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排距改进的大排距冲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7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口排距改进的大排距冲天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风口排距改进的大排冲天炉,属铸铁熔炼技术领域

大排距双层送风冲天炉的风口排距是很重要的目前设置方法,一是在一排风口以上炉衬侵蚀开始的位置起设置二排风口(图1),即二排风口位置设在CO气体含量最高的上方;二是为了利用燃烧热,二排风口设在一排风口以上1300毫米,炉内温度为1000℃的炉料预热带处。因此,目前的风口排距普遍较大。其次是风量分配比或风口截面比也不一致。例如,西德(铸造新闻(日本)1978 № 264 20-23)的双风带IG两排风口冲天炉,内径φ800毫米,风口排距为1400毫米,上、下排风量分配比为3070;英国(英国铸造工人1976,69,№4,97-106)排距900毫米左右;日本(专利号10A521)提出了500-1370毫米的排距,以915毫米为理想,送风量一、二排平均分配。排距值较大的缺点是①只能采用优质铸造焦熔炼,限制了低质焦的应用;②排距较大,还原带拉长,二排风口附近炉温较低,温度分布曲线平坦,热量分散,降低了热工和冶金效果;③要求较高的底焦高度(一般为2米以上),增加了燃料消耗,且不利于有效高度偏低的冲天炉的改造;④扩大与增高了炉内侵蚀区,相对增加了修炉困难和工作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冲天炉的风口排距并使风口截面比等置,以便①适应各种焦的熔炼;②进一步挖掘炉内热工和冶金潜力,提高铁水温度,降低燃料消耗,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③使炉内高温区集中、下移,炉衬侵蚀区减小、变窄,使修炉方便,修炉材料和工作量减少;④使高温炉气对换热器的烧蚀作用减弱,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是改进风口排距设置,在保证能够获得最高而又集中的炉内温度和减少过热区的相对“低温区”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底焦高度,增加温度梯度。为此,本发明根据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知识,综合考虑了两排风口间的交互影响和抑止作用,尽量降低还原带CO浓度,提高二排风口附近的温度,使两个最高度点有机的相吻合(图2),以达到集中高温区和延长过热距离的目的。据此,本发明提出了以一排风口以上炉内温度最高、CO2浓度最大、炉衬侵蚀最深处为准,向上在50-300毫米的位置处设置二排风口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定的风口排距H1为450-700毫米,较一般排距小200-300毫米左右,为强化底焦燃烧,提高铁水温度,创造了有效的过热条件,并改善了冶金过程。二是选用风口截面比相等的等置风口。由于等置风口的截面分配比近似等于风量分配比,则使两排风口得到射流速度相等的进风量,因而形成了上小下大较平缓的、最高温度集中在一、二排风口之间的温度分布曲线(图2),这样铁液穿过皆为过热区的底焦层逆流换热,使铁水温度明显提高。三是风口采用5-30°的角度,可以提高炉缸温度,降低上、下两排风口以上的氧化带高度,使CO浓度在较低的位置与第二氧化带相吻合,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或消除二排风口附近的低温区,可以进一步提高逆流换热效果,加大铁水过热作用。总之,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整个底焦层内,获得一个具有最高温度峰值和相对“低温区”短而过热距离的统一的温度分布场,在最关键的地方改变了热交换条件和冶金过程,符合逆流换热原理,从而获得高温优质低耗铁水。
本发明的效果是在焦耗及其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比目前的大排距双层送风冲天炉铁水温度提高30-60℃,当采用层焦比为18-10的低质焦、铸造型焦、优质铸造焦分别熔炼时,前炉出铁槽平均可获得1500-1560℃的高温优质铁水;硅、锰元素烧损率明显降低,炉渣中Feo含量为2-4%;电能消耗减少3-7度电/吨铁水,另外,本发明实施方便,操作简单,投资比一般双风带结构的炉子节约千元以上。
图1、单排风口和两排风口时炉衬的侵蚀图。
图2、不同风量分配比纯焦炭燃烧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3、本发明熔炼实验炉。图3中〔1〕是风带(单风带),〔2〕是一排风口,〔3〕是二排风口,〔H〕为有效高度,〔H1〕为风口排距,生产中,为适应多种焦炭的熔炼,在二排风口以上备有风口预留孔,以调排距。
本发明实施例① 熔化率2-3吨/时。
② 炉型结构工艺参数风口区平均直径D1=520-550毫米。
熔化带直径D2=650-750毫米。
风口主要参数二排φ(27-33)毫米×6个×(10-30°)
一排φ(27-33)毫米×6个×(5-10℃)风口排距450-630毫米。
③ 底焦高度=1200-1600毫米,有效高度3700-4500毫米。
④ 焦炭为低质焦、铸造型焦、优质铸造焦三种。
⑤ 风量、炉气成分及出铁温度均用一般常规法测量。
⑥ 熔炼效果(表1)⑦ 炉衬侵蚀试析从打炉后的炉衬测试可知,低质焦炉衬侵蚀最深、最高位置在一排风口以上200-250毫米,优质铸造焦在400-450毫米,铸造型焦在250-300毫米。由此可以说明,上述三种焦采用400-630毫米的排距,由于炉内仍具有两个明显的高温区,而最高温度下移、集中在一、二排风口之间,取得了好的熔炼效果,达到了本发明预期的目的。
(表见下页)
权利要求
一种风口排距改进的大排距冲天炉,具有相隔开的两排风口,其特征在于采用风口排距为450-700毫米,二排风口距-排风口炉衬侵蚀最深位置上方50-300毫米处,进风口角度为5-30°的等置风口。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铸铁熔炼的风口排距改进的大排距冲天炉。在以低质焦、铸造型焦优质铸造焦为燃料时,均可采用以一排风口炉衬侵蚀最深处为准,向上50-300毫米而确定的450-700毫米的风口排距,进风口角度5℃-30℃,风口截面分配比为50∶50的等置风口熔炼,从而解决了大排距双层送风冲天熔炼高温优质铁水和低耗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操作稳定,可用于熔炼各种牌号的铸铁,并适合于其它类型的冲天炉的改进。
文档编号C21C1/00GK85200260SQ85200260
公开日1985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邱盛学 申请人:南京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