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臭氧产生器-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09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浓度臭氧产生器-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臭氧发生装置。
现有的臭氧产生器可以说是结构各异,大小皆有。但众所周知要想获得大的臭氧产生量的臭氧产生器决非易事,而且设备庞大。为了满足水处理、纸浆漂白等工业上的应用,往往需要几十台庞大臭氧发生装置组合在一起来完成。而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成本高、体积大、维修多等一系列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产生量大但体积却小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它包括由固定放电极的支承体的放电极单元体、附有接地极的支承体的接地极单元体、和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所构成的臭氧发生部件和与放电极相连的高频高压电源以及支架等辅助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固定放电极支承体和附有接地极支承体上开有供冷却液体循环的冷却腔,所说的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1~0.5mm。
所说的放电极是由中间夹有抗氧化金属层的双层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电介质所构成,所说的接地极是由极薄的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冶贴于接地极的支承体上,所说的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为高电阻率的隔片。
所说的接地极也可由所说的带有冷却腔的接地极支承体与放电极相对应的一面直接实现,由于此种结构阴极不采用电介质材料,故有利于提高臭氧的纯度。
所说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为0.30~1mm。
所说的放电极其面积为100~1600cm2。
所说的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电介质为陶瓷材料。
所说的高电阻率其值为>1014Ω·cm,所说的高介电常数其值>9。
于所说的放电极和接地极的支撑体均为长方形体。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1,由于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短,故实现了强放电而产生高浓度臭氧即可达0.12~0.15 O3/CM3。
2,由于带有冷却体的放电极支承体和接地极支承体可由铝或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做成长方体,故既可使本实用新型实现轻型化,有利于按装和运输,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多个组合成大型臭氧发生组件,如2~20个组合,这样就可以实现更大产生量的臭氧发生装置。
3,由于放电极和接地极均采用冷却液经其支承体上的冷却腔施以冷却,故有利于抑制臭氧的分解且取得高浓度的臭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部分的局部断面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由10个臭氧产生器所构成的臭氧发生装置,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实施例,一是因为多个组合更为实用即臭氧发生量大;二是如果仅用一个,由于放电极高压的存在就势必要解决高压绝缘的问题,尽管其就现有技术来说是可以解决的,但毕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所以一般来说应该采用两个以上的组合方式为宜,即将带有高压的放电极置于中间,而其两侧则为零电位的接地极。为方便起见首先叙述图3。
图3中放电极支承体3.1和电介质2.1及高压放电极3.2构成放电极单元体,放电极是由中间夹有一层铝合金抗氧化金属层的双层电介质所构成,电介质层的厚度为0.46mm,放电极面积为100cm2,所说的电介质为陶瓷材料,其电阻率为1014Ωcm,介电常数为9,在放电极单元体的左右分别为接地极单元体,它们均由上面所说的构成放电极的电介质材料所构成的电介质层作为接地极和其支承体1.1所构成,在放电极和接地级之间形成0.1mm宽度放电间隙2.2的电介质隔片4的材料与放电极所采用的电介质材料是一样的。放电极和接地极的支撑体1.1、2.1均为由铝制做成的长方形体且在其上均开有与外部管路相通的供冷却液循环的冷却腔1.2b、3.3b。所说的冷却夜为水其入口为1.2a、3.3a。
图1实际是本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高频高压电源9经高压电缆8.2与放电极的金属层相连,高压电缆通过高压绝缘套圈固定在面板11.1上,所说的高频高压电源的频率为1000Hz,其峰-峰值为5000~1600V。接地极支承体的冷却液体即水(当然油也可以)经入口管1.2a、出口管1.2b进出,放电极单元体的冷却液即水经入口管路3.3a、出口管路3.3b进出。汇集管路7.2a、7.2b是向5个放电极单元体即支承体的冷却腔供给冷却水的进出道路,汇集管路13.2a、13.2b是向6个接地极单元体即支承体的冷却腔供给冷却水的进出道路,冷却水入口、出口的主管路7.1a、7.1b、13.1a、13.1b通过内外环组件6.1、6.2固定在入、出口支承架10.3a、10.3b上和前后面板11.1、11.2上。
接地极支承体的冷却水的入口、出口管道1.2a、1.2b是通过固定套环12分别与冷却水的入口管道13.3a、出口管道13.3b连接;放电极支承体的冷却水的入口管道3.3a、出口管道3.3b是通过固定套环12分别与冷却水的入口管道7.3a、出口管道7.3b相连接。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即7.4a→7.4b、13.4a→13.4b。
原料气体的入口管路10.1a和出口管路10.1b是焊接在支承架10.3a和10.3b上,通过外组件6.1、6.2固定在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2上。在支架内设有均风板10.2a、10.2b,原料气体从入口管路10.1a进入反应腔体内,通过均风板10.2a进行均速后送入放电间隙2.2(见图3)。通过高压电缆8.2高频电压9加到放电极的金属层3.2上。在放电间隙里发生介质阻挡放电,原料气体通过放电间隙2.2等离子体区域后产生臭氧并通过管路10.1输出。支架10.3a、10.3b也是10个臭氧产生器的固定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即是
图1的M-M剖视图。它示出了放电极支承体冷却腔的冷却水出口管道与其汇集管路的布置关系和接地极支承体冷却腔的冷却水入口管道与其入水的汇集管路的布置关系。接地极单元体1和放电极单元体3是相间放置的,同时保证接地极单元体1是在外侧,这样就形成了10个放电间隙2。
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个叠加,事实上是增大了放电面积,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大面积电介质的矫曲度、厚度及尺寸精度难于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在体积小的条件下能做到产生高浓度且量大的臭氧,同时又可实现多个叠加,这样就为制造大产生量、高浓度的臭氧发生装置提供了技术保证。
权利要求1 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它主要包括由放电极及其支承体、接地极及其支承体、和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所构成的臭氧发生部件,与放电极相连的高频高压电源以及支架等辅助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放电极支承体和接地极支承体上开有供冷却液体循环冷却放电极和接地极的冷却腔和与冷却腔相连通的供冷却液进出循环流动的管路,所说的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1~0.5m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放电极是由中间夹有抗氧化金属层的双层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电介质所构成,所说的接地极是由极薄的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冶贴于接地极的支承体上,所说的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为高电阻率的隔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放电极是由中间夹有抗氧化金属层的双层高电阻率、高介电常数电介质所构成,所说的接地极是由所说的带有冷却腔的接地极支承体与放电极相对应的一面直接实现的,所说的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为高电阻率的隔片。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为0.47~1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放电极其面积为100~1600cm2。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说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电阻率其值为>1014Ω·cm,所说的高介电常数其值为>9。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放电极和接地极的支撑体均为由合金率或不锈钢制作的长方形体。
专利摘要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器,它包括由放电极及其支承体、接地极及其支承体、和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的隔片所构成的臭氧发生部件,与放电极相连的高频高压电源以及支架等辅助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放电极支承体和接地极支承体上开有供冷却液体循环冷却放电极和接地极的冷却腔和与冷却腔相连通的供冷却液进出循环流动的管路,所说的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1~0.5mm。其优点是:放电间隙短,产生臭氧浓度高达0.12~0.15O
文档编号C01B13/11GK2450205SQ0025266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0日
发明者白敏菂, 张芝涛, 白敏冬, 白希尧, 周晓见 申请人:大连海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