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冷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20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臭氧发生器冷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臭氧发生器冷胆。
在本发明之前,已采用电子制冷冷却干燥空气再输送给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形式,如专利局授权的99231974“制冷器”,以及我们向专利局申请的“集除尘、冷却、去湿、降噪于一体的臭氧发生装置”,都采用了这种形式;这种形式虽能提高臭氧发生效率,延缓臭氧发生器的发热时间,但臭氧发生器在高压放电中产生的热量,仅从降低进入放电区的空气温度来解决还远远不够,它的温度主要集中在金属电极和诱电体上,放电区流过的空气一般流量小,电子制冷片冷却空气的温差并不大,输送到放电区所起到的降温效果也不大。实验表明,臭氧发生器在不采取降温措施的情况下,当外界空气温度为15度时,臭氧发生器工作10分钟温度升至25度以上,工作30分钟后温度升至40度上;我们采用一块型号TEC1-12706T125,功率51W的电子制冷片,在外界温度25度时可使其降低到15度后进入臭氧发生器放电区,然而,即使臭氧发生器不工作,臭氧发生器外露空气部分就造成了内部温度中和50%,即此时通过臭氧发生器输出的温度变成20度;当向臭氧发生器输入高压后,臭氧发生器的温度逐步升高,只是升温的速度比不采取此措施的速度延缓了5-10分钟。因此,采用电子制冷冷却空气不能完全解决臭氧发生器的发热和臭氧因高温而衰减的难题。同时,“集除尘、冷却、去湿、降噪于一体的臭氧发生装置”的负离子也造成臭氧衰减;臭氧发生器和气泵虽然密封于盒内而使噪音大幅度下降,但臭氧出口仍有噪音随流出的空气而外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制冷器”和“集除尘、冷却、去湿降噪于一体的臭氧发生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冷胆,该冷胆可使内置的臭氧发生器在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下工作,臭氧发生效率提高,臭氧发生器时间工作不发热、臭氧不衰减、寿命延长数倍,并达到体积缩小30%,成本降低20%,工作噪音降低90%的效果。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本发明的臭氧发生器冷胆由壳体、冷凝片、臭氧发生器、风泵、电子制冷片、散热片、风机、静电纤维网、活性碳纤维网、导热胶、硅胶管等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的外壳涂导热胶后用铝合金片包紧连接于冷凝片上;风泵线圈铁芯和冷凝片用铝合金片相互连接,接面分别涂导热胶;壳体的一端开有冷凝片出孔,冷凝片出孔端的底部设水槽,水槽的底部开进气孔(兼出水孔),侧壁开臭氧输出管、高压线、风泵电源线孔,顶部设壳体盖;冷凝片、臭氧发生器、风泵安装于壳体内,顶部用壳体盖密封,冷凝片制冷端,臭氧输出管、高压线、风泵电源线从各对应孔延伸至壳体外;电子制冷片两面涂导热胶后,冷面贴紧冷凝片制冷端,热面贴紧散热片,冷凝片与散热片之间装隔热板;壳体进气孔(兼出水孔)的入口外部装静电纤维网、内部装活性碳纤维网;硅胶管的一端接臭氧输出管,另一端接臭氧出口。
实验中表明,本发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冷胆连续工作100小时以上臭氧输出的温度比外界温度低2度,臭氧发生器温度比外界温度低5度,壳体内部的空气温度比室外低3度,开机100小时后测量臭氧发生量与开机10分钟的臭氧发生量相等,工作1000小时臭氧发生器电极未发生污染,臭氧量未衰减,工作噪音降低9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空气由静电纤维网滤尘,再经活性碳纤维网除去残余臭氧等气体后进入冷胆内,冷胆内冷凝片的制冷作用使空气中的水份凝露并使空气干燥,风泵将干净干燥冷空气送入臭氧发生器发生成臭氧,再经硅胶管消噪后送出。
风泵线圈铁芯、臭氧发生器产生的热量通过铝合金片传到冷凝片上,电子制冷片使冷凝片制冷,使散热片发热,风机对散热片散热。
冷凝片凝露产生的水珠下流到水槽,从进气孔(兼出水孔)流出后,随风机的热风作用而蒸发。


