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45743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盐酸罐,氯酸钠罐,计量泵,可调背压阀,进料混合器,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超声波换能器,减速电机,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保温层,电动阀,气体出料口,液体出料口,稳压混合器,液位调节装置,出料管,稳压水箱,浮球阀,压力传感器,水射器,排污电动阀,水箱溢流管,通气过滤器,PLC编程控制器,进水管,排水管,连接管道;其中:盐酸罐和氯酸钠罐分别通过计量泵和可调背压阀与进料混合器连接;进料混合器与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控制反应液体在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使反应液体完全反应完后排出,提高了转化率及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氯发生器系统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 生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大部分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全封闭结构,无法检查内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不利于维护保养,使用一定时间后内部易结垢堵塞,不容易疏通,降低了转化效率。
[0003] 采用的反应釜不能把新加入的反应液与以经反应完的反应液明显的分开。不能准 确控制反应液在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不能自动调节反应釜内的压力,负压过大在加热状 态时,会使反应器中的液体超过沸点而汽化。有的用补入空气的办法调节压力,空气与二氧 化氯混合后会降低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使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稳定和可靠,特提供了一种高 效二氧化氯发生器。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二氧化氯 发生器,包括盐酸罐1,氯酸钠罐2,计量泵3,可调背压阀4,进料混合器5,卧式旋转螺旋反 应釜6,超声波换能器7,减速电机8,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保温层10,第一电动阀11,第 二电动阀12,气体出料口 13,液体出料口 14,稳压混合器15,液位调节装置16,出料管17, 稳压水箱18,浮球阀19,压力传感器20,负压力传感器21,水射器22,出水阀门电动阀23, 进水阀门电动阀24,第一排污电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水箱溢流管27,通气过滤器 28,PLC编程控制器29,进水管30,排水管31,连接管道32 ;
[0006] 其中:盐酸罐1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0007] 氯酸钠罐2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0008] 进料混合器5与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连接,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左端安装 有超声波换能器7,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外部带有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和保温层10 ;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内部螺旋杆与减速电机8连接;
[0009]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气体出料口 13通过第一电动阀11与连接管道32连接;
[0010]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液体出料口 14通过第二电动阀12与连接管道32连接; 连接管道32上安装有负压力传感器21 ;
[0011] 连接管道32分别与稳压混合器15和稳压水箱18连接;
[0012] 稳压混合器15的一端通过液位调节装置16和出料管17与水射器22连接;水射 器22、进水阀门电动阀24和出水阀门电动阀23安装在进水管30上;
[0013] 稳压混合器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污电动阀25与排水管31连接;
[0014] 稳压水箱18的一端通过浮球阀19和压力传感器20与进水管30连接;
[0015] 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上部通过水箱溢流管27和通气过滤器28与排水管31连 接;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下部通过第二排污电动阀26与排水管31连接;
[0016] PLC编程控制器29通过信号线分别与第一电动阀11、第二电动阀12、第一排污电 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和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连接。
[0017] 工作原理说明:
[0018] 系统生产前关闭第一排污电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打开第一电动阀11、第 二电动阀12、出水阀门电动阀23和进水阀门电动阀24,水射器22工作后通过出料管17使 稳压混合器15和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产生负压,同时水由浮球阀19进入稳压水箱18并 控制稳压水箱18的水位,稳压水箱18的水在负压的作用下经连接管道32通过第二电动阀 12进入稳压混合器15。
