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35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砂轮机那样的研磨、抛光作业用的工业用器具或作为牙科用钻机头等的驱动源用的空气发动机(air—motor)。
目前,不仅研磨、抛光作业而且作为牙科用钻机头等的驱动源所使用的空气发动机的结构,通常如图12所示。
简言之,就是由研磨—抛光工具单元400、动力单元900和供气用接头3构成,研磨—抛光工具单元400用以可转动地支承所希望的研磨—抛光工具100,并由套筒500罩着;动力单元900包括用套筒800罩起来的前护圈11a、后护圈11b、转子111、定子101和在该定子101周围确保的供气用通路600及排气用通路700等。其中,定子111由上述前后护圈11a,11b支承可以自由转动,具有多个可以进出的叶片121;定子101设在上述前后护圈11a,11b之间,将上述转子111包围在其中。供气用接头3用于调整供给动力单元900的压缩空气量。研磨—抛光工具单元400与动力单元900通过螺纹丝扣连接,供气用接头3由阀体901和把手部5形成,阀体901具有用以向动力单元900供给空气的供气孔902;把手部5与该阀体901可进退地通过螺纹丝扣连接,通过进退,来调整供气孔902的开度。
这种现有技术,将阀体901的前端与动力单元900的套筒800的内周面通过螺纹拧合后与后护圈11b接触,进而用粘接剂b将该螺纹拧合部a粘接加固,以使之固定不松动,所以,在当由于耐久性降低等原因须更换动力单元900时,必须将温度升高到约1 00度的高温使粘接剂b软化,将该粘接剂b排除后才能将螺纹拧合松开,若非专门的使用者,便不能处理,非常不方便。
另外,因为动力单元900的内压(定子101的内压)在运转时非常高,即使进行气密性设计,很微小的漏气也会将润滑脂等润滑剂从转子轴111a的轴承部131挤压出去引起断油,从而不能耐高速运转,使耐久性显著地降低,另外,由于动力单元900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手指上,所以,很容易感到疲劳。
加之,把手5的结构是向左旋转是开阀,向右旋转是闭阀。因此,若不注意继续向左旋转,把手5有可能从供气用接头3上脱落下来,对于不具有专门知识的使用者来说,很难说是一种使用方便的空气发动机。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发动机,外行人也可以进行组装和更换发动机组件(具有前、后护圈、定子和带叶片的转子等)等。
另外,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使用寿命长并且使用感觉非常良好的空气发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权利要求1的宗旨在于夹头式发动机组件,该组件是这样构成的在由分别具有轴承部的前护圈和后护圈闭塞前端开放部和后端开放部的管状外壳的内周面上设置由纵向槽构成的供气用通路和排气用通路,将具有与上述供气用通路连通的供气口和与排气用通路连通的排气口的定子设在上述前后护圈之间,在后护圈上设置分别与上述供气用通路及排气用通路连通的联络供气通路及联络排气通路,同时,将具有多个叶片的转子由上述前后护圈的轴承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定子内部。本发明的气动电机具有该发动机组件、研磨—抛光工具单元、供气用接头和机壳;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转轴与从上述发动机组件突出的转子轴连接,可以沿直线方向装卸;供气用接头与上述后护圈的联络供气通路连通,可以沿直线方向装卸;机壳的两端开放,可以从后方的开放口按照上述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发动机组件的顺序成纵向一列可拔出插入地以嵌合状插入,并且使前方的开放口可以让研磨—抛光工具向外突出;上述供气用接头包括前端部、供气筒部和用硬质合成树脂制的多个第1突起;其中前端部与设在机壳内周面上的导引凸条成不转动的滑动嵌合,并且与后护圈接触,同联络供气通路连通;供气筒部与上述前端部连接在一起;多个第1突起以适当的间隔设在上述前端部的后面同一圆周上;将插入上述供气筒部的带自由尺寸开孔的螺母通过螺纹丝扣与机套的内周面拧合,可以进退,在该螺母的前面同一圆周上以适当的间隔设置多个突出的第2突起,用以弹性地压紧上述第1突起。
权利要求2的主旨是权利要求1的机壳分为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构成一体的机壳分体和发动机组件用的机壳本体,该机壳分体通过螺纹丝扣与机壳本体拧合,可以装卸。
权利要求3的主旨是在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组件中,在其外周面与机壳的内周面之间确保与外部连通的微小间隙。权利要求4的主旨是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组件在其外周面的任意位置设置与机壳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用以吸收振动的环状弹性体。
