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9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固化是指在电子行业及其它各种行业中,为了增强材料结合的应力而采用的零部件加热、树脂固化和烘干的生产工艺。实施固化的容器即为固化炉。但是,现有的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运作不灵活,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缺乏环保性,且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以解决现有的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运作不灵活,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缺乏环保性,且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包括炉头、灶面、调节阀、触控屏、指示灯、一键启动开关、风机、照明结构、储存层、废料盒、透气网A、出料箱、隔层、抽拉槽、开合折叠轴承、盖板、防污板、射灯、加热丝、蓄热板和透气网B,所述的炉头连接设置在灶面的上表面;所述的调节阀设置在触控屏的两侧;所述的触控屏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指示灯与一键启动开关的中间;所述的开合折叠轴承设置在风机与盖板的连接位置;所述的照明结构设置在两个储存层的中间;所述的废料盒设置在两个透气网A的中间;所述的出料箱设置在透气网A的上部;所述的隔层连接设置在抽拉槽的前部;所述的防污板设置在射灯的下部;所述的透气网B连接设置在加热丝与蓄热板的中间。

所述的风机具体采用悬浮双向虹吸风机,有利于降低噪音,从而完善功能多样性。

所述的照明结构包括电量指示和PTC热循环灯管,所述的电量指示设置在PTC热循环灯管的上部。

所述的触控屏具体采用LED液晶显示屏;所述的触控屏采用钢化玻璃的外屏,透明亚克力塑料材质外壳制成的,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具有防尘防刮的特点,使得方便快捷。

所述的抽拉槽具体采用长方体凹槽,有利于滑动灵活,使得节省空间,从而达到最佳实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广泛应用于固化炉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照明结构和抽拉槽的设置,有利于实用方便,安全环保,使得运作灵活,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使得操作简单,节省空间,增强吸收效果,从而完善功能多样性,降低维护成本,达到最佳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头,2-灶面,3-调节阀,4-触控屏,5-指示灯,6-一键启动开关,7-风机,8-照明结构,81-电量指示,82-PTC热循环灯管,9-储存层,10-废料盒,11-透气网A,12-出料箱,13-隔层,14-抽拉槽,15-开合折叠轴承,16-盖板,17-防污板,18-射灯,19-加热丝,20-蓄热板,21-透气网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造石英石固化炉,包括炉头1、灶面2、调节阀3、触控屏4、指示灯5、一键启动开关6、风机7、照明结构8、储存层9、废料盒10、透气网A11、出料箱12、隔层13、抽拉槽14、开合折叠轴承15、盖板16、防污板17、射灯18、加热丝19、蓄热板20和透气网B21,所述的炉头1连接设置在灶面2的上表面;所述的调节阀3设置在触控屏4的两侧;所述的触控屏4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指示灯5与一键启动开关6的中间;所述的开合折叠轴承15设置在风机7与盖板16的连接位置;所述的照明结构8设置在两个储存层9的中间;所述的废料盒10设置在两个透气网A11的中间;所述的出料箱12设置在透气网A11的上部;所述的隔层13连接设置在抽拉槽14的前部;所述的防污板17设置在射灯18的下部;所述的透气网B21连接设置在加热丝19与蓄热板20的中间。

所述的风机7具体采用悬浮双向虹吸风机,有利于降低噪音,从而完善功能多样性。

所述的照明结构8包括电量指示81和PTC热循环灯管82,所述的电量指示81设置在PTC热循环灯管82的上部。

所述的触控屏4具体采用LED液晶显示屏;所述的触控屏4采用钢化玻璃的外屏,透明亚克力塑料材质外壳制成的,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具有防尘防刮的特点,使得方便快捷。

所述的抽拉槽14具体采用长方体凹槽,有利于滑动灵活,使得节省空间,从而达到最佳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在风机7的作用下,灵活使用,通过废料盒10的配合,存放废渣,利用电量指示81的使用,查看电量,通过抽拉槽14的配合,节省空间,利用蓄热板20加热,进一步实用方便,安全环保,使得运作灵活,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使得操作简单,节省空间,增强吸收效果,从而完善功能多样性,降低维护成本,达到最佳实用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