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66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放电方式产生强氧化剂的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光技术来分析原油及其衍生产品中氮元素含量的一类分析仪器中,臭氧作为强氧化剂,使NO变成激发态的NO2,并跃迁到基态,发射出光子,然后,通过对这些光子的检测,测定出样品中的氮含量。因此,产生强氧化剂的臭氧发生装置是此类分析仪器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传统的臭氧发生装置采用点面放电方式,或电解方式,其结构复杂,瞬间放电效率低,不能适用于此类分析仪器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瞬间放电效率高,而且无污染的臭氧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臭氧发生器包括发生舱和两个电极,发生舱为玻璃管内的密封腔体,两个电极是位于玻璃管中心部位的圆柱状金属芯棒和附着在玻璃管外表面的圆环形镀银层,两电极分别与引出线相连,芯棒一端有轴向进气口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芯棒另一端有塑料顶柱,顶柱上有轴向出气口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芯棒外包裹铝膜。
上述方案还可以作以下改进玻璃管两端有密封盖和密封圈;玻璃管外部有固定座,固定座两端有限位柱;玻璃管外表镀银层长80~100mm,厚8~12μm;镀银层外表涂覆一层保护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取沿面放电方式,作为引出电极I的发生舱芯棒置于电极II的圆环形镀银层的中心,在外加交变电压的作用下,电极场强处于分布极不均匀状态,放电易于发生。电子能量较大,有利于臭氧的形成。臭氧一旦生成,并在气压的作用下,很快由出口端输送出去,以阻止臭氧分子的碰撞引起其分解,或,防止破坏已经形成的臭氧,出现“无效放电期”。左右密封盖,由聚四氟乙烯制作,便于密封,也便于与玻璃管联接,不易腐蚀。其与发生舱内壁密封方式采用双道O形圈,充分保证其密封。发生舱芯棒由不锈钢制作,外包裹一层铝膜,作为电子释放体,顶端呈球状,整杆作为放电电极I,因其自重可能使顶端下垂,采用聚碳酸酯制作的顶柱来支撑。发生舱外壁为玻璃管,作为放电介质,在其外表面镀银长90mm左右,引出电极II的接线,再涂刷保护漆以防氧化。氧气进入发生舱芯棒的进气口后,沿着径向通孔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发生舱,均匀分布在两电极之间的空间。固定座和限位柱进一步起到密封保护作用。该臭氧发生装置的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无污染;有理想的放电通道,有合适的强度;产生臭氧的效率高。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气体进、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作为电极I的不锈钢芯棒6外包裹一层氧化铝膜14,整体位于玻璃管7的中心部位,发生舱8为玻璃管与芯棒之间的密封腔体,芯棒一端有轴向进气口1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5。另一端有聚碳酸酯顶柱9,顶柱上有轴向出气口12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16。玻璃管两端有密封盖4和O形密封圈3。玻璃管外表面有长90mm厚10μm的镀银层15,作为电极II,引出接线后,涂刷一层保护漆。玻璃管外部有固定座17,固定座两端有限位柱2和11。电极I的引线13用螺钉拧在金属限位柱2上。电极II的引线10与镀银层焊接后,从固定座穿线孔中引出。
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舱和两个电极,其特征是发生舱为玻璃管内的密封腔体,两个电极是位于玻璃管中心部位的圆柱状金属芯棒和附着在玻璃管外表面的圆环形镀银层,两电极分别与引出线相连,芯棒一端有轴向进气口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芯棒另一端有塑料顶柱,顶柱上有轴向出气口和通向发生舱的十字形径向通孔,芯棒外包裹铝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玻璃管两端有密封盖和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玻璃管外部有固定座,固定座两端有限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玻璃管外表镀银层长80~100mm,厚8~12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镀银层外表涂覆一层保护漆。
专利摘要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舱和两个电极,其特征是发生舱是玻璃管内的密封腔体,两个电极是位于玻璃管中心部位的圆柱状金属芯棒和附着在玻璃管外表面的圆环形的镀银层,发生舱两端有进、出气口,芯棒外包裹铝膜,镀银层外涂保护漆。本实用新型采用沿面放电的方式产生强氧化剂,用于采取光技术分析原油及其衍生产品中氮元素含量的分析仪器中,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无污染,有理想的放电通道,产生臭氧效率高的明显优点。
文档编号C01B13/11GK2745908SQ20042010891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
发明者马爱萍, 朱培德 申请人: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