图一,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金属螺钉,2-铝合金片,3-导热胶,4-臭氧发生器,5-冷凝片,6-冷凝片制冷端,7-金属螺钉,8-导热胶,9-臭氧输出管,10-高压线,11-风泵关风管,12-铝合金片,13-风泵电源线,14-金属螺钉,15-导热胶,16-风泵线圈铁芯图二,本发明壳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7-壳体盖,18-螺钉,19-冷凝片出孔,20-螺钉脚,21-水槽,22-进气口(兼出水口),23-臭氧输出管孔,24-高压线孔,25-风泵电源线孔,26-壳体图三,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27-隔热板,28-螺钉,29-电子制冷片,30-散热片,31-风机,32-螺钉,33-活性碳纤维网,34-静电纤维网,35-臭氧出口,36-硅胶管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参见图一,臭氧发生器4外壳涂导热胶3,用铝合金片2包紧后再用金属螺钉1紧接在冷凝片5上;风泵线圈铁芯16与冷凝片5用铝合金片12相互连接,接面分别涂导热胶15和8,并用金属螺钉7和14装紧。
本发明的壳体结构参见图二,壳体26的一端开冷凝片出孔19,靠冷凝片出孔19端的底部设水槽21,水槽21的底部开进气口(兼出水口)22,侧壁分别开臭氧输出管孔23、高压线孔24、风泵电源线孔25,进气口22外部上方设螺钉脚20,顶部设壳体盖17。
本发明的外部结构参见图三,电子制冷片29两面涂导热胶,冷面贴紧冷凝片制冷端6,热面贴紧散热片30,用螺钉32固定,散热片30外装风机31,散热片30与冷凝片5之间装隔热板27;进气孔(兼出水孔)22的入口端外部装静电纤维网34,内部装活性纤维网33,硅胶管36的一端接臭氧输出管9,另一端接臭氧出口35。
本发明的臭氧发生器冷胆形成参见图三,将图1组成的内部结构安装于壳体26中,冷凝片5的冷凝片制冷端6从冷凝片出孔19穿出,并用螺钉28固定,臭氧输出管9从臭氧输出管孔23穿出,高压线10从高压线孔24穿出,风泵电源线13从风泵电源线孔25穿出;风泵线圈铁芯16用金属螺钉14固定于壳体26的底部;风泵送风管11与臭氧发生器4连接;顶部加壳体盖17用螺钉18密封,再将外部结构安装即形成臭氧发生器冷胆。
本实施例还须配备4.5A12V直流电源、臭氧发生器高压电源和220V交流电源,此仍公众所知的电气技术,不作叙述。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卫生、水处理等,特别适用于家庭果蔬残余农药去除、消毒灭菌、美容、伤口愈合、除臭等。
权利要求
1.臭氧发生器冷胆,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的外壳涂导热胶后用铝合金片包紧连接于冷凝片上;风泵线圈铁芯和冷凝片用铝合金片相互连接,接面分别涂导热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冷胆,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一端开有冷凝片出孔,冷凝片出孔端的底部设水槽,水槽的底部开进气孔(兼出水孔),侧壁开臭氧输出管、高压线、风泵电源线孔,顶部设壳体盖;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冷胆,其特征在于冷凝片、臭氧发生器、风泵安装于壳体内,顶部用壳体盖密封,冷凝片制冷端、臭氧输出管、高压线、风泵电源线从各对应孔延伸至壳体外;
4.按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冷胆,其特征在于电子制冷片两面涂导热胶后,冷面贴紧冷凝片制冷端,热面贴紧散热片,冷凝片与散热片之间装隔热板
5.按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冷胆,其特征在于壳体进气孔(兼出水孔)的入口外部装静电纤维网,内部装活性碳纤维网;硅胶管的一端接臭氧输出管,另一端接臭氧出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冷胆,它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装有冷凝片、臭氧发生器和风泵,壳体外装有电子制冷片、散热片、风机、静电纤维网、活性碳纤维网、硅胶管等。它利用电子制冷技术将臭氧发生器和风泵线圈铁芯制冷,并使空气水份凝露;用静电、活性碳网将空气净化,用硅胶管消噪。壳体内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使内置臭氧发生器不发热,电极不污染,臭氧发生效率提高,臭氧不衰减,寿命数倍延长。
文档编号C01B13/11GK1339399SQ0111455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2日
发明者陈忠平, 方大鑫 申请人:陈忠平, 方大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