[0019] 原料供给部分包括:盐酸罐1,氯酸钠罐2,计量泵3,背压阀4及管路组成,将盐酸 和氯酸钠通过计量泵按一定量和比例经管道及背压阀输送到反应器前部的进料口上的混 合器后进入反应器的反应釜内。
[0020] 反应器部分包括:旋转螺旋反应釜6,进料混合器5,加热元件(9),保温层10,超声 波换能器7,螺旋驱动电机8,气体出料口 13,液体出料口 14和各部分连接管路等组成。进 入反应釜内的原料经由旋转螺旋从进料端送到出料端的液体出料口 14,气体和液体经管道 和阀门进入稳压混合器,反应釜外壳设有加热和保温装置,超声波换能器7辅助液体的化 学反应及清洗反应荃。
[0021] 正常运行状态下,水射器连通管使系统产生负压,稳压水箱的水在负压作用下经 管道阀门及连接的管道进入稳压混合器,使压力保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其负压力值取决 于水箱液面与稳压混合器液面的相对高度,同时在相连通的管道作用下,反应釜内的液面 与稳压混合器的液面高度相同,保证了反应釜内的压力稳定在一定值内,不会使整个系统 内产生过大的负压,同时在各部位联通管道的作用下通过水箱的溢流管和过滤器排水管与 大气相通,系统不会产生正的高压,使设备更安全可靠。
[0022] 稳压混合器的另一作用是将反应釜产生的固体物沉淀分离并定期由排污阀排出。
[0023] 计量泵的控制、各部位阀门的控制、反应釜温度的控制、系统工作压力的检测、螺 旋转速及开停时间的控制、超声波换能器的控制、冲洗时间和周期的控制、故障报警的控 制,由PLC可编程控制器完成。
[0024] 当压力传感器管道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值时或负压力传感器管道的压力高于设 定值时,系统报警,同时停止计量泵工作。
[002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2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反应釜为连续生产卧式旋转螺旋反应 釜,反应釜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螺旋径向液面以下部位与反应釜内壁是接触 的,使液体不会直接从进料端流向出料端,控制螺旋的转速就能控制反应液体在卧式旋转 螺旋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使反应液体完全反应完后排出,同时在螺旋的作用下,会把新加 入的原料到以反应完的物料按先后时间间隔开,不会使新加入的原料与以反应完的相混 合,提高了转化率及效率。
[0027] 螺旋经向液面以上部位与反应釜内壁有一定的空间,使反应釜内产生的气体顺利 排出。螺旋的另一个作用是把反应釜内产生的固体物输送到出料端经液体出料口排出。 [0028]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一端设有超声波换能器,其作用一是有利于清洗,二是有利 化学反应。反应釜外有加热装置并有保温层,加热用自控温电伴热带,并有温度传感器及控 制电路。采用稳压混合设备,使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整个系统全部是可维修维护的可拆卸结 构,各部分可分体安装也可以装在一个箱体内,便于维修及观察检测设备各部位的运行情 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 图1为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实施例1
[003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二氧化氯发 生器,包括盐酸罐1,氯酸钠罐2,计量泵3,可调背压阀4,进料混合器5,卧式旋转螺旋反应 釜6,超声波换能器7,减速电机8,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保温层10,第一电动阀11,第二 电动阀12,气体出料口 13,液体出料口 14,稳压混合器15,液位调节装置16,出料管17,稳 压水箱18,浮球阀19,压力传感器20,负压力传感器21,水射器22,出水阀门电动阀23,进 水阀门电动阀24,第一排污电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水箱溢流管27,通气过滤器28, PLC编程控制器29,进水管30,排水管31,连接管道32 ;
[0033] 其中:盐酸罐1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0034] 氯酸钠罐2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0035] 进料混合器5与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连接,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左端安装 有超声波换能器7,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外部带有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和保温层10 ;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内部螺旋杆与减速电机8连接;
[0036]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气体出料口 13通过第一电动阀11与连接管道32连接;
[0037]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液体出料口 14通过第二电动阀12与连接管道32连接; 连接管道32上安装有负压力传感器21 ;
[0038] 连接管道32分别与稳压混合器15和稳压水箱18连接;
[0039] 稳压混合器15的一端通过液位调节装置16和出料管17与水射器22连接;水射 器22、进水阀门电动阀24和出水阀门电动阀23安装在进水管30上;
[0040] 稳压混合器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污电动阀25与排水管31连接;
[0041] 稳压水箱18的一端通过浮球阀19和压力传感器20与进水管30连接;
