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998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皮石斛种植的方法通常采用有:

1、贴石栽种法:选择阴湿林下的石缝、石槽有腐殖质处,将分成小丛的石斛种苗的根部,用牛粪泥浆包住,塞入岩石缝或槽内,塞时应力求稳固,以免掉落。或将小丛石斛种苗直接放入已打好的窝内,然后用打窝时的石花均匀的将基部压实,以风吹不倒力度,将基部和根牢固地固定在石窝内即可。若是在砾石上栽培,其办法是将种苗平放在砾石上,然后用石块压住种苗中下部,基部、顶部裸露在外,仍以风吹不动为度。

2、贴树栽种法:在高山阔叶林中,选择树杆粗大、水份较多、树冠茂盛、树皮疏松、有纵裂沟的常绿树(如黄桶、乌柏、柿子、油桐、青杠、香樟、楠木、枫杨树等),在较平而粗的树干或树枝凹处或每隔30~50cm用刀上砍一浅裂口,并剥去一些树皮,然后将已备好的石斛种苗,用竹钉或绳索将基部固定在树的裂口处。

3、荫棚栽种法:将小砾石拌小量细砂(焦泥灰和细砂),作为宽40cm,长120cm,高17cm的高畦,将石斛种苗分株后栽于畦内,密度以20×20cm一窝,在上面盖7~10cm厚的细砂或小砾石,压紧。畦上搭1.7m的荫棚,向阳面挂一草帘,以利调节温湿度和通透新鲜空气,并经常保持畦面的湿润。

上述三种种植方式中,贴石栽种法自然环境要求较高,荫棚栽种法药效没有贴石栽种和贴树栽种好,所以贴树栽种铁皮石斛成为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在贴树栽种铁皮石斛时,有机肥起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发生的易烂根问题,同时,所得铁皮石斛产品中有效成份多糖含量有较大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得:

羊粪 55~70份;

海蛎壳 5~15份;

蚕豆壳 3~8份;

花生壳 9~20份;

蚯蚓粪 2~5份;

甘蔗渣 8~11份;

树叶 7~14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得:

羊粪 60份;

海蛎壳 10份;

蚕豆壳 5份;

花生壳 15份;

蚯蚓粪 3份;

甘蔗渣 9份;

树叶 10份。

进一步地,所述树叶选自松树叶、荷木叶、杨梅树叶或者柚子树叶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原料预处理和发酵处理,其中:

原料预处理包括先在高温炉中将海蛎壳以800度~1000度加热干燥,自然冷却后再粉碎为原料A;再将花生壳、蚕豆壳、树叶烘干粉碎为原料B;最后将羊粪、蚯蚓粪与原料A和B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加水,再搅拌均匀,直至含水量在55%~65%,制成原料C;

发酵处理包括将所述原料C加入尿素及粪类发酵剂,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再好氧堆肥发酵,然后再加入粉碎后100~200目的甘蔗渣,即得成品有机肥。

进一步地,在所述堆肥发酵时,堆的高度在1.5m~2m,堆的宽度在2m~3m,堆的长度在3m以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堆肥发酵时,水分应控制在60%~65%,温度控制在65℃以下,超过65℃时进行翻堆,发酵过程10天~15天,直至水分应控制在60%~6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遮阳网裁成宽度为25cm~35cm,长度根据所绑树的粗细直径而定的遮阳网条;

在裁好的所述遮阳网条上铺上一层苔藓后,采集经过大棚基质培养18个月的、高度为10cm~15cm的铁皮石斛,将所述有机肥涂抹于所述铁皮石斛的根部之后,放在苔藓上,间隔1cm以上放1株;

将此网条对折,用草绳每隔0.5cm~2cm缝1针,最后用草绳绑于树上。

本发明组分中,海蛎壳一方面含有丰富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与其他组分一起产生协同效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因其透气性较好,正好匹配了铁皮石斛的种植特点(要求根部透气性好),使得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茎节、直径加长加粗,提高铁皮石斛的品质,且能可以有效减少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发生的易烂根问题,同时实验证明,所得铁皮石斛产品中有效成份多糖含量有较大提高。

