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7806发布日期:2018-06-23 00:5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火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城镇建筑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其中,建筑材料是建设建筑的必要物品,目前,市场上用于建造建筑的建筑材料种类多样,但是现有的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比较差,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则不堪设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出一块具有耐火功能的建筑材料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材料存在防火性能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火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0-20份、闭孔珍珠岩2-6份、硅胶粉1-4份、氢氧化镁1-5份、煤灰粉3-9份、短切玻璃纤维1-4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5份、闭孔珍珠岩4份、硅胶粉2份、氢氧化镁3份、煤灰粉6份、短切玻璃纤维2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2份、闭孔珍珠岩6份、硅胶粉1份、氢氧化镁5份、煤灰粉3份、短切玻璃纤维4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8份、闭孔珍珠岩5份、硅胶粉3份、氢氧化镁1份、煤灰粉4份、短切玻璃纤维3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防火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将水泥、闭孔珍珠岩、硅胶粉、氢氧化镁、煤灰粉、短切玻璃纤维添加到混料机内,搅拌1-3小时,包装即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添加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属于无机阻燃剂,阻燃机理是燃烧时释放出结合的水,同时也降低了有机材料的可燃性,用氢氧化镁等阻燃优点是环保性好,不释放烟雾,不产生有害和有争议的气体,成本低廉,另外通过添加短切玻璃纤维,不仅增加了阻燃性能,而且也增加了产品的韧性,使用寿命也就大大延长,而且通过添加闭孔珍珠岩,不仅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阻燃性能,耐火性能好,而且也增加了保温性能,保温效果比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0-20份、闭孔珍珠岩2-6份、硅胶粉1-4份、氢氧化镁1-5份、煤灰粉3-9份、短切玻璃纤维1-4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5份、闭孔珍珠岩4份、硅胶粉2份、氢氧化镁3份、煤灰粉6份、短切玻璃纤维2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2份、闭孔珍珠岩6份、硅胶粉1份、氢氧化镁5份、煤灰粉3份、短切玻璃纤维4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8份、闭孔珍珠岩5份、硅胶粉3份、氢氧化镁1份、煤灰粉4份、短切玻璃纤维3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防火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将水泥、闭孔珍珠岩、硅胶粉、氢氧化镁、煤灰粉、短切玻璃纤维添加到混料机内,搅拌1-3小时,包装即可。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5份、闭孔珍珠岩4份、硅胶粉2份、氢氧化镁3份、煤灰粉6份、短切玻璃纤维2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防火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将水泥、闭孔珍珠岩、硅胶粉、氢氧化镁、煤灰粉、短切玻璃纤维添加到混料机内,搅拌2小时,包装即可。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2份、闭孔珍珠岩6份、硅胶粉1份、氢氧化镁5份、煤灰粉3份、短切玻璃纤维4份。

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防火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将水泥、闭孔珍珠岩、硅胶粉、氢氧化镁、煤灰粉、短切玻璃纤维添加到混料机内,搅拌1小时,包装即可。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水泥18份、闭孔珍珠岩5份、硅胶粉3份、氢氧化镁1份、煤灰粉4份、短切玻璃纤维3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防火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将水泥、闭孔珍珠岩、硅胶粉、氢氧化镁、煤灰粉、短切玻璃纤维添加到混料机内,搅拌3小时,包装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