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2917发布日期:2021-10-09 10:3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不锈钢管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不锈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管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不锈钢管打磨机是通过夹具夹持待打磨加工的不锈钢管旋转,并由设置在不锈钢管一侧的打磨装置在不锈钢管旋转的状态下沿不锈钢管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对该不锈钢管的表面进行打磨,以去除不锈钢管表面的铁锈污物等。但这种不锈钢管打磨机在实际打磨过程中,打磨装置的单次水平移动在不锈钢管表面的打磨轨迹呈螺旋线状,导致打磨装置在单次水平移动过程中会存在螺旋线以外的打磨空白区未被打磨处理,需要反复多次地调整打磨装置的起点进行多次往复地打磨才能实现对不锈钢管外表面的全部区域进行打磨;完成打磨工序时间较长,需要反复多次调节控制打磨装置的位置,打磨操作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管打磨装置,解决以往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需要反复多次地调整打磨装置的起点进行多次往复地打磨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不锈钢管打磨装置,包括:
5.工作台;
6.固定夹持机构,以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的一端;
7.活动夹持机构,可在工作台上水平移动,以调节与固定夹持机构的间距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的另一端;
8.电机,与固定夹持机构连接,以使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带动不锈钢管旋转;
9.至少一打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位于活动夹持机构的一侧,以套设于不锈钢管的外表面;
10.移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以牵动打磨机构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
11.进一步,所述打磨机构分为第一打磨子机构、第二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
12.所述第二打磨子机构位于第一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之间,且第二打磨子机构分别与第一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的间距相等;
13.所述移动机构分别与第一打磨子机构、第二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连接,适于带动第一打磨子机构、第二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同步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打磨子机构、第二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同步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
14.当所述移动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打磨子机构与固定夹持机构接触连接;
15.当所述移动机构处于终结位置时,所述第一打磨子机构移动至第二打磨子机构的初始位置处,第二打磨子机构移动至第三打磨子机构的初始位置处,第三打磨子机构与活动夹持机构接触连接。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打磨子机构包括两片砂纸层,相铰接的两片箍板,设置在对应箍板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的翼板,以及紧固两翼板的紧固件;
17.各所述砂纸层分别设置在对应箍板的内表面,以套设在不锈钢管的外表面;
18.所述移动机构与一箍板连接,适于带动箍板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
19.所述第二打磨子机构和第三打磨子机构的结构均与第一打磨子机构的结构相同。
20.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杆、牵引杆和油缸;其中
21.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打磨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牵引杆连接;
22.所述油缸设置在工作台位于活动夹持机构的一侧,与牵引杆连接,以带动牵引杆水平移动,从而使连接杆带动打磨机构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打磨不锈钢管。
23.进一步,所述牵引杆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
24.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滑轮。
25.进一步,所述工作台设置有适于支撑杆滑移的导槽。
26.进一步,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套,两个支撑块,两个挤压块,两个张紧块,至少两根第一弹簧,以及至少一根第二弹簧;
27.所述安装套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
28.两所述支撑块对向设置在安装套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套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块连接;
29.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内壁连接;
30.两所述张紧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的外壁上,以经第二弹簧撑起抵接不锈钢管的内壁;
31.所述挤压块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的外壁位于张紧块与安装套之间的位置处。
32.进一步,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套筒,支撑架,锁紧螺栓,以及夹持组件;
33.所述工作台设置有滑槽;
34.所述支撑架的下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与套筒连接;
35.所述锁紧螺栓适于将支撑架紧固在工作台上;
36.所述夹持组件的结构与固定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且转动设置在套筒内,以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的一端。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通过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相配合夹持固定不锈钢管,后经电机带动不锈钢管旋转,随后经由移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打磨机构单次水平移动即可实现对不锈钢管外表面的全部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无需反复多次地调整打磨机构的起点进行多次往复地打磨,简化打磨操作,提高打磨工作效率,打磨无死角,避免打磨空白区的产生,打磨加工完全充分。
