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565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表面打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放置时间较长,由于环境等原因其表面容易生锈,使用前需要进行除锈打磨处理,对于中小口径的无缝钢管,一般需要人工使用砂纸进行打磨,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持砂纸进行打磨,为增大摩擦力,增强除锈的效果,还需操作人员按压砂纸,使砂纸紧贴无缝钢管,十分费力,由于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砂纸,还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部造成伤害,或磨损手套。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无缝钢管表面打磨需要操作人员手持砂纸进行打磨,效率十分低下,还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部造成伤害,而且现有的打磨方式不能将钢管表面的铁锈进行整理收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发明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通过推动第二转动杆,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对钢管进行夹持,又通过启动电机,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带动钢管转动的同时带动打磨块对钢管进行打磨,以解决现有的无缝钢管表面打磨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壳体和第二轴承座。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底部设有除尘机构;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外部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贯穿壳体且延伸入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侧套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块,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一端底部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与第二转动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所述电机外部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机壳。

优选的,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一侧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到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外侧套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到壳体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动杆顶部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一侧固定连接壳体,所述螺母内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到壳体外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五皮带轮,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另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外侧套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设有收集仓,所述收集仓内部设有抽屉,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套设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部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壳体一侧内壁,所述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收集仓一侧外壁,所述第二锥齿轮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顶部贯穿支撑板,所述第四转动杆与支撑板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动杆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到壳体外部,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套设有第六皮带轮,所述第三转动杆另一端与收集仓一侧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转动杆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延伸入第二凹槽内部,所述壳体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轴承座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端延伸入第三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丝杆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两端固定连接壳体两侧内壁,所述第一限位杆外侧套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与第一转动杆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往复丝杆和第二转动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五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与第六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第二转动杆,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对钢管进行夹持,又通过启动电机,使得夹持块带动钢管转动的同时依旧带动打磨块对钢管进行打磨,从而使得对钢管的打磨更加彻底,提高了钢管打磨的质量与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打磨机构底部设置除尘机构,从而对钢管表面的铁锈进行了有效地收集,避免了铁锈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转动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轴承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剖视图;

