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3966发布日期:2022-06-22 03:0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铝锰合金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2.成型性是铝锰合金产品的重要力学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减小铝锰合金微观结构内的成分粒度旨在提高可成形性。在回收的的铝锰合金产品中,增加回收铝锰合金产品的回收源含量可能会降低铝锰合金产品的成型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成型性的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00℃~650℃的均质化温度,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6.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7.进一步地,所述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
8.进一步地,所述均质化温度为570℃至620℃。
9.进一步地,所述均质化温度在铝锰合金的固相线温度的25℃以内。
10.进一步地,浸泡期间,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与所述浸泡之前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相比减小。
11.进一步地,在所述均热期间,所述铸造铝锰合金产品中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数量密度与之前的所述铸造铝锰合金产品中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数量密度相比降低。
1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铝锰合金产品和制造铝锰合金产品的方法,其中铝锰合金产品已经被加工成具有有利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分布、颗粒密度和/或颗粒之间的间距(inter-particle spacing),这对于铝制产品的制造过程或在铝锰合金产品的成型过程中如拉拔、压铸过程中最小化能够减少磨损和撕裂。此外,将颗粒密度和颗粒间距控制到有利值的能力可以增加回收源的含量,从而有利于铝锰合金产品生产的环境和经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4.实施例一
15.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6.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00℃~650℃的均质化温度,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17.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18.实施例二
19.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0.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70℃至620℃的均质化温度,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21.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22.进一步地,浸泡期间,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与所述浸泡之前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相比减小。
23.实施例三
24.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5.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铝锰合金的固相线温度的25℃以内的均质化温度,所述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26.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27.进一步地,浸泡期间,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与所述浸泡之前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相比减小。
28.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将颗粒密度和颗粒间距控制到有利值的能力可以增加回收源回收的铝制品的含量,从而有利于铝锰合金产品生产的环境和经济成本。优选的所述铝锰合金包括多个粒子,所述粒子包括a相金属间化合物粒子,所述粒子包括铝、硅以及铁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另选地,所述铝锰合金包括多个粒子,所述粒子包括b相金属间化合物粒子,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粒子包含铝和铁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任选地,铝锰合金来自回收来源或至少部分来自回收来源。
29.铝锰合金产品和制造铝锰合金产品的方法,其中铝锰合金产品已经被加工成具有
有利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分布、颗粒密度和/或颗粒之间的间距(inter-particle spacing),这对于铝制产品的制造过程或在铝锰合金产品的成型过程中如拉拔、压铸过程中最小化能够减少磨损和撕裂。此外,将颗粒密度和颗粒间距控制到有利值的能力可以增加回收源的含量,从而有利于铝锰合金产品生产的环境和经济成本。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铝锰合金中的尺寸、浓度、密度、颗粒间距、颗粒组成和/或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分布可替代地或另外地通过在铸造后使铝锰合金经受合适的均质化条件来控制。例如,通过在相对长的持续时间(例如,超过约12小时或超过约24小时)均质化(浸泡)铝锰合金,不太有利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可以转变成更有利的颗粒。在短时间(例如,少于约24小时或少于约12小时)均质化过程中,这种转变可能不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到足够显着的程度,以适当地影响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浓度、颗粒间距、分布,和/或足够数量的粒子的组成。例如,通过使铝锰合金经受长时间的高温均质化,不太理想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可以通过硅扩散到颗粒中和/或铁从颗粒中扩散而改变它们的化学和晶体结构。
31.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