3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
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4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打磨机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持机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夹持机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
47.工作台1;
48.固定夹持机构2、安装套21、支撑块22、挤压块23、张紧块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
49.活动夹持机构3、套筒31、支撑架32、锁紧螺栓33、夹持组件34;
50.电机4;
51.打磨机构5、第一打磨子机构51、砂纸层511、箍板512、翼板513、紧固件514、第二打磨子机构52、第三打磨子机构53;
52.移动机构6、连接杆61、牵引杆62、油缸63、支撑杆64、滑轮65;
53.导槽7、滑槽8、不锈钢管9。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5.实施例
5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固定夹持机构2、活动夹持机构3、电机4、至少一打磨机构5和移动机构6;其中,固定夹持机构2用以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的一端;活动夹持机构3可在工作台1上水平移动,以调节与固定夹持机构2的间距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的另一端;电机4与固定夹持机构2连接,以使固定夹持机构2和活动夹持机构3带动不锈钢管9旋转;打磨机构5设置在工作台1位于活动夹持机构3的一侧,以套设于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移动机构6设置在工作台1上,以牵动打磨机构5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5对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进行打磨。通过固定夹持机构2和活动夹持机构3相配合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后经电机4带动不锈钢管9旋转,确保打磨机
构5周向打磨不锈钢管9,随后经由移动机构6带动打磨机构5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5对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打磨机构5单次水平移动即可实现对不锈钢管9外表面的全部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无需反复多次地调整打磨机构5的起点进行多次往复地打磨,简化打磨操作,提高打磨工作效率,打磨无死角,避免打磨空白区的产生,打磨加工完全充分。
5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打磨机构5分为第一打磨子机构51、第二打磨子机构52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第二打磨子机构52位于第一打磨子机构51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之间,且第二打磨子机构52分别与第一打磨子机构51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的间距相等;移动机构6分别与第一打磨子机构51、第二打磨子机构52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连接,适于带动第一打磨子机构51、第二打磨子机构52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同步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打磨子机构51、第二打磨子机构52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同步对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当移动机构6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打磨子机构51与固定夹持机构2接触连接;当移动机构6处于终结位置时,第一打磨子机构51移动至第二打磨子机构52的初始位置处,第二打磨子机构52移动至第三打磨子机构53的初始位置处,第三打磨子机构53与活动夹持机构3接触连接。在不锈钢管9上设置三个打磨子机构且初始位置位于不锈钢管9的三等分处,通过该三个打磨子机构同步对不锈钢管9进行打磨,移动机构6只需将一个打磨子机构移动至下一个打磨子机构的初始位置处,即能实现打磨不锈钢管9外表面的全部区域,打磨效率较高,有效缩短了移动机构6带动打磨机构5移动的距离,节约了驱动能源,缩小了移动机构6的占地面积。无需反复多次反复调整打磨机构的位置,提高打磨工作效率。
58.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打磨子机构51包括两片砂纸层511,相铰接的两片箍板512,设置在对应箍板512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的翼板513,以及紧固两翼板513的紧固件514;各砂纸层511分别设置在对应箍板512的内表面,以套设在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移动机构6与一片箍板512连接,适于带动箍板512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5对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进行打磨;第二打磨子机构52和第三打磨子机构53的结构均与第一打磨子机构51的结构相同。安装时,先将不锈钢管9通过固定夹持机构2和活动夹持机构3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将两片箍板512卡箍在不锈钢管9的外侧,再经紧固件514将两翼板513固紧,以使两片砂纸层511的磨砂面均抵接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通过电机4带动不锈钢管9旋转,同时,移动机构6带动箍板512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砂纸层511对不锈钢管9的外表面进行打磨;设计简单,简化打磨操作,安装方便快捷,打磨效率较高。
59.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移动机构6包括连接杆61、牵引杆62和油缸63;其中,连接杆61的一端与打磨机构5连接,连接杆61的另一端与牵引杆6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1与上半片的箍板512连接;油缸63设置在工作台1位于活动夹持机构3的一侧,且与牵引杆62连接,以带动牵引杆62水平移动,从而使连接杆61带动打磨机构5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打磨不锈钢管9。当然,带动牵引杆62移动的驱动源也可以是直线电机。通过油缸63驱动牵引杆62做水平移动,以使连接杆61带动打磨机构5沿不锈钢管9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打磨不锈钢管9。设计简单,轻松实现打磨机构5在不锈钢管9上移动,提高打磨效率。
