,导杆下端通过连板187连接升降油缸底部,保证导杆与升降油缸同步上、下移动。在基座内部一侧上部安装有一光电开关182,精确检测托班的升降高度。

本造型机的工作方法:

主机启动后,空箱侧的升降机构把两空砂箱托起,然后装载机构两滑板在电机驱动下移动到砂箱下部,然后升降机构下降,上型箱4挂在滑板上,实现上、下箱分开,下型箱继续随升降机构下降,直到挂在装载机构下层移载滑板上;升降机构降到底等待下一组砂箱进入定位;

装载机构分别将空的上型箱4和空的下型箱2移进成型工位,底部的成型油缸12和砂仓油缸13推动砂仓8以及下压头10上升,托起下型箱,直到下型箱上端与下箱模具接触,再推动活动模具架1一同上升,直到上箱模具顶住下型箱下面,再带下上箱共同上升,直到下型箱上面和固定砂框11下面接触,分别形成封闭的上、下箱射砂空间;

然后,装载机构的移载滑板退回中间位置,等待下一组空箱升起;机架另一侧的装载机构进入成型位等待接走型箱。刚刚送进的空箱完成合箱、射砂后,多个成型油缸同时挤压完成上、下型造型;

造型完成后,油缸带动上压头上升实现上型脱模,下端的成型油缸和砂仓油缸下降,带动砂仓以及下压头下降,上型箱、活动模具架和下型箱也随之下降,上型箱先由型箱移出机构的上层滑板接住,然后下型箱落到型箱移出机构的下层滑板上,装载机构将型箱移出;

下端的成型油缸和砂仓油缸带动砂仓、下压头下降继续下降至最低位,等待下一组空箱送入后再次合箱、射砂、压型;

装载机构将型箱移出后,型箱侧的升降机构上升先接住下箱,等待下箱放入型芯后再继续上升,上型箱与下型箱合模并和装载机构脱离,装载机构退回中位,型箱随升降机构落下,一个造型循环结束。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