[0042] 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上部通过水箱溢流管27和通气过滤器28与排水管31连 接;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下部通过第二排污电动阀26与排水管31连接;
[0043] PLC编程控制器29通过信号线分别与第一电动阀11、第二电动阀12、第一排污电 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和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连接。
[0044] 工作原理说明:
[0045] 系统生产前关闭第一排污电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打开第一电动阀11、第 二电动阀12、出水阀门电动阀23和进水阀门电动阀24,水射器22工作后通过出料管17使 稳压混合器15和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产生负压,同时水由浮球阀19进入稳压水箱18并 控制稳压水箱18的水位,稳压水箱18的水在负压的作用下经连接管道32通过第二电动阀 12进入稳压混合器15。
[0046] 原料供给部分包括:盐酸罐1,氯酸钠罐2,计量泵3,背压阀4及管路组成,将盐酸 和氯酸钠通过计量泵按一定量和比例经管道及背压阀输送到反应器前部的进料口上的混 合器后进入反应器的反应釜内。
[0047] 反应器部分包括:旋转螺旋反应釜6,进料混合器5,加热元件(9),保温层10,超声 波换能器7,螺旋驱动电机8,气体出料口 13,液体出料口 14和各部分连接管路等组成。进 入反应釜内的原料经由旋转螺旋从进料端送到出料端的液体出料口 14,气体和液体经管道 和阀门进入稳压混合器,反应釜外壳设有加热和保温装置,超声波换能器7辅助液体的化 学反应及清洗反应荃。
[0048] 正常运行状态下,水射器连通管使系统产生负压,稳压水箱的水在负压作用下经 管道阀门及连接的管道进入稳压混合器,使压力保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其负压力值取决 于水箱液面与稳压混合器液面的相对高度,同时在相连通的管道作用下,反应釜内的液面 与稳压混合器的液面高度相同,保证了反应釜内的压力稳定在一定值内,不会使整个系统 内产生过大的负压,同时在各部位联通管道的作用下通过水箱的溢流管和过滤器排水管与 大气相通,系统不会产生正的高压,使设备更安全可靠。
[0049] 稳压混合器的另一作用是将反应釜产生的固体物沉淀分离并定期由排污阀排出。
[0050] 计量泵的控制、各部位阀门的控制、反应釜温度的控制、系统工作压力的检测、螺 旋转速及开停时间的控制、超声波换能器的控制、冲洗时间和周期的控制、故障报警的控 制,由PLC可编程控制器完成。
[0051] 当压力传感器管道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值时或负压力传感器管道的压力高于设 定值时,系统报警,同时停止计量泵工作。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盐酸 罐(1),氯酸钠罐(2),计量泵(3),可调背压阀(4),进料混合器(5),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 (6),超声波换能器(7),减速电机(8),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保温层(10),第一电动阀 (11),第二电动阀(12),气体出料口(13),液体出料口(14),稳压混合器(15),液位调节装 置(16),出料管(17),稳压水箱(18),浮球阀(19),压力传感器(20),负压力传感器(21), 水射器(22),出水阀门电动阀(23),进水阀门电动阀(24),第一排污电动阀(25),第二排污 电动阀(26),水箱溢流管(27),通气过滤器(28),PLC编程控制器(29),进水管(30),排水 管(31),连接管道(32); 其中:盐酸罐(1)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氯酸钠罐(2)通过计量泵(3)和可调背压阀(4)与进料混合器(5)连接; 进料混合器(5)与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连接,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左端安 装有超声波换能器(7),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外部带有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和保 温层(10);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内部螺旋杆与减速电机(8)连接;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气体出料口(13)通过第一电动阀(11)与连接管道(32) 连接; 卧式旋转螺旋反应釜(6)的液体出料口(14)通过第二电动阀(12)与连接管道(32) 连接;连接管道(32)上安装有负压力传感器(21); 连接管道(32)分别与稳压混合器(15)和稳压水箱(18)连接; 稳压混合器(15)的一端通过液位调节装置(16)和出料管(17)与水射器(22)连接; 水射器(22)、进水阀门电动阀(24)和出水阀门电动阀(23)安装在进水管(30)上; 稳压混合器(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污电动阀(25)与排水管(31)连接; 稳压水箱(18)的一端通过浮球阀(19)和压力传感器(20)与进水管(30)连接; 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上部通过水箱溢流管(27)和通气过滤器(28)与排水管 (31)连接;稳压水箱(18)的另一端的下部通过第二排污电动阀(26)与排水管(31)连接; PLC编程控制器(29)通过信号线分别与第一电动阀(11)、第二电动阀(12)、第一排污 电动阀(25)、第二排污电动阀(26)和自控温电加热伴热带(9)连接。
【文档编号】C01B11/02GK203998950SQ20142042073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臧林 申请人:臧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