权利要求5的主旨是权利要求1的前护圈形成用于放出一部分要排出的空气的放出通道,并在前护圈与轴承部的嵌合部形成泄放内气的泄放沟,该放出通道和泄放沟与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机壳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数条排气槽连通,该排气槽在研磨—抛光工具的突出口处是开放的。
权利要求6的主旨是权利要求1的供气用接头具有与压缩空气的供给源连通的供气孔,同时,具有通过螺纹丝扣与上述供气用接头拧合,前进则将供气孔关闭、后退便可调整该供气孔的开度的把手部,在该供气用接头的后端设有可装卸的开口环,用以限制把手部后退到指定位置。
按照上述技术措施,具有以下作用。
(权利要求1)按照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发动机组件的顺序从机壳一端的开放部即后部开放部插入,使发动机组件的转子轴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旋转轴线性地嵌合,并且将供气用接头安装成与发动机组件的后护圈的联络供气通路连通。供气用接头向发动机组件上的安装是在与设在机壳内周面上的导引凸条嵌合后,使前端部与后护圈接触,用与机套通过螺纹丝扣拧合的螺母将其前端部紧固。这时,由于在前端部的后面以适当的间隔设有多个用硬质合成树脂制的第1突起,并且在螺母的前面与第1突起对应地设有多个第2突起,所以,利用由于紧固而产生的第1突起的弹性恢复力形成牢固的嵌合关系,通过松开也可解除第1突起、第2突起的固定效果。
压缩空气通过供气用接头内部、后护圈的联络供气通路、管状外壳内的供气用通路和定子的供气口进入,使压缩空气喷向叶片,驱动转子高速旋转,从而使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前端的所希望的研磨—抛光工具转动。
另一方面,要将发动机组件卸下来时,利用夹具转动螺母,解除紧固,将供气用接头卸下来后,沿直线方向将发动机组件拔出来,便可解除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旋转轴与转子轴的嵌合。
(权利要求2)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机壳与保护发动机组件的机壳本体是分离的。因此,即使是对于直管状机壳不能安装的拐角型研磨—抛光工具单元也可以进行安装和分解。
(权利要求3)在发动机组件的外周面与机壳的内周面之间确保的微小间隙,可以使向机壳内装配时压入的空气向外部泄放。
(权利要求4)利用设在发动机组件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弹性体吸收旋转运行时的振动,可使振动不传递给机壳。
(权利要求5)设在前护圈上的排气用空气放出通道和在前护圈与轴承部之间形成的泄放沟,通过形成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机套内周面上的排气沟与研磨—抛光工具的突出口连通。所以,在运转中可以有效地冷却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轴承部等部位,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定子内的高压引起的漏气所造成的润滑油等润滑剂的飞散。
(权利要求6)当达到指定的阀开度时,把手部的后端便被供气用接头后端的开口环顶住,从而可以防止把手进一步后退。
由于本发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有如下优点。
(权利要求1)供气用接头的前端部利用设在机壳内周面上的导引凸条嵌合成与后护圈接触,是采用通过螺纹与机壳拧合而进退的螺母紧固该前端部的简单方法,前端部后面的硬质合成树脂制的第1突起与螺母上的第2突起的嵌合效果不会减弱,而且,利用第1突起的弹性恢复力使第1,第2突起牢固地配合,所以,为了使插入机壳内的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旋转轴与转子轴嵌合而沿直线方向将发动机组件插入机壳内后,只拧紧螺母,不使用粘接剂便可通过螺纹拧合而将提供压缩空气的供气用接头与机壳内的发动机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只将螺母拧开的简单操作便可将上述供气用接头从发动机组件上拆卸下来。
因此,外行人不仅可以很容易地将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发动机组件、供气用接头相互连接,组装成气动电机,而且也可以进行分解并根据需要更换发动机组件等。
(权利要求2)即使是具有呈角型的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气动电机,也可以简单地进行组装和分解,并更换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发动机组件、供气用接头等。
(权利要求3)由于在发动机组件的外周面与机壳内周面之间确保具有微小的间隙,可使将发动机组件向机套内插入时压入的空气向外部泄放,所以,可以可靠地将发动机组件装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紧密配合。
