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线材接触位置调整装置的退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383发布日期:2020-02-04 09: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线材接触位置调整装置的退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线材接触位置调整装置的退火机。



背景技术:

铜线在生产过程中会有拉丝工艺,即将直径粗的铜线拉制成直径细的铜线,在拉制的过程中铜线内部会产生残余内应力,主要表现为铜线变硬,变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退火处理工艺可以消除铜线内部产生的内应力和让铜线恢复物理性能,防止铜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和开裂现象。退火轮作为退火机重要零件之一,其轮槽内安装有镍带,现有技术中线材与退火轮上镍带接触位置是固定不可调整的,每次镍带出现磨损时只能更换,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导向轮之间或者导向轮与退火轮之间距离较远,在高速生产过程中,线材会出现抖动,抖动的线材无法全面与退火轮接触,导致线材与镍带打火,最终造成线材表面毛糙,甚至断线,影响产品质量和合格率,而且跑偏的线材会造成退火轮严重磨损。此外退火机中冷却装置使用的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存在温度误差明显,因此设计一种即可以解决在高速生产过程中线材抖动和退火轮使用周期短,同时也解决线材跑偏以及提高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温度进准度的退火机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解决在高速生产过程中线材抖动和退火轮使用周期短,同时也解决线材跑偏以及提高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温度精准度的退火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线材接触位置调整装置的退火机,具有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进线轮、导向轮和退火轮;所述导向轮由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组成;所述退火轮由第一退火轮、第二退火轮、第三退火轮和第四退火轮组成;所述第一退火轮上设有线槽和线槽壁;所述线槽中安装有镍带;所述机箱内设有调整装置;所述第二退火轮与第三退火轮之间设有第一抗氧化管道;所述第三退火轮与第四退火轮之间设有第二抗氧化管道;所述第三退火轮处设有抗氧化装置;所述第四退火轮处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中设有液位器;所述冷却装置内采用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导向轮处设有干燥装置;所述第四导向轮左上角设有定速轮。所述调整装置通过固定座在固定螺丝的作用下固定安装在机箱侧壁上;所述调整装置包含导向夹和限位杆;所述导向夹为表面光滑的陶瓷绝缘材质;所述导向夹上设有凹槽和固定孔;所述导向夹和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固定壁上;所述固定壁上设有调整孔;所述导向夹通过紧固螺丝穿过固定孔固定在固定壁上;所述限位杆通过限位螺丝固定安装在固定壁上。所述调整孔为跑道型;所述调整孔为两组,每组2个,呈上下对齐排列;所述调整孔上下排列之间的间隙与导向夹上固定孔之间的间隙相同。所述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包含退火液进液管、循环泵、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换热器进液端与循环泵相连,换热器出液端与退火液进液管相连;所述退火液进液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智能电动球阀;所述控制器控制智能电动球阀阀门开度;所述冷却装置与补液管连接,补液管上设有电磁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安装在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以及第二导向轮与第二退火轮之间,调整装置上的导向夹采用陶瓷绝缘材质,硬度耐磨性高,表面光滑,不会对线材表面造成刮伤,导向夹通过紧固螺丝穿过固定孔固定在固定壁上,松开紧固螺丝后导向夹就可以在跑道型调整孔中左右调节,实现线材与退火轮镍带接触位置的改变,当原有接触位置镍带出现磨损后,调节导向夹位置,使得线材与镍带更换到新的接触位置上,同时也为两轮之间线材提供一个支撑,这样在高速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因线材抖动而导致的退火轮磨损。

