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中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7258发布日期:2020-09-29 09:2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绞线中频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频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钢绞线中频炉。



背景技术:

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aluminumclad)、镀铜层、涂环氧树脂(epoxycoated)等,其结构类似于钢丝绳,它们铰合后还需要拉伸处理,达到伸直的目的,而被拉伸伸直的钢铰线原有应力特性会被改变,因此需要利用中频炉对它们进行加热处理,使它们原有应力特性得以恢复,提高使用寿命。

现有的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钢绞线中频炉多为单一的炉体结构,一般由加热机构与导线机构构成,但是实质上钢绞线在其内部的导线机构上导线走线时,缺少润滑机构使钢铰线表面得以润滑,因此钢绞线在导线机构的导向轮上向外导向排出时,会由于阻力摩擦的原因表面钢丝出现摩损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钢绞线中频炉,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绞线中频炉,以解决现有的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钢绞线中频炉多为单一的炉体结构,一般由加热机构与导线机构构成,但是实质上钢绞线在其内部的导线机构上导线走线时,缺少润滑机构使钢铰线表面得以润滑,因此钢绞线在导线机构的导向轮上向外导向排出时,会由于阻力摩擦的原因表面钢丝出现摩损现象,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钢绞线中频炉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钢绞线中频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长方形腔结构,其顶面右侧通过安装板坐落安装有一处风机,且此风机与部电源进行电性控制连接;所述炉体的内腔右侧安装有润滑座,且在润滑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处圆形通孔,且这两侧的通也在同一轴线上,并且它上面分别安装有出线座和进线座;所述炉体的内腔中按左右走向的方式通过转轴还安装有一排导向轮,且这些导向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并且它们与右侧润滑座上所设置的出线座和进线座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外镶板为前后两片,安们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于炉体的前后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前后壁均采用沉腔式设置,它构成的沉腔壁厚度为三毫米,并且它们的沉腔中均还通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加热座安装有一处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座为长方腔结构,上述所述风机上的排气管向下伸入润滑座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的底端呈后下弯曲设置,并且其终端安装有气罩。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座中还焊接有一片导流板,且这片导流板位于出线座和进线座的外侧,此导流板将内侧所设有的出线座和进线座所在位置构成了一个单独的腔室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座和进线座不但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并且它们圆形孔内圈中均还设有一圈内弯曲状的尼龙刷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现有的中频炉进行了功能添加,由其两侧面均安装了一处加热管,实现双面式加热效果,在炉腔右侧顶部安装了一处润滑座,钢绞线由此润滑座进入,再导向到炉腔中的导向轮上向外移动导出,润滑座使得这一导出过程的钢绞线表面溅上了一层滑石粉,达到润滑的目的,并且滑石粉在润滑座内受顶部所安装的风机作用下实现飞溅样式,使得溅到钢绞线上的滑石粉更加均匀,润滑涂层更加合理,由此可以看出,被事先表面润滑的钢绞线在后续导出后,进入后续导移机构上向外导出时,更加顺利,本结构的中频加热炉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板拆除后加热管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部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炉体;2、安装板;3、风机;4、加热座;5、加热管;6、润滑座;7、导向轮;8、排气管;9、气罩;10、导流板;11、出线座;12、进线座;13、外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绞线中频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为长方形腔结构,其顶面右侧通过安装板2坐落安装有一处风机3,且此风机3与部电源进行电性控制连接,这种电性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式为常规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描述;炉体1的内腔右侧安装有润滑座6,且在润滑座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处圆形通孔,且这两侧的通也在同一轴线上,并且它上面分别安装有出线座11和进线座12;炉体1的内腔中按左右走向的方式通过转轴还安装有一排导向轮7,且这些导向轮7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并且它们与右侧润滑座6上所设置的出线座11和进线座12在同一轴线上,润滑座6为长方腔结构,上述风机3上的排气管8向下伸入润滑座6中,排气管8的底端呈后下弯曲设置,并且其终端安装有气罩9,如图1、图4所示,由此是在原有炉体式装置结构上进行的功能添加,排气管8将气体引入润滑座6中,并通过气罩9喷向润滑座6的内腔底部,使其内腔底面上装有的滑石粉向上扬起,呈扬起飞溅状洒落于引入的钢铰线上,使其表面形成润滑效果,润滑座6中还焊接有一片用于使飞起的滑石粉向内流下的导流板10,且这片导流板10位于出线座11和进线座12的外侧,提高了结构的合理性,有利用向下流下的滑石粉正好又洒落于引入的钢绞线表面上,涂层方式更加合理,此导流板10将内侧所设有的出线座11和进线座12所在位置构成了一个单独的腔室结构。

其中:炉体1的前后壁均采用沉腔式设置,它构成的沉腔壁厚度为三毫米,外镶板13作为它们外侧的螺钉式固定板件,并且它们的沉腔中均还通过与外部电源电性插接的加热座4安装有一处加热管5,这一描述结构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本结构的中频加热炉具有双侧加热效果,加热效果更加理想,且结构简单。

其中:出线座11和进线座12不但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并且它们圆形孔内圈中均还设有一圈内弯曲状的尼龙刷毛,这一细节描述结构如图4所示,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刷座状的线座可以将润滑座6内上述扬起的滑石粉,尽可能的拦截在润滑座6中,并将引出侧钢绞线表面溅上的多余滑石粉通过摩擦出线时向下刮落到润滑座6中,减少浪费,结构合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现有技术的外部传送机构的送料作用下,钢绞线由进线座12进入润滑座6中,由于润滑座6中事先注入有润滑作用的滑石粉,并且此时风机3开机作用下,使排气管8将气体均速的涌入润滑座6中,如图4所示,由于排气管8底侧呈后下弯状,因此其通过气罩9吹向于润滑座6内腔底面的气体就会使润滑座6内腔的滑石粉由润滑座6底面向上涌起,且呈飞溅状向上涂于慢速走线状态的钢绞线上,使其表面形成润滑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被事先表面润滑的钢绞线在后续导出后,进入后续导移机构上向外导出时,更加顺利,本结构的中频加热炉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