本发明组分中,甘蔗渣中的一条条是甘蔗的维管束,甘蔗渣纤维长度约为0.65-2.17mm,宽度是21-28μm。因此,甘蔗渣纤维将组分中的海蛎壳进行阻隔,更加增强肥料的整体透气性。本发明中的组分中,甘蔗渣是不需要发酵的,是直接和其他发酵后的组分混合而成的,因此不会破坏其中的甘蔗渣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表1为申请人提供的4组贴树栽种铁皮石斛的有机肥实施(按照重量份配比)。

表1

上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和发酵处理,其中:

原料预处理包括先在高温炉中将海蛎壳以800度-1000度加热2小时干燥,自然冷却后再粉碎为原料A;再将花生壳、蚕豆壳、树叶烘干粉碎为原料B;最后将羊粪、蚯蚓粪与原料A和B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加水,再搅拌均匀,直至使含水量在55%~65%止,制成原料C;

发酵处理包括按重量百分比,在所述原料C加入5%的尿素及粪类发酵剂,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再好氧堆肥发酵,然后再加入粉碎后的甘蔗渣即得成品有机肥。

上述步骤中,进一步地,在所述发酵处理中成堆发酵时,堆的高度在1.5m~2m,堆的宽度在2m~3m,堆的长度在3m以上。

上述步骤中,进一步地,在所述发酵处理中成堆发酵时,温度控制在65℃以下,超过65℃时进行翻堆,发酵过程10天~15天,直至水分应控制在60%~65%。

羊粪未经发酵之前水分含量较高,氮素低,分解缓慢,肥效迟缓,不易与海蛎壳的有机成分结合。经过与尿素及粪类发酵剂,使得各个组分中的碳、钙、氮、磷、钾和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料。

由于组分中的海蛎壳、花生壳、蚕豆壳、树叶、羊粪等成分不同,因此加工的温度和发酵的上述的处理方法中,对堆的体积以及发酵的温度和水分控制十分重要,上述的工艺是发明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获得最优的肥料。而采用其他的参数制备的肥料在实验中,效果明显不佳。

上述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将三针的遮阳网裁成宽度为25cm~35cm、长度根据所绑树的粗细直径而定的遮阳网条;

步骤2:在裁好的遮阳网条上铺上一层苔藓后,采集经过大棚基质培养18个月的、高度为10cm~15cm的铁皮石斛,将上述肥料涂抹于铁皮石斛的根部放在苔藓上,间隔1cm以上放1株;

本步骤中,对采用的新鲜青苔通过石灰水进行消毒。

步骤3:将此网条对折,用草绳每隔0.5cm~2cm缝1针,最后用草绳绑于树上。

实验一:

采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方法制备的有机肥及种植方法种植的4组铁皮石斛(每组20株)与现有的有机肥种植的2组(每组20株)进行对比。测试周期为2年,均在统一标准条件下种植,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2010版中国药典的检测方法。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肥相对于现有的肥料,在少数统计时,多糖含量明显提高,仅有1例烂根现象,且根茎粗壮,长势良好。

实验二:

为进一步证明该有机肥料的作用,实验二采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方法制备的有机肥及种植方法种植的4组铁皮石斛(每组100株)与现有的有机肥种植的2组(每组100株)进行对比。测试周期为2年,均在统一标准条件下种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肥相对于现有的肥料,在100株实验时,多糖含量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且观察期内烂根仅发生1例,且根茎粗壮,且长势良好。

实验三:

为进一步证明该有机肥料中的牡蛎壳作用,实验三将含有牡蛎壳种植的3组铁皮石斛(每组100株)与未含有牡蛎壳种植的3组(每组100株)进行对比。测试周期为2年,均在统一标准条件下种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肥含有牡蛎壳,在100株实验时,多糖含量明显提高,烂根明显降低,根茎粗壮,由此可见牡蛎壳在本有机肥料中的作用。

实验一、二和三的种植方式为待铁皮石斛苗的根扎根于树内,并且成活后,对铁皮石斛苗进行施肥料。待铁皮石斛苗的根稳定扎根于树内后,按照自然环境生长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