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治具及镀膜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5585发布日期:2021-05-11 16:5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镀膜治具及镀膜伞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镜片镀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膜治具及镀膜伞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镜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投影机、摄像机等技术领域,光学镜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较高的纯度、透明度、均匀度等,业界采用各种方法来制造光学镜片以适应市场对不同规格光学镜片的需求。一般地,镀膜工序为后续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镀膜是指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单层或多层薄膜,利用入射、反射及透射光线在薄膜界面产生的干涉作用实现聚焦、准直、滤光、反射及折射等效果。

由于光学镜片的大量需求,为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通常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对光学镜片的需求。在批量化生产镜片时,如何有效提升批量生产效率是业界一致努力追求的目标。现有的比较常见的两种镀膜伞具otfc1800镀膜伞与otfc1550镀膜伞,镀膜治具偏长,容易发生弯曲、抖动等情况,且镀膜伞具与镀膜治具的利用率都较低,一次处理镜片的数量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镀膜治具及镀膜伞具,能够有效提升镀膜效率。

一种镀膜治具,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构成定位孔,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板的长宽比为1.03~1.17,所述定位孔在所述镀膜治具上交错排列。

所述定位孔交错排列,能充分利用定位孔之间的间隙,从而设置尽可能多的定位孔,此外,定位孔的长宽比设计能最优化定位孔的设置数量,从而有效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排列形成的阵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行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第一侧边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成锐角。如此设置能充分利用定位孔之间的间隙,从而设置尽可能多的定位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定位孔与周围相邻的定位孔形成有交线。如此设置能降低定位孔轴线之间的间距,从而在面板上设置尽可能多的定位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截面均呈等腰梯形,靠近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结合的一侧为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远离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结合的一侧为所述等腰梯形的长边。等腰梯形设计有利充分暴露镜片的有效镀膜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之间或所述第二通孔间存在交线,自所述交线沿光轴方向向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的最薄处厚度为1.4mm-1.5mm。如此设置能使所述镀膜治具满足定位孔的数量最大化的前提下还能保证镀膜治具的结构稳定性,确保了镀膜治具的成型良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一侧设置有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镀膜治具的安装方向。所述防呆结构能有效避免装错方向,提升装配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面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在所述第二通孔周缘突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深入定位,能有效避免镜片在定位孔中倾斜、跳动,使镜片在镀膜治具中更为稳定,从而提高了镀膜良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的方向上的高度为0.12~0.18mm。如此设置所述凸台结构,能确保凸台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提高第一板通孔深度的同时还能降低定位孔中的旷量,既能保证所述镜片稳定的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能有效避免拆盘过程中由于抖动导致镜片从定位孔中跳出,但合盘后镜片在通孔轴向上旷量较大,导致镜片在定位孔中晃动、倾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镜片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板面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的距离为0.01mm~0.05mm。如此设置能有效避免镜片被镀膜治具压到而受到损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最小直径与镜片的直径差为0.04-0.06mm。如此设置能有效避免镜片与定位孔孔壁干涉而受到损伤。

一种镀膜伞具,开设有多个治具固定孔,每一治具固定孔固定所述的镀膜治具,所述治具固定孔的长宽比为1.03-1.27。所述长宽比设置能有效提升镀膜伞具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呈扇形,所述扇形的夹角为35度至42度。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镀膜伞具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所述角度过小,则同一镀膜机中所需装载的镀膜伞具扇数过多,若角度过大,则单扇镀膜伞具上装载的镀膜治具过多,质量过大,不容易装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的近轴端宽度与所述治具固定孔的宽和长的比值为1:1:1.15。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镀膜伞具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固定孔的排列包括:从所述镀膜伞具的近轴端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及第四行,其中第一行的第一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与第三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的治具固定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的角平分线垂直,所述第三行的治具固定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的角平分线平行。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伞具单扇的利用率,在维持伞具结构强度及形状的同时,还能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固定孔的排列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行远离轴心的一侧的第四行和第五行,所述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行与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设置方向与第三行相同。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伞具单扇的利用率,在维持伞具结构强度及形状的同时,还能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固定孔的排列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行远离轴心的一侧的第四行和第五行,所述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四行与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行相同。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伞具单扇的利用率,在维持伞具结构强度及形状的同时,还能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固定孔的排列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行远离轴心的一侧的第四行和第五行,所述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的设置方向与第三行相同,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行相同。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伞具单扇的利用率,在维持伞具结构强度及形状的同时,还能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镀膜伞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镀膜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伞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伞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伞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板的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第一板的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6a和图6b所示的第一板沿a-a向的剖面结构图。

图7b是图7a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板的第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第二板的第四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二板沿a-a向的剖面结构图。

