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393发布日期:2020-05-12 17:4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冶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很多企业的连铸线供料系统采用行车起吊钢包,人工搅拌混合,手动倾翻浇注方式。由于是跟高温的钢水近距离接触,而且钢水、铝渣等温度过高,人工作业的高危复杂性会造成潜在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造成人身、财产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该系统布局紧凑、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包括横向轨道、横向大车、两纵向小车和翻转机构,所述横向大车设置在所述横向轨道上,并可沿着所述横向轨道做横向往复移动;

所述横向大车上设有两个分别承载两纵向小车的车位,两所述纵向小车交替地由所述横向大车承载至所述电熔炉前装载熔融金属;

所述翻转机构布置于横向轨道的外侧,所述翻转机构交替地带动两所述纵向小车上的铁包翻转,使得铁包内的熔融金属向连铸线浇注。

较佳的,所述纵向小车包括小车体和铁包,所述小车体的下端设有可纵向移动的滚轮,所述铁包设置在所述小车体上。

较佳的,所述横向大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端设有可横向行走在所述横向轨道上的轨道轮,分别承载两所述纵向小车的两车位均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上底面上,这两个车位均纵向设有车载轨道,所述小车体的滚轮可沿着对应车位上的车载轨道纵向移动。

较佳的,每个所述车位上均设置有电动定位轴,对应的,所述小车体的下底面开设定位孔,当所述小车体定位在对应的车位上时,电动定位轴伸出,并插入定位孔内;定位解除时,电动定位轴从定位孔内脱离出来。

较佳的,所述车体的上底面上还固定设置一支架,所述支架位于两所述车位之间,所述支架的上端转动设有一用于盖设在两所述纵向小车铁包上的旋转盖。

较佳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横向轨道的外侧,所述固定架的下端面上设有可供两所述纵向小车纵向移动的纵向轨道,此纵向轨道与所述横向大车上的车载轨道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两侧分别转动设置一翻转架,两所述翻转架上分别通过一油缸驱动,一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和一所述翻转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架上均设置一卡口;所述铁包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一耳轴,所述纵向小车沿着纵向轨道纵向移动至所述固定架上时,所述铁包的两所述耳轴可分别卡入两所述卡口内,两所述油缸驱动两所述翻转架以带动所述铁包倾翻浇注。

较佳的,所述翻转架可绕旋转轴转动0°—90°,所述纵向小车移动至所述固定架上时,所述旋转轴对应着铁包的浇注嘴位置;

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纵向小车的距离,所述第二传感器感应翻转架倾翻0°的位置,判断翻转架是否复位;所述第三传感器感应翻转架倾翻90°的状态,避免铁包过度倾翻。

较佳的,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布置于横向轨道的外侧,以对所述纵向小车上的铁包内的熔融金属进行搅拌;

所述搅拌机构和翻转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横向轨道的两对应侧。

较佳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基座、升降筒、电机、传动板、定位杆和搅拌盘,其中,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横向轨道外侧的地面上;

所述升降筒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传动板水平固定在所述升降筒的上端,所述升降筒升降时带动所述传动板升降;

所述传动板的一端设有一电机,另一端设有一搅拌盘,所述搅拌盘位于所述横向轨道的正上方,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搅拌盘旋转,使其可对所述纵向小车上的铁包内的熔融金属进行搅拌。

较佳的,所述基座上面向所述横向轨道的一端设置一传感器,所述横向大车上的两个车位分别设置一面对所述传感器的凸起:

当所述传感器感应一所述凸起时,所述横向大车停止,对应此凸起的车位的车载轨道对准所述翻转机构的纵向轨道,此车位上的纵向小车可以纵向平移进入翻转机构进行倾翻浇注;

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另一凸起时,所述横向大车停止,对应此凸起的车位的车载轨道对准所述翻转机构的纵向轨道,此车位上的纵向小车可以纵向平移进入翻转机构进行倾翻浇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此系统布局紧凑、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好,解决了连铸线熔融金属浇注的供料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小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铁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纵向小车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纵向小车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铁包倾翻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铁包倾翻90°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铸线供料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铸线供料系统,包括:

横向轨道2,所述横向轨道2呈一字型横向排布,相较于环型轨道节约空间,节约横向大车5的差速器的安装成本;为了便于各方位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横向轨道2左右横向设置;

连铸线9,连铸线9与横向轨道2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连铸线9设置在横向轨道2的哪一侧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以连铸线9设置在横向轨道2的上侧为例;连铸线9上设置一导流板10,具体的,导流板10位于连铸线9左端的正上方,并向横向轨道2的方向延伸;