60.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牵引杆62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杆64,支撑杆64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以支撑牵引杆62,减轻油缸63的负载,同时有效避免牵引杆62的端部翘起。
61.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杆64的下端设置有滑轮65,避免支撑杆64直接与工作台1接触摩擦,降低摩擦力,以使支撑杆64移动更顺畅,减轻油缸63的载荷,提高使用效率。
62.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工作台1设置有适于支撑杆64滑移的导槽7,以使滑轮65在导槽7内滑移,避免牵引杆62在水平移动时发生摆动偏移。
63.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夹持机构2包括安装套21,两个支撑块22,两个挤压块23,两个张紧块24,至少两根第一弹簧25,以及至少一根第二弹簧26;其中,安装套21设置在电机4的输出端;两支撑块22对向设置在安装套21的空腔内,第一弹簧25的一端与安装套21的内壁连接,第一弹簧2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块22连接;第二弹簧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22的内壁连接;两张紧块2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22的外壁上,以经第二弹簧26撑起抵接不锈钢管9的内壁;挤压块23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22的外壁,且位于张紧块24与安装套21之间的位置处。相向按压两个挤压块23,以使两支撑块22间距缩短,第二弹簧26受压收缩;将两支撑块22插入不锈钢管9内,第二弹簧26伸展以使两支撑块22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张紧块2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22的外壁上,以张紧不锈钢管9,再通过安装套21将固定夹持机构2设置在电机4上。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方便快捷,无需使用工具,便于操作。电机4的输出端与支撑块22的端部抵接,以抵紧托起支撑块22,从而增加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稳定性。挤压块23一方面方便使用者按压支撑块22插接不锈钢管9,另一方面挤压块23的侧壁与不锈钢管9的端面抵接,以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稳定性。
6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活动夹持机构3包括套筒31,支撑架32,锁紧螺栓33,以及夹持组件34;其中,工作台1设置有滑槽8;支撑架32的下端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支撑架32的上端与套筒31连接;锁紧螺栓33适于将支撑架32紧固在工作台1上;夹持组件34的结构与固定夹持机构2的结构相同,且转动设置在套筒31内,以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的一端。通过在滑槽8内移动支撑架32,以使夹持组件34靠近不锈钢管9的端部,然后通过夹持组件34夹持固定不锈钢管9的一端。当电机4带动不锈钢管9旋转时,由于夹持组件34是直接放置在套筒31内,故不锈钢管9的转动带动加持组件34在套筒31内转动。
65.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管打磨装置,通过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相配合夹持固定不锈钢管,后经电机带动不锈钢管旋转,随后经由移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打磨机构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打磨机构单次水平移动即可实现对不锈钢管外表面的全部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无需反复多次地调整打磨机构的起点进行多次往复地打磨,简化打磨操作,提高打磨工作效率,打磨无死角,避免打磨空白区的产生,打磨加工完全充分。在不锈钢管上设置三个打磨子机构且初始位置位于不锈钢管的三等分处,通过该三个打磨子机构同步对不锈钢管进行打磨,移动机构只需将一个打磨子机构移动至下一个打磨子机构的初始位置处,即能实现打磨不锈钢管外表面的全部区域,打磨效率较高,有效缩短了移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移动的距离,节约了驱动能源,缩小了移动机构的占地面积。无需反复多次反复调整打磨机构的位置,提高打磨
工作效率。安装时,先将不锈钢管通过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将两片箍板卡箍在不锈钢管的外侧,再经紧固件将两翼板固紧,以使两片砂纸层的磨砂面均抵接不锈钢管的外表面,通过电机带动不锈钢管旋转,同时,移动机构带动箍板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砂纸层对不锈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设计简单,简化打磨操作,安装方便快捷,打磨效率较高。通过油缸驱动牵引杆做水平移动,以使连接杆带动打磨机构沿不锈钢管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打磨不锈钢管。设计简单,轻松实现打磨机构在不锈钢管上移动,提高打磨效率。相向按压两个挤压块,以使两支撑块间距缩短,第二弹簧受压收缩;将两支撑块插入不锈钢管内,第二弹簧伸展以使两支撑块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张紧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撑块的外壁上,以张紧不锈钢管,再通过安装套将固定夹持机构设置在电机上。夹持固定不锈钢管方便快捷,无需使用工具,便于操作。电机的输出端与支撑块的端部抵接,以抵紧托起支撑块,从而增加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稳定性。挤压块一方面方便使用者按压支撑块插接不锈钢管,另一方面挤压块的侧壁与不锈钢管的端面抵接,以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稳定性。通过在滑槽内移动支撑架,以使夹持组件靠近不锈钢管的端部,然后通过夹持组件夹持固定不锈钢管的一端。当电机带动不锈钢管旋转时,由于夹持组件是直接放置在套筒内,故不锈钢管的转动带动加持组件在套筒内转动。
66.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6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