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611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工业废料的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城镇和工业污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远未得到有效的处理。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污泥污染物具有长期毒性和不可降解性,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随意排放,极易对地下水,土地等造成二次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必将有较大的增长。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彩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烧结瓦是利用挖取农田粘土经烧结制成,因而造成土壤资源大量流失,毁田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我国已明令禁止生产及使用粘土烧制瓦头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将城市污水厂污泥合理利用,进行制瓦则成为一种有效的污泥利用方法。

因此,为了避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不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为了避免挖取农田粘土制瓦对土壤资源的破坏,需要开发一种使用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彩色瓦的工艺,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由于现有制瓦工艺过程未脱离添加粘土,且成品均需进行烧制所导致的挖取农田粘土对土壤资源破坏和烧制时能源消耗及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由于现有制瓦工艺过程未脱离添加粘土,且成品均需进行烧制所导致的挖取农田粘土对土壤资源破坏和烧制时能源消耗及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4-6天后,成为成品瓦。

优选地,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优选地,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2-4天。

优选地,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6-20%。

优选地,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7%。

优选地,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2-5mm。

优选地,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3-5:1:2-4:1-3:0.10-0.99:0.01-0.03:1.01-2.01比例混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000-1100kn,制成瓦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由于现有制瓦工艺过程未脱离添加粘土,且成品均需进行烧制所导致的挖取农田粘土对土壤资源破坏和烧制时能源消耗及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由于现有制瓦工艺过程未脱离添加粘土,且成品均需进行烧制所导致的挖取农田粘土对土壤资源破坏和烧制时能源消耗及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6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2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20%。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2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5:1:2:3:0.10:0.03:1.01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100kn,制成瓦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4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4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6%。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5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3:1:4:1:0.99:0.01:2.01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100kn,制成瓦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5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3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7%。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4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4:1:3:2:0.5:0.02:1.09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050kn,制成瓦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4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3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9%。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5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5:1:4:3:0.99:0.03:2.01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100kn,制成瓦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4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2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6%。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2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3:1:2:1:0.10:0.01:1.01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000kn,制成瓦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污泥制备彩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污泥进行发酵处理;

(2)对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

(3)对晾干后的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

(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物料混合均匀;

(5)将混合物料送入制瓦机,制成瓦坯;

(6)运至堆放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自然风干5天后,成为成品瓦。

所述污泥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所述步骤(1)对污泥进行发酵灭活处理4天。

所述步骤(2)发酵后污泥进行晾晒处理,水分控制在18%。

所述步骤(3)对污泥进行粉碎预处理,颗粒直径控制在4mm。

所述步骤(4)将粉碎后的污泥与石膏、砂石、水泥、防冻剂、减水剂和胶黏剂以3:1:2:3:0.99:0.03:1.01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5)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专用制瓦机,控制压力为1100kn,制成瓦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