图9b是图9a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治具的剖面结构图。

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镀膜伞具1,90

治具固定孔10

镀膜治具2,92

主体20

定位孔200,920

固定结构201

第一侧边202

第一板21

第一通孔210

第一部分2100

第二部分2101

第一侧211

第二侧212

第一棱边213

第二板23

第二通孔230

第三侧231

第四侧232

第二棱边233

凸台结构234

待镀膜镜片3

空隙92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第一”、“第二”仅为了元件名称的区分,并不表示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镀膜治具用于固定光学镜片以给光学镜片镀膜。每个镀膜治具设置多个定位孔,每个镀膜伞具上设置多个镀膜治具,从而一次性可实现多个光学镜片的镀膜操作。

现有的镀膜治具多为长方形,没有最大化利用镀膜伞具的镀膜空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镀膜伞具及设置在镀膜伞具上的镀膜治具的结构示意图。镀膜伞具90大致呈扇形,多个长方形镀膜治具92排布在镀膜伞具90上。长方形的镀膜治具由于长度较大,注塑后容易弯曲,烘烤后容易变形,手持容易抖动。由图可看出,所述镀膜伞具90上还存在多处空白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述镀膜治具92上呈矩形阵列排布有多个定位孔920,由图可看出,相邻四个定位孔920中间的空隙921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镀膜治具采用具有预定长宽比的方形,长度值相对较小,方形镀膜治具上的定位孔采用错位排列,充分利用相邻定位孔之间的空隙,缩小相邻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从而最大化利用所述镀膜治具的空间,方形镀膜治具在镀膜伞具上的排布也能提升所述镀膜伞具的空间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镀膜治具及镀膜伞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a,图3b、图3c及图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伞具1及镀膜治具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镀膜伞具1大致呈扇形。通常在镀膜设备内会设置多个镀膜伞具,为最大化利用空间,扇形的设计便于多个镀膜伞具排列组合成圆形,在镀膜时便于转动控制。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具有轴心o,在多个镀膜伞具1围合成圆形时,多个镀膜伞具1具有共同的轴心o,并可绕所述轴心o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的扇形的圆心角可为36至40度,例如图3a所示的38度。该角度设置能有效提升镀膜伞具1的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所述角度过小,则同一镀膜机中所需装载的镀膜伞具扇数过多,且不利于其上装配的镀膜治具的数量的最大化,若角度过大,则单扇镀膜伞具上装载的镀膜治具过多,质量过大,不容易装载。

所述镀膜伞具1上设置多个治具固定孔10,所述治具固定孔10与所述镀膜治具2形状相适配,每一治具固定孔10用于固定一个镀膜治具2。每一治具固定孔10大致呈方形,所述治具固定孔10的长度可为90.1cm至106.1cm,宽度可为83.6cm至87.5cm,所述治具固定孔10的长宽比为1.03至1.27。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升镀膜伞具1的空间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的近轴端宽度w与所述治具固定孔的宽和长的比值为1:1:1.15。例如,所述镀膜伞具1的近轴端宽度w可为86cm,所述治具固定孔的宽可为86.5cm,长可为99cm。如此设置能有效提升镀膜伞具利用率,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从而提升镀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固定孔10的排列包括:从所述镀膜伞具1的近轴端向远离轴心o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行、第二行及第三行,其中第一行的第一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与第三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所述第三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平行。如上述设置能有效提升伞具单扇的利用率,在维持伞具结构强度及形状的同时,还能设置尽可能多的治具固定孔10,从而提升镀膜效率。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从近轴端向远离轴心o的方向依次排列有5行,包括第一行11、第二行12、第三行13、第四行14,及第五行15。其中第一行的第一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1个,第二行与第三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均为2个,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3个,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所述第三行与所述第四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平行,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行相同,即所述第五行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

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从近轴端向远离轴心o的方向依次排列有6行,包括第一行11、第二行12、第三行13、第四行14,第五行15及第6行16。其中第一行11的第一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1个,第二行12与第三行13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均为2个,第四行14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3个,第五行15和第6行16分别设置4个和5个治具固定孔10。所述第一行11与所述第二行12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所述第三行13与所述第四行14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平行,所述第五行15与所述第六行16的治具固定孔1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行11相同,即所述第五行15与所述第六行16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

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从近轴端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依次排列有6行,包括第一行11、第二行12、第三行13、第四行14,第五行15及第6行16。其中第一行11的第一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1个,第二行12与第三行13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均为2个,第四行14的治具固定孔10的数量为3个,第五行15和第6行16均设置4个治具固定孔10。所述第一行11与所述第二行12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所述第三行13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平行,所述第四行14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即与第一行11的治具固定孔10设置方向相同),所述第五行15的治具固定孔1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行11相同,即所述第五行15的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第六行16的治具固定孔10中,靠近左右两侧边的两个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平行,中间的两个治具固定孔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镀膜伞具1的角平分线oo’垂直。如此,图3c相较图3b的实施例少设置一个治具固定孔10,治具固定孔10之间的间隔增大了,有利增强所述镀膜伞具1的结构强度。

