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物专用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40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涉及一种谷物专用有机肥。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我国的农业已经有了1万年的悠久历史,古代称肥料为粪,施肥则成为粪田。我国的农田施肥大约开始于殷商朝代,主要根据出土文物中当时已有罱河泥的木制工具以及殷商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屎、壅等字形记载,并有施肥可以增产的卜词。到战国时期已经重视并强调农田施肥了。我国古代最多是利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到战国和秦汉又利用腐熟人、畜粪尿、蚕粪、杂草、草木灰、豆萁、河泥、骨汁等。在汉朝已很重视养猪积肥。《汜胜之书》已记述作物施基肥、种肥河特殊的溲种法。宋、元朝已开始使用石灰、石膏、硫磺、食盐、卤水等无机肥料。此时的农业书籍中已有粪壤篇各论,把肥料分为六大类。到18世纪杨灿又把肥料增为十类,施肥技术上提出了”时宜、土宜和物宜”的观点。在欧洲国家,整个中世纪经济发展很慢,农业技术停滞不前,如在《马耕农业》一书中提到,耕作碎土的作用是使土壤成为极细颗粒便于进入作物根系的小口。当时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土壤供给作物的营养物质是”精”和”油”。燃素学说在中世纪后期也盛行一时。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国家中有人开始探素植物营养理论,在燃素学说之后出现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腐殖质是农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

近代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无机植物营养学说,认为保持土壤肥沃,必须把植物摄取并移出农田的无机养分和氮素以肥料的形式还给土壤的归还学说等。1843年世界上第一个化学肥料一过磷酸钙研制成功。随着智利硝石和钾盐矿的发现,到合成氨的发明,在世界上建立起巨大的化肥工业。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进口化肥始于1905年,20世纪30年代开始组织全国性肥效试验,称为地力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氮素极为缺乏,磷素养分仅在长江流域或长江以南各省缺乏, 钾素在土壤中很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组织了全国性的土壤普查,对我国的土壤类型、特性、肥力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定,促进了化肥的施用和农业化学研究工作。建国以前我国只有两座规模不大的氮肥厂和两个回收氨的车间,1949年氮肥年产量只有0.6万吨,1990年国产化肥产量已达1879.7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1998年化肥产量已达295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农用物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早在西周时就已知道田间杂草在腐烂以后,有促进黍稷生长的作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种植绿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法等;还提到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在施肥技术方面,《氾胜之书》中有详细叙述,强调施足基肥和补施追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唐、宋以后随着水稻在长江流域的推广,施肥经验日益积累,从而总结出“时宜、土宜和物宜”的施肥原则,即施肥应随气候、土壤、作物因素的变化而定。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各种化学肥料相继问世。18世纪中叶,磷分为单元肥料(仅含一种养分元素)和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元素),前者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后者如氮磷、氮钾和磷钾的二元复合肥以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有机肥包括有机氮肥、合成有机氮肥等。中国习惯使用的有人畜禽粪尿、绿肥、厩肥、堆肥、沤肥和沼气肥等。有机无机肥料即半有机肥,是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通过机械混合或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由于一种肥料常有多种属性,除上述分类外,还有常见的其他分类方法:

①按肥料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和流体肥料。固体肥料又分为粉状和粒状肥料。流体肥料是常温常压下呈液体状态的肥料。

②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可分为化学酸性、化学碱性和化学中性肥料。

③按肥料被植物选择吸收后对土壤反应的影响,可分为生理中性、生理碱性和生理酸性肥料。

④按肥料中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分为速效、迟效和长效肥料。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化学肥料生产除继续增加产量外,正朝着高效复合化,并结合施肥机械化、运肥管道化、水肥喷灌仪表化方向发展。液氨、聚磷酸铵、聚磷酸钾等因具有养分浓度高或副成分少等优点,成为大力发展的主要化肥品种。很多化学肥料还趋向于制成流体肥料,并在其中掺入微量元素肥料和农药,成为多功能的复合肥料,便于管道运输和施肥灌溉(喷灌、滴灌)的结合,有省工、省水和省肥的优点。随着设施农业(如塑料大棚等)的发展,蔬菜、瓜果对二氧化碳肥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但是,长期大量地施用化学肥料,常导致环境污染。为了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以便在满足作物对养分需要的同时避免土壤性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一、肥料对农作物增产至关重要

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及氯等16种元素。这16种必需营养元素因其在作物体内含量不同,又可分为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如碳、氢、氧、氮、磷、钾等;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如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及氯等。

任何一种元素的缺少都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缺氮会导致植株矮小细弱,叶呈黄绿、黄橙等非正常绿色,严重缺氮时,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产量显著下降,只有通过增施氮肥,才能减轻其危害。