(2)本实用新型退火液由循环泵从冷却装置中抽出,经过管道进入换热器内,与由冷却水进水管中流入冷却水出水管流出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再由退火液进液管输送到冷却装置内使用,在此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退火液进液管内液体温度,反馈给控制器,结合所设定温度向智能电动球阀输出一个模拟量信号,来调节智能电动球阀的阀门开度,进而控制进入换热器中冷却水带的流量,从而达到退火液恒温控制得目的。该制系统经过实际长时间和大量使用下来,发现其安装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明显高于此前所用温控装置,额定温度设置简单,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高(误差范围为±0.2℃)能够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此外该系统采用24vdc安全电压,避免操作生产人员误接触发生触电事故的发生,安全性也得到充分的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退火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中冷却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机箱1、进线轮2、导向轮3、第一导向轮30、第二导向轮31、第三导向轮32、第四导向轮33、退火轮4、第一退火轮40、线槽401、线槽壁402、镍带403、第二退火轮41、第三退火轮42、第四退火轮43、第一抗氧化管道50、第二抗氧化管道51、抗氧化装置52、冷却装置60、干燥装置61、定速轮7、调整装置8、固定座81、固定螺丝82、导向夹83、限位杆84、固定壁85、调整孔86、紧固螺丝87、凹槽89、固定孔90、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10、退火液进液管100、循环泵101、换热器102、补液管103、温度传感器104、智能电动球阀105、控制器106、液位器107、冷却水出水管108、冷却水进水管10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本实用新型具有机箱1,机箱1内设有进线轮2、导向轮3和退火轮4,导向轮3包括第一导向轮30、第二导向轮31、第三导向轮32和第四导向轮33,退火轮4包括第一退火轮40、第二退火轮41、第三退火轮42和第四退火轮43,第一退火轮40上设有线槽401和线槽壁402,线槽401中安装有镍带403,退火轮4中的其他三个退火轮4均与第一退火轮40结构相同,机箱1内设有调整装置8,调整装置8安装在第一导向轮30与第二导向轮31以及第二导向轮31与第二退火轮41之间,调整装置8通过固定座81在固定螺丝82的作用下固定安装在机箱1侧壁上,调整装置8包含导向夹83和限位杆84,导向夹83上设有凹槽89,导向夹83和限位杆84固定安装在固定壁85上,固定壁85上设有调整孔86,调整孔86为跑道型,调整孔86为两组,每组2个,呈上下对齐排列,调整孔86上下排列之间的间隙与导向夹83上固定孔90之间的间隙相同,导向夹83通过紧固螺丝87固定在固定壁85上,紧固螺丝87的直径大于调整孔86的直径,限位杆84通过限位螺丝88固定安装在固定壁85上,限位杆84设置在导向夹83的一侧,限位杆84高度小于导向夹83的高度,导向夹83为表面光滑的陶瓷绝缘材质,第二退火轮41与第三退火轮42之间设有第一抗氧化管道50,第三退火轮42与第四退火轮43之间设有第二抗氧化管道51,第三退火轮42处设有抗氧化装置52,第四退火轮43处设有冷却装置60,冷却装置60中设有液位器107,冷却装置60内采用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10进行控制,第三导向轮32处设有干燥装置61,第四导向轮33左上角设有定速轮7,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10包含循环泵101、换热器102、温度传感器104和退火液进液管100,换热器102进液端与循环泵101相连,换热器102出液端与退火液进液管100,退火液进液管10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04,换热器102上设有冷却水进水管109和冷却水出水管108,冷却水进水管109上设有球阀105有控制器106来控制阀门开度大小,冷却装置60与补液管103连接,补液管103上设有电磁阀,液位器107将液位信号送回控制器106中,控制器106根据设定安全液位值来控制补液管103上的电磁阀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在机箱1内,线材依次经过进线轮2、第一退火轮40、第一导向轮30、调整装置8、第二导向轮31、第二退火轮41、第一抗氧化管道50、第三退火轮42(包括抗氧化装置52)、第二抗氧化管道51、第四退火轮43(包括冷却装置60)、冷却管道62、第三导向轮32(包括干燥装置61)、定速轮7、第四导向轮33和定速轮7。在需要调整线材与镍带403接触位置时,松开调整装置8上的紧固螺丝87后导向夹83就可以在跑道型调整孔86中左右调节,实现线材与退火轮镍带接触位置的改变,抗氧化装置可以避免线材在空气中被氧化变黑,冷却装置60实现对线材冷却,冷却装置60中的冷却液即退火液采取退火液恒温控制系统10进行冷却循环使用,当冷却装置60内退火液低于液位器107所在位置时,液位器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106,控制器106控制补液管103上电磁阀开关实现对冷却装置60内退火液的补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