(权利要求4)由于利用设在发动机组件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弹性体可以吸收运转时的振动,从而使手握机壳的感觉良好,所以,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因振动而造成的疲劳感,使用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5)由于通过前护圈的放出通道、前护圈与轴承部的嵌合部的泄放沟以及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机壳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数条排气沟将排气用空气的一部分和定子的漏气从研磨—抛光工具的突出口向外泄放,所以,可以有效地冷却因高速运转容易发热的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轴承部分等,并且,即使定子的内气发生漏气也不会发生轴承部断油的问题。
因此,最适合于高速运转,并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耐久性。
(权利要求6)由于将把手部的后退量限制为碰到开口环为止的长度,所以,即使使用者(包括外行人)产生如果后退量大阀开度就大的错觉而过分旋转把手部,把手部也不会脱落,使用方便。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第1实施例的纵剖面图,省略了中间部分;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1的(5)—(5)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1的(6)—(6)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1的(7)—(7)线的剖面图;图8是闭阀状态时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分解图;图10是第2实施例的纵剖面图,省略了中间部分;图11是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12是先有例的纵剖面图。
图1—图9是第1实施例的空气发动机,图10是第2实施例的空气发动机,图11是第3实施例的空气发动机。先说明第1实施例。
空气发动机A由发动机组件1、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供气用接头3、机壳4和把手部5等构成。
如图1和图9所示,发动机组件1在管状的外壳11的前后开口端设有凹形的前护圈11a和后护圈11b的装配口21,21,在介于该装配口21,21之间的周壁部分沿轴向间隔地设有供气用通路31、排气用通路41,在外周面的两端部附近设有螺旋状沟部51,同时,在位于该螺旋状沟部51之间的外周面部分上间隔地设有2条环状弹性体61的嵌合沟71。
另外,如图1及图4所示,该发动机组件1前护圈11a,后护圈11b分别与上述装配口21,21嵌合固定,把分别开设了多个与上述供气用通路31连通的供气口81和与排气用通路41连通的排气口91的筒状定子固定在上述前后护圈11a,11b之间,在该定子101内将具有多个可进出的叶片121的转子111相对于定子101以偏心的状态通过该转子轴111a枢支在由前护圈11a和后护圈11b支承的轴承部131,131上,构成一个单元,在该转子轴111a的前端上安装了密封圈161。
如图5所示,前护圈11a在其与轴承部131的结合部上设有使定子101内的高压内气泄放的泄放沟6,另外,在其周壁部分设有与排气用通路41连通的放出一部分排放气体的放出通道7。
如图1和图3所示,后护圈11b在其周壁部分设有与上述供气用通路31连通的联络供气通路141和联络排气通路151,联络供气通路141与后述的供气用接头3连通,联络排气通路151是开放的。
联络供气通路141与联络排气通路151被隔开,供气从供气用接头3进入,排气从联络排气通路151排出。
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简单地在其前端具有可更换所希望的研磨—抛光工具160的开口夹具100a,其转轴12由前后一对轴承部222支承,可以自由转动,在转轴12的后端具有与上述发动机组件1的转子轴111a可以嵌合或脱开的直线地连接的嵌脱部件32。
如图1和图6所示,该嵌脱部件32是可以嵌合或脱开地将转子轴111a的前端详细说来亦即密封圈161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转轴12的后端直线连接的联接器,只通过直线嵌合便可将转子的旋转驱动传递给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转轴12,只直线地拔下来,就可以解除转子轴111a与转轴12的嵌合,从而便可将发动机组件1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分离开。
详细说来,密封圈161和转轴12中的任一个沿轴向间隔地设有突出的双层状的接续片32a,32a,另一个设有插入该接续片32a,32a内的嵌合轴部32b,接续片32a,32a与嵌合轴部32b直线地嵌合,并且,可以分离。
