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11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育种领域,具体为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作物,可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种植马铃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可加工成淀粉、乳酸、休闲食品、高吸水性树脂、变性淀粉、生物胶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铸造、染料等多种工业。

马铃薯原原种是薯种的脱毒试管苗经移栽或扦插最初产生的种薯。种薯较小,原原种的标准要求很高,(1)不能带任何病毒或类病毒,(2)不能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侵染,(3)不允许有混杂现象。原原种的繁殖一般都在温室或网室内进行,应严格防止蚜虫、粉虱、螨等害虫。马铃薯原原种具有早熟、高量、品质好等优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种薯密切相关。种薯品质好,产量和品质才能有保证,不会因病毒侵入植株和块茎,导致马铃薯退化,进而产生的各种病症。因此,马铃薯原原种是现代化马铃薯种植的优选薯种,适合广大地区散种或成片种植。

马铃薯原原种育苗育种一般在薯种生产基地进行,采用大棚育苗,育苗基质有采用蛭石等无土栽培和直接利用土地土壤育苗,前者基质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后者具有土壤病毒不宜灭杀和肥力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各组分及重量比为:

壤土组合物20-40份、钾肥5份和特制有机肥65-85份,所述壤土组合物包含壤土50%-100%和回收基质0-50%,所述特制有机肥是由落叶30-40份、粪肥20-30份、马铃薯茎叶10份、煤灰粉1-5份和米糠5份经微生物发酵制得,所述落叶含60-80%的松针。

所述各组分的粒径为:壤土组合物 4毫米以下,煤灰粉2毫米以下,落叶5-10毫米,粪肥5毫米以下,马铃薯茎叶5-10毫米。

所述钾肥包含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泻盐或磷酸二氢钾,并按氧化钾含量计算重量。

所述粪肥为动物粪便。

上述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各组分的制备:将壤土50%-100%和回收基质0-50%混合,先曝晒3-10天,再进行70-80℃干燥灭菌3小时,粉碎到4毫米以下,得壤土组合物;收集含60-80%松针的落叶、动物粪肥和无病株的马铃薯茎叶苗,分别曝晒3-10天,再分别粉碎后即得到落叶、粪肥和马铃薯茎叶组分;

2)、特制有机肥制备:将粉碎后的落叶、粪肥、马铃薯茎叶和米糠按比例混合,按每升混合料加入0.5毫升40%福尔马林,覆膜堆放消毒3天,3天后揭膜翻堆,让甲醛气体挥发6-12小时,在堆料中加入水和微生物发酵剂混合均匀,使堆料充分湿润,先进行好氧发酵5天,再覆膜厌氧发酵15天,制得特制有机肥;堆料发酵用煤灰粉调整pH到7.0-7.5;

3)、制备育苗基质:将制备的壤土组合物、特制有机肥和钾肥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可。

所述特制有机肥制备中,堆料加入水不外流,紧握有水滴即为充分湿润。

所述特制有机肥制备中,堆料覆膜厌氧发酵8天后翻堆一次,翻堆后再覆膜继续发酵。

所述特制有机肥制备中,堆料进行好氧发酵前、覆膜厌氧发酵前、覆膜厌氧发酵8天后各用煤灰粉调整一次堆料的pH值。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主要包含壤土、回收基质和特制有机肥,特制有机肥中主要包含落叶松针、粪肥和无病株的马铃薯茎叶。壤土和回收基质通过曝晒和高温干燥,特制有机肥经过高温发酵,可以灭杀大部分细菌、虫卵和种子,为马铃薯原原种育苗提供便捷、干净、肥沃的基质土。其组分原料来源广泛,回收基质及育苗产生的马铃薯茎叶使废物再利用,非常适合在郊区及农村的马铃薯育苗基地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各组分及重量比为:壤土组合物 20-40份、钾肥5份和特制有机肥65-85份。所述壤土组合物是壤土和回收基质的50%-100%:0-50%物,初期使用田间或山地肥沃的壤土,待基质土使用后即可回收使用,新壤土比例越多,壤土组合物组分用量宜偏小。钾肥即为购买的普通钾肥,包含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泻盐或磷酸二氢钾,并按氧化钾含量计算重量。所述特制有机肥是由落叶30-40份、粪肥20-30份、马铃薯茎叶10份、煤灰粉1-5份和米糠5份经微生物发酵制得。所述落叶含60-80%的松针,其余为杂树叶。所述粪肥为动物粪便。所述马铃薯茎叶为育苗或马铃薯种植回收的无病株苗。