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能容设11个治具固定孔10,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能容设17个治具固定孔10,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伞具1能容设16个治具固定孔10,而图1所示的镀膜伞具90仅能容设11个治具固定孔,图1所示的镀膜伞具90的尺寸与图3b和图3c大致相同,图3a所示的镀膜伞具90的尺寸相对较小(图3a所示的扇形的半径比图3b和图3c小)。由此可见,在同等尺寸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伞具1能设置更多的治具固定孔10,从而承载固定更多的镀膜治具2。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镀膜治具2大致呈方形,由图可看出,方形的镀膜治具2彼此衔接,减少了镀膜治具2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了镀膜伞具1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的长度范围可为90cm至106cm,宽度范围可为83.5cm至87.5cm。所述镀膜治具2的长宽比为1.03至1.17。通过该比例范围的设置,能进一步增大在所述镀膜伞具1上排布的镀膜治具2的数量及在所述镀膜治具2上设置的镜片固定孔的数量。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的长为98cm,宽为85.5cm,其上能设置的镜片固定孔的数量为144个。

请参阅图4至图9b所示,每一镀膜治具2包括主体20和设置在所述主体20上的多个定位孔200。主体20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3,所述第一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10,所述第二板23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210对应的第二通孔230,所述第一通孔210和所述第二通孔230共同构成所述定位孔200。所述定位孔200在所述镀膜治具2的主体20上交错排列。交错排列减小了定位孔200之间的间隙,提升了镀膜治具2的空间利用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200在所述主体20上均匀分布,从而充分利用所述主体20上的镀膜空间。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200在所述镀膜治具2上错位排列,其中一定位孔200有部分设置在相邻两相邻定位孔200之间的空隙,从而充分利用了定位孔200之间的空隙,提升了镀膜治具2的空间利用率。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的定位孔200之间有形成交线,即相邻的定位孔200有部分重叠从而在两相邻固定孔之间形成有交线l。如此设置,有效减小了定位孔200之间的空隙,相邻定位孔200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有效提升了镀膜治具2的空间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上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所述定位孔200可环绕固定结构设置,以确保不占用固定结构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布满所述主体20的镀膜空间。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的中心设置有固定结构201(例如固定孔和固定柱),定位孔200环绕所述固定结构201排列。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201不限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任意适宜的位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固定结构,所述定位孔200可排布在这些固定结构周围,形成一个或多个定位孔200簇,至少一个定位孔200与周围相邻的定位孔200有交线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200均匀排列形成行列阵列,所述阵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a排列的行和沿第二方向b排列的列,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一板21的第一侧边202平行,所述第二方向b与所述第一侧边202成锐角。相比现有的矩阵式排列,可更好地利用定位孔200之间的间隙。

请参阅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板21包括与所述第二板23结合的第一侧211和与所述第一侧211相背离的第二侧212。所述第一通孔210贯穿所述第一侧211和所述第二侧212,且其内径自所述第一侧211向所述第二侧212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板23包括与所述第一板21结合的第三侧231和与所述第三侧231相背离的第四侧232。所述第二通孔230贯穿所述第三侧231和所述第四侧232,且其内径自所述第三侧231向所述第四侧232逐渐增大。请参阅图7a-7b及图9a-9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板21和第二板2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每一所述第一通孔210和所述第二通孔230均呈喇叭形,其内侧壁的截面呈等腰梯形,靠近所述第一侧211和所述第三侧231为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靠近所述第二侧212和所述第四侧232为所述等腰梯形的长边。喇叭形设置可确保夹设在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的镜片的有效镀膜面充分暴露以便镀膜。

所述定位孔200在所述主体20上排列,在最大化排布所述定位孔200时,相邻定位孔200之间有交线,此时还需保证每一定位孔200的喇叭口(所述第一通孔210靠近所述第二侧212的内侧壁、第二通孔230靠近所述第四侧232的内侧壁)不破边,为达到此效果,自所述交线沿光轴方向向所述第一板21或所述第二板23的另一侧的最薄处厚度为1.4mm-1.5mm。如此设置能使所述镀膜治具2满足定位孔200的数量最大化的前提下还能保证镀膜治具2的结构稳定性,确保了镀膜治具2的成型良率。

为了在所述主体20上尽可能多地设置定位孔200,所述等腰梯形的倾斜角度应当尽可能小,然而,为了充分暴露待镀膜镜片的有效镀膜面,等腰梯形的斜边相对所述定位孔200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应当尽可能大。为了达到最佳平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所述等腰梯形的两条斜边的夹角设置为85度至90度为佳。