二、氮磷钾主导我国肥料市场,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我国化肥产业自1949年开始迅速发展,发展顺序是先氮肥、后磷肥、再钾肥、复合(混)肥,常规化肥品种的发展趋势基本遵循着世界化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即向高浓度和复合化方向迈进。目前,我国化肥的格局是:氮肥基本自给自足,磷肥少量靠进口,钾肥则大部分需要进口。

化肥历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0%。然而,长期以来化肥施用不合理,给耕地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化肥实际利用率不足30%,土壤污染问题严重,污染事故频发,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新型肥料指具有一定肥料功能和一定增产作用,由肥料生产企业研制生产,符合行业或企业标准,含有机、无机、微生物菌剂或兼有上述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加工处理的新品种肥料。新型肥料可有效改善传统肥料利用率低、过量施用等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正确施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增效增产、减量降污的目的,是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要求。

生物有机肥是有机固体废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能够调理土壤、激活土壤中微生物活跃率、克服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空气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类、瓜果类大幅度增产。如何选用较为经济的有机肥,真正做到环保无污染,是现代无机肥料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合理、成分全面、配方科学、能迅速全面提高土壤品质、作用持久、收效明显并且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的谷物专用有机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谷物专用有机肥,以下面主要原料(以重量计)制成:

秸秆20~35份,粉煤灰或硅酸炉渣或煤矸石或劣等煤25~45份,大豆皮2~7份,稻壳粉5~20份,过磷酸钙10~20份,尿素3~10份,硫酸钾1~5份。

上述的谷物专用有机肥,所述组分配比最好为(以重计量):秸秆25份,粉煤灰或硅酸炉渣或煤矸石或劣等煤35份,大豆皮5份,稻 壳粉10份,过磷酸钙15份,尿素6份,硫酸钾4份。

上述谷物专用有机肥,其中秸秆可以为1.0~2.5倍的麦秸或花生苗。

上述谷物专用有机肥,其中大豆皮可以用1.0~2.5倍的花生壳、菜子壳或棉籽壳。

上述谷物专用有机肥,其中稻壳粉可以用1.0~3.5倍的稻草粉或1~2.5倍的苜蓿苗。

上述谷物专用有机肥,其中尿素可以用1.0~2.5倍的碳氨或其它氮肥代替;过磷酸钙可以用0.5~1.2倍的重钙或其它磷肥代替;硫酸钾可以用0.8~1.5倍的氯化钾或其它钾肥代替。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其主要作用为:

1.以有机养分为主,合理配方适量无机肥料,既能提供作物以全面合理的养分又可以全面提高土壤品质,增加土壤肥力。

2.长期使用后使已经酸碱化或盐碱化等品质下降的土壤得到改良。

3.肥效迅速而持久,不会造成肥害。

4.能给作物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大大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5.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利用了大量农副产品和工业废料,既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6.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增产节资效果,全面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使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中,确保获得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分别称取秸秆25千克、粉煤灰35千克、大豆皮5千克、稻壳粉1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尿素6千克、硫酸钾4千克,将它们分别粉碎至约40目后,混合均匀,堆置7~10天,包装成袋。

本例肥料可作基肥或种肥,每亩10~20公斤,隔土施种。

实施例二

依照实施例一的方法,改变组分的用量,分别为秸秆20千克、硅酸炉渣45千克、大豆皮7千克、稻壳粉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钾1千克,同样粉碎后混合堆置,成本发明有机肥。

实施例三

依照实施例一的方法,改变组分的用量,分别为秸秆35千克、劣等煤25千克、大豆皮2千克、稻壳粉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尿素3千克、硫酸钾5千克,同样粉碎后混合堆置,制成本发明有机肥。

实施例四

依照实施例一的方法,用煤矸石40千克,花生苗35千克,大豆皮以7千克花生皮代替,同样粉碎后混合堆置,制成本发明有机肥。

实施例五

依照实施例一的方法,秸秆采用麦秸35千克,大豆皮以7千克棉籽壳代替,稻壳粉用苜蓿苗代替,同样粉碎后混合堆置,制成本发明有机肥。

实施例六

依照实施例一的方法,秸秆采用花生苗30千克,大豆皮以3千克菜籽壳代替,同样粉碎后混合堆置,制成本发明有机肥。

上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数据只为说明本发明,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事实上,本发明组分可以有许多种组配,这些变化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

通过以上实施例充分说明了本发明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而其透过农业常规施肥之灌溉方式,使用者可根据建议的用量作基肥及追肥,直接供应养分及改善土壤的整体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