横向大车5,所述横向大车5设置在所述横向轨道2上,并可沿着所述横向轨道2做左右横向往复移动,所述横向大车5上设有两个分别承载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的车位,双车位的横向大车5可分别承载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沿横向轨道2左右往复平移,实现转运功能;横向大车5可以通过内置电源如锂电池等来供电,也可以基于卷线电缆供电,本实施例优选后者,在本实施例中,横向轨道2的中间设有线槽3,卷线电缆位于线槽3内;

电熔炉1,位于横向轨道2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对电熔炉1位于横向轨道2的哪一侧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电熔炉1位于横向轨道2最右端的下侧,所述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交替地由所述横向大车5承载至所述电熔炉1前装载熔融金属;

翻转机构7,位于横向轨道2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对翻转机构7位于横向轨道2的哪一侧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7位于横向轨道2和连铸线9之间,所述翻转机构7正对于导流板10布置于横向轨道2的上侧;翻转机构7具有翻转浇注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翻转机构7交替地带动所述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上的铁包402翻转,使得所述铁包402内的熔融金属沿着所述导流板10向所述连铸线9浇注;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在横向大车5上与翻转机构7对准定位后,可纵向移动,以实现在横向大车5与翻转机构7之间的位置切换,从而实现连铸线9供料的持续供给;

搅拌机构6,位于横向轨道2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对搅拌机构6位于横向轨道2的哪一侧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6正对于导流板10布置于横向轨道2的下侧,实现铁包402内熔融金属的搅拌功能;

请参考图4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小车4位于横向大车5的左侧车位,第二纵向小车8位于横向大车5的右侧车位。所述横向大车5承载第一纵向小车4沿横向轨道2平移到电熔炉1前,电熔炉1供给定量的熔融金属到第一纵向小车4的铁包402内,横向大车5沿横向轨道2平移到翻转机构7的位置,并使得横向大车5的空载车位对准翻转机构7时定位停止,倾翻浇注完成的第二纵向小车8纵向平移到横向大车5上,横向大车5继续向左平移,使得第一纵向小车4对准翻转机构7时定位停止,搅拌机构6对第一纵向小车4的铁包402金属液进行搅拌2分钟,然后第一纵向小车4纵向平移到翻转机构7内定位停止,开始倾翻浇注,同时横向大车5承载第二纵向小车8开始返回到电熔炉1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供料;双车位横向大车5承载的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实现了倾翻浇注和转运搅拌同步进行,满足了连铸线9熔融金属浇注的供料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结构相同,为相同装置,均包括小车体401和铁包402,所述小车体401的下端设有两排可纵向移动的滚轮401e,铁包402定位于小车体401上,第一纵向小车4为蓄电池供电,小车体401铺设耐火材料,其中:小车体401的上底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401a,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台401b,以作为铁包402定位在小车体401上的定位基准,对应的,铁包402的下端两侧分别凸设一定位台402c,所述铁包402定位在所述小车体401上时,所述铁包402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凸台401a以及两所述第二凸台401b围成的容置空间内,且两所述第二凸台401b分别与两所述定位台402c接触定位;

小车体401的下底面开设定位孔401c,小车体401的一端面底部设有挡面401f,以作为小车体401定位在横向大车5上的定位基准;

小车体401的两侧面底部分别设有侧挡面401d,以作为小车体401定位在翻转机构7上的定位基准;

铁包402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一耳轴402b。

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大车5包括车体501,车体501的下端设有两排可横向行走在横向轨道2上的轨道轮502,分别承载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的两车位均设置在车体501的上底面上,这两个车位的结构相同,只是设置位置不同。这两个车位均设有两条纵向间隔设置的车载轨道503,即车体501的上底面设置四条车载轨道503,可承载2个小车体401,小车体401下端的两排滚轮401e可沿着对应车位上的两条车载轨道503纵向移动;双车位切换小车体401,在一字型轨道上实现连铸线9的连续供料;

每个车位上均设置有电动定位轴504和挡块501c,作为小车体401的定位基准,即电动定位轴504与小车体401的定位孔401c适配,挡块501c与挡面401f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定位轴504是可伸缩的,其通过电缸驱动,电缸安装在车体501内。当小车体401定位在对应的车位上时,电缸驱动电动定位轴504伸出,电动定位轴504插入定位孔401c内,挡面401f抵在挡块501c的内侧;定位解除时,电缸驱动电动定位轴504缩回,电动定位轴504从定位孔401c内脱离出来。

每个车位的侧面还分别设置一凸起,在本实施例中,以左边车位为承载第二纵向小车8的第二车位、右边车位为承载第一纵向小车4的第一车位命名,则第一车位的侧面设置一第一凸起501a,第二车位的侧面设置一第二凸起501b。

车体501的上底面上还固定设置一支架505,所述支架505位于两所述车位之间,所述支架505的上端设有一用于盖设在所述铁包402上的旋转盖506,所述旋转盖506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505的上端,旋转盖506绕支架505旋转以盖设在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的铁包402上,实现铁包402的密封,确保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承载熔融金属的保温和安全需求。