现有的镀膜治具采用水槽结构,水槽结构在镀膜治具成型时易导致定位孔的孔径不圆,不利于稳固夹持待镀膜镜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镀膜治具不设置水槽结构,所述待镀膜镜片的有效镀膜面通过所述定位孔200的喇叭口暴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21的四条侧边在所述第二侧212向远离所述第一侧211的方向延伸出四条第一棱边213,所述第二板23的四条侧边在所述第四侧232向远离所述第三侧231的方向延伸出四条第二棱边233,每一第一棱边213和所述第二棱边233的远端面(远离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3结合的一侧的端面)上均不设置缺口,如此设置可在多组装好镜片的镀膜治具叠放烘烤时起到防尘作用。

在装设待镀膜镜片至所述镀膜伞具1时,首先将所述待镀膜镜片3放置在所述第一板21面向所述第二板23的一侧,镜片的待镀膜区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0暴露。然后将所述第二板23盖合在所述第一板21上,并使得所述第二通孔230与所述第一通孔210一一对应。然后将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固定。例如采用螺栓等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四角的固定孔进行固定,以使得所述待镀膜镜片3锁定在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最后,将所述镀膜治具2装设至所述镀膜伞具1的治具固定孔中。

为了避免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盖合时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压到待镀膜镜片3,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的最小距离d1(即所述第一板21面向所述第二板23的一侧的端面到所述第二板23面向所述第一板21的一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待镀膜镜片3的厚度。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的最小距离d1可根据待镀膜镜片3的厚度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1的第一通孔210包括第一部分2100和第二部分2101,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100为喇叭口结构(即内侧壁界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内径自远离所述第二板23的方向至靠近所述第二板23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2101为直筒形结构,其内径大小自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0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板23的一端保持不变。此种设置便于固定边厚较薄的镜片。所述第二部分2101沿光轴方向的高度d2为0.05mm至0.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b所示,为了避免所述第二板23压到待镀膜镜片3,待镀膜镜片3夹持于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时,靠近所述第二板2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板23面向所述第一板21的一侧的距离d3可设置为0.01mm~0.05mm)。待镀膜镜片3的外侧边缘与定位孔20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d4可为0.02-0.03mm(即所述第一通孔210的最小直径与镜片的直径差为0.04-0.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用于边厚大于或等于0.6mm的镜片镀膜,此时所述第二板23上不需要设置凸台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用于边厚小于0.6mm的镜片镀膜时,为了防止镜片从所述定位孔200脱出,所述第二板23面向所述第一板21的一侧在所述第二通孔230的周缘突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深入定位,能有效避免镜片在定位孔200中倾斜、跳动,使镜片在镀膜治具2中更为稳定,从而提高了镀膜良率。

请参阅图9a-9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凸台结构的镀膜治具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板23的第三侧231上向所述第一板21方向延伸形成凸台结构234。所述凸台结构234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23的方向上的高度为0.12~0.18mm。所述凸台结构234的高度设计能够确保凸台伸入所述第一通孔210内,提高第一通孔210的深度的同时还能降低定位孔200中的旷量,既能保证所述镜片稳定的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210内,能有效避免拆盘过程中由于抖动导致镜片跳出,又能保证镀膜治具2开盘后,镜片不会轻易从定位孔200中跳出,但合盘后镜片在通孔轴向上旷量较大,导致镜片在定位孔200中晃动、倾斜。所述凸台结构234为环绕所述第二通孔230设置的环形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234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凸起,沿着所述第二通孔230外缘均匀分布。所述凸台结构234靠近所述第一板2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板21面向所述第二板23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可设置为0.01mm~0.05mm,从而避免待镀膜镜片3被压。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21上也可以设置凸台结构,所述第一板21上设置的凸台结构可与所述凸台结构234类似,在此不赘述。在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3上均设置凸台结构时,所述第一板21上设置的凸台结构靠近所述凸台结构234的端面与所述凸台结构234面向所述第一板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可设置为0.01mm~0.05mm),从而避免待镀膜镜片3被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至少一侧设置有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镀膜治具2的安装方向。从而在将所述镀膜治具2装设至所述镀膜伞具1的治具固定孔10时,不会装错方向。所述防呆结构可为在所述镀膜治具2的棱边上设置的凸起或凹槽等结构。所述防呆结构能够与所述镀膜伞具1上的对应结构配合从而将所述镀膜治具2固定在所述治具固定孔10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镀膜治具2的第一板21的其中一条棱边213与另外三条棱边213的结构不同,对应地,与所述镀膜治具2配合的治具固定孔10的结构也与所述第一板21的结构相适应,从而,在所述第一板21装设至所述镀膜伞具1的治具固定孔10中时,由于所述第一板21只有一条棱边能与所述治具固定孔10对应的侧壁配合,故所述镀膜治具2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装设至所述治具固定孔10中,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装错方向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