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543发布日期:2020-05-26 17:4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820736.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精密零件加工用抛光机,包括橡胶座,所述橡胶座的上端设置有机柜,所述机柜的内部设置有风机,且机柜的内部靠近风机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灰尘盒。上述专利中的一种精密零件加工用抛光机存在以下不足:该抛光装置在进行抛光时,抛光产生的碎屑容易飞溅到外界而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零件放置机构,且底壳的侧面外壁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侧壳,侧壳的侧面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抛光辊,侧壳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抛光辊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零件放置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壳顶部外壁的电动导轨,且电动导轨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电磁吸附板,且电磁吸附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导屑槽,电磁吸附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排屑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位于排屑槽下方的侧面外壁开有盒槽,且盒槽的底部内壁放置有集屑盒。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辊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吸尘壳,且吸尘壳靠近抛光辊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吸尘槽,吸尘壳的顶部外壁两侧均设置有吊杆,吊杆的顶部外壁设置于侧壳的顶部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壳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底部外壁插接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出尘管,出尘管的底部插接于吸尘壳的顶部外壁,分流管的顶部外壁插接有吸尘管,吸尘管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器。

进一步的,所述侧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侧壳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吊板,吊板的顶部外壁设置于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侧壳,在抛光辊的侧面设置侧壳,侧壳能防止抛光时产生的碎屑飞溅而造成工作人员受伤,提高了抛光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吸尘壳,在抛光辊的两侧均设置吸尘壳,吸尘器通过吸尘壳能吸收抛光时产生的碎屑和灰尘,防止碎屑和灰尘飘散到空气中,优化了工作环境。

3、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在侧壳的顶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当抛光辊受到碰撞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会增大,此时电动伸缩杆收缩将抛光辊抬起,防止抛光辊受到更大的损坏,起到了防撞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的侧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的吸尘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电动伸缩杆、3-支撑架、4-侧壳、5-排屑槽、6-支撑壳、7-电磁吸附板、8-集屑盒、9-导屑槽、10-吸尘器、11-吸尘管、12-电动导轨、13-吊板、14-压力传感器、15-出尘管、16-吸尘槽、17-抛光辊、18-吸尘壳、19-分流管、20-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包括底壳1,底壳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零件放置机构,且底壳1的侧面外壁焊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2,且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侧壳4,侧壳4的侧面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抛光辊17,侧壳4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抛光辊1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零件放置机构包括通过螺钉连接于底壳1顶部外壁的电动导轨12,且电动导轨12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壳6。

其中,支撑壳6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磁吸附板7,且电磁吸附板7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导屑槽9,电磁吸附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排屑槽5。

其中,支撑壳6位于排屑槽5下方的侧面外壁开有盒槽,且盒槽的底部内壁放置有集屑盒8。

其中,抛光辊17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吸尘壳18,且吸尘壳18靠近抛光辊17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吸尘槽16,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吊杆20,吊杆20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侧壳4的顶部内壁。

其中,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分流管19,且分流管19的底部外壁插接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出尘管15,出尘管15的底部插接于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分流管19的顶部外壁插接有吸尘管11,吸尘管11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器10。

其中,侧壳4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金属零件吸附在电磁吸附板7上,根据零件需要抛光的厚度调节电动伸缩杆2以调节抛光辊17的高度,电动导轨12带动支撑壳6移动,并带动零件移动到抛光辊17下方,由驱动机构带动抛光辊17转动,继而能对零件进行抛光,抛光时,侧壳4能防止碎屑飞溅到外界而造成工作人员受伤,吸尘器10通过吸尘壳18能吸收抛光时产生的灰尘和碎屑,优化了工作环境。

实施例2:

参照图2,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为提高防撞效果,与实施例1相比,电动伸缩杆2和侧壳4之间采用了不同的连接方式,所述侧壳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4,且压力传感器1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吊板13,吊板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于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

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当抛光辊17受到碰撞时,电动压力传感器14受到的瞬间增大,此时电动伸缩杆2收缩带动抛光辊17抬起,防止抛光辊17受到更大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零件放置机构,且底壳(1)的侧面外壁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2),且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侧壳(4),侧壳(4)的侧面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抛光辊(17),侧壳(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抛光辊(1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放置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壳(1)顶部外壁的电动导轨(12),且电动导轨(12)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壳(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6)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电磁吸附板(7),且电磁吸附板(7)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导屑槽(9),电磁吸附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排屑槽(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6)位于排屑槽(5)下方的侧面外壁开有盒槽,且盒槽的底部内壁放置有集屑盒(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辊(17)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吸尘壳(18),且吸尘壳(18)靠近抛光辊(17)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吸尘槽(16),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两侧均设置有吊杆(20),吊杆(20)的顶部外壁设置于侧壳(4)的顶部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分流管(19),且分流管(19)的底部外壁插接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出尘管(15),出尘管(15)的底部插接于吸尘壳(18)的顶部外壁,分流管(19)的顶部外壁插接有吸尘管(11),吸尘管(11)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器(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4)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且压力传感器(1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吊板(13),吊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于电动伸缩杆(2)的底部外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精细打磨的高速抛光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零件放置机构,且底壳的侧面外壁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侧壳,侧壳的侧面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抛光辊,侧壳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与抛光辊相连接,所述零件放置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壳顶部外壁的电动导轨,且电动导轨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壳。本实用新型能防止抛光时产生的碎屑飞溅而造成工作人员受伤,提高了抛光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防止碎屑和灰尘飘散到空气中,优化了工作环境,防止抛光辊受到更大的损坏,起到了防撞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陈玉霞;刘艳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葛西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