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6包括基座601、升降筒602、电机603、传动板604、定位杆605和搅拌盘606,其中,基座601固定在横向轨道2下侧的地面上,基座601上面向横向轨道2的一端设置一传感器6a;

升降筒602设置在基座601上,可带动传动板604升降,传动板604水平固定在升降筒602的上端,升降筒602升降时带动传动板604升降;传动板604的一端设有一电机603,另一端设有一搅拌盘606,搅拌盘606位于横向轨道2的正上方,电机60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盘606旋转,使其可对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上的铁包402内的熔融金属进行搅拌。具体的,电机603安装在传动板604上,搅拌盘606固定在一转轴607的下端,转轴607的上端转动设置在传动板604上,电机603的输出轴与转轴607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电机603工作,通过传动带带动转轴607转动,转轴607带动搅拌盘606旋转,以对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上的铁包402内的熔融金属进行搅拌。电机603布置于搅拌盘606的远端,靠传动板604内链传动带动搅拌盘606旋转搅拌,避免高温传导、辐射对电机603的损害。

传感器6a面对着横向大车5的第一凸起501a和第二凸起501b,在本实施例中,plc系统电控制程序,作业时传感器6a分别感应第一凸起501a和第二凸起501b的信号来反馈横向大车5的空载车位信号:传感器6a感应第一凸起501a时横向大车5停止,此时横向大车5的左侧车位的车载轨道503对准翻转机构7的纵向轨道,第二纵向小车8可以纵向平移进入翻转机构7进行倾翻浇注;传感器6a感应第二凸起501b时横向大车5停止,此时横向大车5的右侧车位的车载轨道503对准翻转机构7的纵向轨道,第一纵向小车4可以纵向平移进入翻转机构7进行倾翻浇注。

在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筒602可以为电动升降筒或气筒升降筒或液压升降筒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实现其升降即可,本实施例为液压升降筒,相当于油缸,其包括缸筒和活塞杆,缸筒固设在基座601上,活塞杆的顶端与传动板604固定连接。传动板604的下端面竖向向下固设一定位杆605,升降筒602的缸筒上固设一圆盘608,圆盘608上设置一通孔,定位杆605穿过此通孔,目的是升降筒602在升降过程中,能定位传动板604,使其不发生扭转。

请参考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7包括固定架701,所述固定架701位于所述横向轨道2的外侧,固定于地面上,固定架701的下端面上设有可供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纵向移动的纵向轨道706,此纵向轨道706与横向大车5上的车载轨道503位于同一高度。

固定架701的上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旋转轴7a转动设置一翻转架708,翻转架708可沿翻转轴转动0°—90°:两所述翻转架708上分别通过一油缸707驱动,所述油缸70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701和所述翻转架708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两个翻转架708上均设置一u型卡口7b,第一纵向小车4或第二纵向小车8沿着纵向轨道706纵向移动至所述固定架701上时,所述铁包402的两所述耳轴402b可分别卡入两u型卡口7b,两所述油缸707驱动两所述翻转架708以带动所述铁包402倾翻浇注。

固定架701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702、第二传感器703和第三传感器704,第一传感器702感应第一纵向小车4或第二纵向小车8的距离,第二传感器703和第三传感器704感应翻转架708的倾翻状态,第二传感器703感应翻转架708倾翻0°的位置,即判断翻转架708是否复位;第三传感器704感应翻转架708倾翻90°的状态,即避免过度倾翻,触头705作为第三传感器704的感应触头固定于翻转架708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701的下端两侧还分别设置一可伸缩的侧定位块709,与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上的侧挡面401d配合以实现对第一纵向小车4和第二纵向小车8的定位或定位解锁。本实用新型只要求侧定位块709是可伸缩的,至于是气动、电动的或是液压驱动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侧定位块709是通过液压油缸驱动的,此油缸与翻转机构7上的油缸共用液压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708的旋转轴7a设计在铁包402的浇注嘴位置,有利于了铁包402倾翻浇注时熔融金属流量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第一纵向小车4沿纵向轨道706纵向平移进入翻转机构7内,同时铁包402的耳轴402b卡入翻转架708的u型卡口7b,第一传感器702感应小车体401后,侧定位块709伸缩定位好第一纵向小车4,固定架701两侧油缸707驱动翻转架708带动铁包402进行定流量的倾翻浇注;当翻转架708倾翻90°时浇注完成,两侧油缸707驱动翻转架708带动铁包402复位,第二传感器702感应翻转架708复位后,侧定位块709解除定位,第一纵向小车4退回到横向大车5上,开始第二纵向小车8的倾翻浇注流程,继续下一包浇注,满足了连铸线熔融金属浇注的持续供料。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