符号8是位于发动机组件1的前侧轴承部131的轮箍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后侧轴承部22轮箍之间的升降管,在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轴承部22外轮接触的升降管端面上以适当的间隔设有突起18,将突起18之间作为通路28。
机壳4是所希望的合成树脂材料的铸塑成形品,使一端即前端开放部形成狭小的用以使研磨—抛光工具100突出的突出口14,在另一端即后端开放部若干内侧的内周面上设有雌螺纹24,在该雌螺纹24前方的内周面上沿轴向设有导引凸条34。
另外,机套4在前端开放部附近的内周面上设有弹簧9的嵌入台阶部19,同时,将其前半部作为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用的第1收容部200,将几乎整个后半部作为发动机组件1用的第2收容部300,在第1收容部200的内周面上设有通过升降管8的外侧空间与上述放出通道7连通的并在上述研磨—抛光工具100的突出口14处开放的数条排气槽44(图7)。
另外,上述发动机组件1的外径比上述第2收容部300约小2/100mm,同时,以环状弹性体61嵌合到上述嵌合沟71内,形成O型密封环。
并且,上述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发动机组件1按照弹簧9、研磨—抛光工具2、升降管8、发动机组件1的顺序插入并装配到机壳4内。在该状态下,前端的研磨—抛光工具100从突出口14突出到外部,研磨—抛光工具2与发动机组件1以直线状嵌合连接成可以传递驱动力。
机壳4的上述导引凸条34是一个用以导引花键或楔等的部件以便供气用接头3不转动地与发动机组件1后端的护圈11b接触。
供气用接头3具有前端部13和供气筒部23,前端部13利用上述导引凸条34从机套4的后方开口部方向不能转动地嵌合,并与后护圈11b相接触;供气筒部23与前端部13相连接,供气用接头3利用螺母10进行紧固。
上述前端部13具有与供气筒部23及后护圈11b的联络供气通路141连通的入口和与该后护圈11b的联络排气通路151连通并且外端开放的出口,在该出口的外侧后面部分,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地设有4个硬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的第1突起33(参见图9)。
如图1和图9所示,螺母10在其中央部设有穿通上述供气筒部23的尺寸自由的孔10a,同时,在其周围间隔地设有凹形的夹具(图中未示出)的插入用台阶部10b,在与上述第1突起33对应的前面,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地设有12个板状的第2突起10c,通过利用与插入用台阶部10b嵌合的夹具(图中未示出)使之转动进行紧固,利用第2突起10c使第1突起33发生弹性形变并达到紧固,从而利用第1突起33的弹性恢复力和第2突起10c与第1突起33的嵌合紧固效果而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不会松动。
上述供气筒部23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利用将其内部隔开的一部分成凸缘状突出的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分隔前后的前筒部23a和后筒部23b,后筒部23b,其内部形成通到上述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为止的后侧供气通路23b—3,同时,在后端竹节状的接续部23b—1的前方形成外螺纹23b—2,在该外螺纹23b—2的前方形成与后侧供气通路23b—3部分连通的第1供气孔23b—4;前筒部23a形成与联络供气通路141连通的前侧供气通路23c—1,同时,在上述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的前方形成与上述前侧供气通路23c—1连通的第2供气孔23c—2,在该第2供气孔23c—2的前方,形成直径略比上述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大的用以嵌入密封环23c—3的前侧凸缘状突出部23c—4。
如图1所示,把手部5为内筒15与外筒25形成一体的双重结构,将其前插入装配在上述机壳4的后端,在两筒15,25之间装入消音滤波器35,同时,使两筒15,25间的后部呈开放状,将上述出口的排气消音后向外部排出,内筒15具有支承台阶面55和扩张筒部65,支承台阶面55和对应于上述外螺纹23b—2的雌螺纹45及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的后端侧面接触;扩张筒部65与构成上述支承台阶面55的前方的前端凸缘状突出部23c—4滑动接触,通过因转动着向后退在中间凸缘状突出部23c与扩开筒部65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就可以从第1供气孔23b—4向第2供气孔23c—2供给空气,从而便可向联络供气通路141供气。