上述各组分需要粉碎,其粒径为:壤土组合物 4毫米以下,煤灰粉2毫米以下,落叶5-10毫米,粪肥5毫米以下,马铃薯茎叶5-10毫米。松针具有使基质土松软、透气、保水的特点,其粉碎不能过细亦不能过粗,松针粉碎太细,基质土透气透水性差,松针粉碎太粗,基质的透气透水性太好,就容易造成水肥流失,都不利于马铃薯原原种的生长。

上述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各组分的制备:将壤土50%-100%和回收基质0-50%混合,先曝晒3-10天,再进行70-80℃干燥灭菌3小时,粉碎到4毫米以下,得壤土组合物;收集含60-80%松针的落叶、动物粪肥和无病株的马铃薯茎叶苗,分别曝晒3-10天,再分别粉碎后即得到落叶、粪肥和马铃薯茎叶组分。

2)、特制有机肥制备:将粉碎后的落叶、粪肥、马铃薯茎叶和米糠按比例混合,按每升混合料加入0.5毫升40%福尔马林,覆膜堆放消毒3天,3天后揭膜翻堆,让甲醛气体挥发6-12小时,在堆料中加入水和微生物发酵剂混合均匀,堆料水不外流,紧握有水滴即为充分湿润;先进行好氧发酵5天,再覆膜厌氧发酵15天,制得特制有机肥。经过接种微生物,堆料发酵初期,自然堆放,厚度为1米以下,微生物以中温、好气性的种类最为活跃,最常见的是无芽孢细菌、芽孢细菌和霉菌。它们启动堆肥的发酵过程,在好气性条件下旺盛分解易分解有机物质,如简单糖类、淀粉、蛋白质等,并产生热量,堆料从20℃左右上升至40℃。好氧发酵5天后,将堆料聚成小山堆,覆膜进行厌氧发酵,好热、厌氧性的放线菌和好热真菌等微生物逐渐活跃起来,它们对堆肥中复杂的有机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进行强烈分解,并产生大量热,堆肥温度上升至60℃-70℃,这对加快堆肥的腐熟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温可以使大量病原菌失活,杀死杂草种子。堆料覆膜厌氧发酵8天后翻堆一次,翻堆后再覆膜继续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会产生酸性物质,需要在堆料进行好氧发酵前、覆膜厌氧发酵前、覆膜厌氧发酵8天后各用煤灰粉调整一次堆料的pH值,堆料pH在7.0-7.5,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厌氧发酵后6-7天还会产生部分酸性物,可以保持最终基质呈弱酸性,有利于马铃薯育苗。发酵一共20天后,发酵反应逐渐平缓,堆料温度也开始下降。

3)、制备育苗基质:将制备的壤土组合物、特制有机肥和钾肥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可。

最后将制备的育苗基质土放入育苗盘,整平即可进行马铃薯原原种的育苗。

添加马铃薯茎叶发酵的有机肥,解决了育苗企业的废弃马铃薯茎叶。马铃薯茎叶中含有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经过实验发现去除病株的马铃薯茎叶发酵后的有机肥再用于马铃薯的育苗或种植有较好效果。平均5-10毫米的松针可以让基质土保持合适的透气透水性,同时降低基质土密度,增加养分,均是马铃薯原原种育苗基质的重要因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