图中:1壳体、2电机、3第一往复丝杆、4第一轴承座、5打磨块、6第一转动杆、7第一夹持板、8第二转动杆、9第二夹持板、10第一机壳、11第二机壳、12第一皮带轮、13第二皮带轮、14第三皮带轮、15第四皮带轮、16螺母、17螺栓、18第二往复丝杆、19第五皮带轮、20第二轴承座、21毛刷、22过滤网、23收集仓、24抽屉、25第三转动杆、26第一锥齿轮、27第二锥齿轮、28支撑板、29第四转动杆、30扇叶、31第六皮带轮、32第一滑块、33第二滑块、34第一限位杆、35限位块、36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底部设有除尘机构;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电机2,电机2具有提供动力的作用,所述电机2设于壳体1外部一侧,所述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3,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贯穿壳体1且延伸入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外侧套设有第一轴承座4,所述第一轴承座4与第一往复丝杆3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4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块5,打磨块5具有去除钢管表面铁锈的作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一端底部设有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7,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转动杆8,所述第二转动杆8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夹持板9,所述第二夹持板9与第二转动杆8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所述电机2外部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机壳10,第一机壳10具有保护电机2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2,所述第一转动杆6另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到壳体1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6外侧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3、第三皮带轮14和第四皮带轮15,所述第二转动杆8另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到壳体1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8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动杆8顶部设有螺母16,所述螺母16一侧固定连接壳体1,所述螺母16内部设有螺栓17,所述螺栓17与螺母16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往复丝杆18,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8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到壳体1外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8一端外侧套设有第五皮带轮19,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8另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8外侧套设有第二轴承座20,所述第二轴承座20与第二往复丝杆18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20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21,毛刷21具有推动铁锈运动的作用,所述毛刷21底部设有过滤网22,所述过滤网22一侧设有收集仓23,所述收集仓23内部设有抽屉24,抽屉24具有收集铁锈的作用,所述过滤网22底部设有第三转动杆25,所述第三转动杆25外侧套设有多个第一锥齿轮26,所述第一锥齿轮26顶部设有第二锥齿轮27,所述第二锥齿轮27与第一锥齿轮26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27顶部设有支撑板28,所述支撑板28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一侧内壁,所述支撑板28另一端固定连接收集仓23一侧外壁,所述第二锥齿轮2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29,所述第四转动杆29顶部贯穿支撑板28,所述第四转动杆29与支撑板28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29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动杆25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到壳体1外部,所述第三转动杆25外侧套设有第六皮带轮31,所述第三转动杆25另一端与收集仓23一侧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转动杆8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2,所述第一滑块32一端延伸入第二凹槽内部,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轴承座20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3,所述第二滑块33一端延伸入第三凹槽内部,第一滑块32具有便于第二转动杆8移动的作用,第二滑块33具有便于第二轴承座20移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杆34,所述第一限位杆34两端固定连接壳体1两侧内壁,所述第一限位杆34外侧套设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座4,所述第一往复丝杆3与第一转动杆6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杆36,所述第二限位杆36两端分别与第一往复丝杆3和第二转动杆8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带轮12与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14与第五皮带轮19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15与第六皮带轮31通过皮带连接,皮带具有连接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钢管放置在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之间,通过推动第二转动杆8使得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对钢管进行加持,又通过转动螺栓17,使得螺栓17底部延伸到第一凹槽内部,从而对第二转动杆8位置进行固定,又通过启动第一机壳10内部的电机2,使得电机2带动第一往复丝杆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轴承座4带动打磨块5往返运动,由于第一往复丝杆3外侧的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6随第一往复丝杆3同步转动,使得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带动钢管转动,从而使得打磨块5对钢管表面进行了彻底地打磨,由于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三皮带轮14与第二往复丝杆18外侧的第五皮带轮19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往复丝杆18随第一转动杆6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轴承座20带动毛刷21往返运动,又由于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四皮带轮15与第三转动杆25外侧的第六皮带轮31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5随第一转动杆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6同步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26与第二锥齿轮27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27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动杆29转动,从而带动扇叶30转动,对钢管表面的铁锈进行吸附,由于毛刷21的持续往返运动,从而使得过滤网22上的铁锈被推动到抽屉24内部,从而完成了对铁锈的收集。

实施例2,参照附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缝钢管表面打磨装置,实施例1不同的是;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二机壳11,所述第二机壳11一侧开设有散热孔,由于第二机壳11一侧开设有散热孔,避免了电机2因温度过高而损坏自身结构,从而提高了电机2的使用寿命。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钢管放置在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之间,通过推动第二转动杆8使得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对钢管进行加持,又通过转动螺栓17,使得螺栓17底部延伸到第一凹槽内部,从而对第二转动杆8位置进行固定,又通过启动第二机壳11内部的电机2,使得电机2带动第一往复丝杆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轴承座4带动打磨块5往返运动,由于第一往复丝杆3外侧的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6随第一往复丝杆3同步转动,使得第一夹持板7和第二夹持板9带动钢管转动,从而使得打磨块5对钢管表面进行了彻底地打磨,由于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三皮带轮14与第二往复丝杆18外侧的第五皮带轮19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往复丝杆18随第一转动杆6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轴承座20带动毛刷21往返运动,又由于第一转动杆6外侧的第四皮带轮15与第三转动杆25外侧的第六皮带轮31通过皮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5随第一转动杆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6同步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26与第二锥齿轮27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27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动杆29转动,从而带动扇叶30转动,对钢管表面的铁锈进行吸附,由于毛刷21的持续往返运动,从而使得过滤网22上的铁锈被推动到抽屉24内部,从而完成了对铁锈的收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