另外,上述把手5在后退到第1供气孔23b—4到达扩开筒部65时,即使再后退阀开度也不变,若继续转动将分离下来。
为了防止把手5分离下来,在上述竹节状的接续部23b—1上安装着开口环400,用于在阀开度达到一定大小时阻止把手5继续后退,该开口环400可装卸嵌合到在供气用接头3的端部即接续部23b—1上形成的嵌合槽43内。
下面,简单地说明第1实施例的空气发动机的组装和分解的顺序。如图9所示,按照弹簧9、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升降管8、发动机组件1的顺序从机壳4后侧的开放部插入。在此状态下,使前端的研磨—抛光工具100从突出口14向外部突出,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与发动机组件1以直线状嵌合连接成可以传递驱动力。
然后,使用夹具(图中未示出)紧固螺母10,使供气用接头3的前端牢固地以气密状与发动机组件1的后护圈11b接触。
并且,将雌螺纹45与供气用接头3的供气筒部23的外螺纹23b—2拧合,装上调整阀开度的把手5,将开口环400嵌合到接续部23b—1的嵌合槽43内。
在此状态下,若使把手5后退指定量,便将阀打开,通过联络供气通路1 41向供气用通路31供给压缩空气,从供气口81向定子101内的叶片121喷射而驱动转子11,使前端的研磨—抛光工具100高速转动。
排气经排气用通路41、联络排气通路151、消音滤波器35从把手部5的后端排出。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检修而分解空气发动机时,先将开口环400拆下来,使把手5向后退卸下来,然后将夹具(图中未示出)插入上述插入用台阶部10b,强行使螺母10转动,解除其螺纹拧合后,便可按照供气用接头3、发动机组件1、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顺序从机壳4的后端开放部拔出来。
这样,不必依赖专门的熟练人员,外行人也可以简单地进行气动电机的组装和分解。
另外,由于运转时的振动由设在发动机组件1外周面上的环状弹性体61吸收,所以,机壳4的手握感觉良好。运转时从定子101内发生的高压漏气通过升降管8内后,从前端的上述通路28再通过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机壳部分内周面上形成的数条排气沟44从研磨—抛光工具100的突出口14排出,另外,因从升降管8的外侧空间通过上述排气沟44向外排出一部分排气,所以,即使定子101的内气发生漏气,也不会发生断油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冷却因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高速运转而容易发热的轴承部分。把手5不会发生因误操作而脱落。可以使装配发动机组件1时压入的空气通过上述螺旋状沟槽51向外部排出,所以,可使发动机组件1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可靠地嵌合。
下面,说明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是上述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为角型时的变形例子,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本身一体地具有专用的机壳作为机壳分体4′,该机壳分体4′与容纳发动机组件1的机壳本体4″可以通过螺纹拧合组装到一起或分解开,除此之外,和上述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共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
简单说来,如图10所示,第2实施例的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在角型的两端开放的机壳分体4′的后端上通过轴承支承着具有上述嵌脱部件32一头的第1人字齿轮42,同时,通过轴承支承着将该第1小人字齿轮42的转动变换为直角方向的转动的第2人字齿轮52,在其前端安装着可更换的研磨—抛光工具100。
在该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的机壳分体4′内周面所希望的位置上,和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地设有在研磨—抛光工具100的突出口14处开放的数条排气沟44,同时,在后端外侧面与机壳本体4″的前端部之间具有相互拧合的螺纹部62,通过螺纹拧合连接时在发动机组件1的密封圈161上形成的嵌脱部件32的另一头与在第1人字齿轮42的转轴42a上形成的嵌脱部件32那一头嵌合,另外,和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从上述放出通道7排放的一部分排气和定子101内的漏气通过排气沟44从研磨—抛光工具100的突出口14排出。详细说来,即使通过螺纹拧合进行连接,为了使升降管8的外侧空间与升降管8前端的突起18之间的通路28连通机壳4′的排气沟44,在机壳分体4′的后端沿内周面形成与排气沟44连通的且临近机壳本体4″的环状沟72,从而可将从放出通道7排放的一部分排气和定子101内的漏气通过排气沟44从研磨—抛光工具100的突出口14排出。
从作用效果上看,与上述第1实施例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可以装卸和更换角型的研磨—抛光工具单元2。
另外,第3实施例是使用不具备调整阀开度的机构的供气用接头3取代第1、第2实施例的供气用接头3的变型例子。
对于空气发动机A,不仅有可以利用把手部5调整阀开度,而且,还有可以将脚踏开关(图中未示出)用于调整压缩空气的供给量的牙科用的钻机头等。这时,如图所示,供气用接头3仅由上述前端部13和与该前端部连接的在其后端即终端部具有竹节状接续部23b—1的供气筒部23形成。当然,也不形成在第1实施例中详细说明的第1供气孔和第2供气孔,并且,也不使用把手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未示出,但是,作为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形式,只要是在转轴的后端有上述1个嵌脱部件32就行,不限于图示的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发动机,具有该发动机组件、研磨—抛光工具单元、供气用接头和机壳,其特征在于夹头式发动机组件是这样构成的,在分别具有轴承部的前护圈和后护圈上、在闭塞前端开放部和后端开放部的管状外壳的内周面上设置的由纵向沟构成的供气用通路和排气用通路,将具有与上述供气用通路连通的供气口和与排气用通路连通的排气口的定子设在上述前后护圈之间,在后护圈上设置分别与上述供气用通路及排气用通路联络的联络供气通路及联络排气通路,同时,将具有多个叶片的转子由上述前后护圈的轴承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定子内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转轴与从上述发动机组件突出的转子轴连接,可以沿直线方向装卸;供气用接头与上述后护圈的联络供气通路连通,可以沿直线方向装卸;机壳的两端开放,可以从后方的开放口按照上述研磨—抛光工具单元、发动机组件的顺序按纵向一列拔出插入地以嵌合状插入,并且,使前方的开放口可以让研磨—抛光工具向外突出。上述供气用接头包括前端部、供气筒部和用硬质合成树脂制的多个第1突起,前端部与设在机套的内周面上的导引凸条成不可转动地滑动嵌合,并且与后护圈接触,同联络供气通路连通;供气筒部与上述前端部连接在一起,多个第1突起以适当的间隔设在上述前端部的后面同一圆周上,将插入上述供气筒部的中心孔的螺母通过螺纹与机壳的内周面拧合,可以进退,在该螺母的前面同一圆周上以适当的间隔设置多个突出的第2突起,用以弹性地压紧上述第1突起。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机壳分成与研磨—抛光工具单元构成一体的机壳分体和发动机组件用的机壳本体,该机壳分体通过螺纹与机壳本体拧合连接,可以自由装卸。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组件在其外周面与机壳内周面之间确保有与外部连通的微小间隙。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组件在其外周面的任意位置设有与机壳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用以吸收振动的环状弹性体。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前护圈上形成放出一部分排气用空气的放出通道,在前护圈与轴承部的嵌合部形成使定子的内气泄放的泄放沟,该放出通道和泄放沟与在研磨—抛光工具单元的机壳部分内周面上形成的数条排气沟联络,该排气沟在研磨—抛光工具的突出口处是开放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气用接头具有与压缩空气的供气源联络的供气孔,同时,具有通过螺纹与该供气用接头拧合连接并利用前进将供气孔关闭、利用后退调整该供气孔的开度的把手部,在供气用接头的终端一侧设有可自由装卸的开口环,用以阻止把手部后退超过规定距离的后方后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外行人也能组装和更换发动机组件等的空气发动机。将供气用接头3导引凸条34嵌合,使其前端部13与后护圈11b接触,利用与机壳4拧合连接的螺母10将其前端部13紧固。由于在前端部13的后面形成多个第1突起33,在与该第1突起33对应的螺母10的前面形成多个第2突起10c,故利用第1突起33由于紧固而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形成紧固的嵌合第1突起33与第2突起10c的嵌合紧固效果一点也不会松动。若用夹具转动螺母10,解除上述紧固,便可沿直线方向将发动机组件1拔出。
文档编号B24B23/02GK1124817SQ95101428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9日
发明者柿本政计 申请人:Uht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