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3046阅读:1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着植物生长,酸性土壤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养分有效性低,而且所涉及的养分种类也比较多,例如酸性土壤普遍缺氮、磷和钾;很多土壤缺钙和镁;有些土壤缺钼,这些养分的缺乏主要是由酸性土壤组成的特性及气候特点所决定的。酸性土壤中铁、铝活性高,与磷形成难溶性的铁磷和铝磷,甚至有效性更低的闭蓄态磷,使土壤磷和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磷绝大部分转化为固定态磷,致使绝大多数的酸酸性土壤与植物性土壤都严重缺磷。玉米地要求土壤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及土地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酸性土壤造成的营养的缺乏使得玉米的收成造成极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所述的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脲酶5-15份,纤维素酶10-15份,乳酸菌菌剂10-15份,硅酸盐细菌剂10-15份,所述的外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紫云英粉20-30份,生石灰10-15份,聚丙烯氨酰胺15-25份,牡蛎壳粉5-15份,腐植酸1-10份,棕榈油1-5份,聚磷酸钾1-5份,骨粉10-20份,磷矿粉10-20份,膨润土20-30份,微量元素1-5份。

优选的,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磷、钾、硫、钙、镁、钼,其质量比为1:0.7:0.7:0.6:0.4:0.2。

优选的,乳酸菌菌剂的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优选的,硅酸盐细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乳酸菌菌剂接种到钙离子培养液中,钙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在45℃恒温培养,或得稳定期菌剂;

(2)将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

(3)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稳定期菌剂,硅酸盐细菌剂,加1份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制得混合颗粒;

(4)将步骤(2)制得的包膜材料均匀喷涂到步骤(3)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冷却后与牡蛎壳粉,腐植酸,膨润土,生石灰混合均匀,制得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紫云英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紫云英的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条件下对后作的增产效果,玉米地中添加紫云英可以提成土壤的固氮能力。

聚丙烯氨酰胺为土壤结构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表层颗粒间的凝聚力,维系良好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结皮,增加土壤的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流失,有利于玉米地水土份保持。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可以合理的为玉米地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将乳酸菌先放入钙离子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乳酸菌对钙离子进行吸收,并在对对数期的菌种进行收集,这时候乳酸菌中的钙离子富集量最大,后续将乳酸菌和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菌剂,硅酸盐细菌剂进行造粒,形成内层,这样在外层的微量元素中的钙被植物进行利用后,内层中富集的钙离子可以对土壤中的钙进行补充,同时硅酸盐细菌剂可以对土壤中的钾进行富集,以供植物生长所需,脲酶、纤维素酶可以补充土壤中原来的脲酶、纤维素酶的不足,在外层被利用分解后,内层在发挥作用,起到缓释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所述的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脲酶5份,纤维素酶10份,乳酸菌菌剂10份,硅酸盐细菌剂10份,所述的外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紫云英粉20份,生石灰10份,聚丙烯氨酰胺15份,牡蛎壳粉5份,腐植酸1份,棕榈油1份,聚磷酸钾1份,骨粉10份,磷矿粉10份,膨润土20份,微量元素1份。微量元素为磷、钾、硫、钙、镁、钼,其质量比为1:0.7:0.7:0.6:0.4:0.2。乳酸菌菌剂的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硅酸盐细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乳酸菌菌剂接种到钙离子培养液中,钙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在45℃恒温培养,或得稳定期菌剂;

(2)将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

(3)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稳定期菌剂,硅酸盐细菌剂,加1份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制得混合颗粒;

(4)将步骤(2)制得的包膜材料均匀喷涂到步骤(3)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冷却后与牡蛎壳粉,腐植酸,膨润土,生石灰混合均匀,制得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

实施例2

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所述的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脲酶15份,纤维素酶15份,乳酸菌菌剂15份,硅酸盐细菌剂15份,所述的外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紫云英粉30份,生石灰15份,聚丙烯氨酰胺25份,牡蛎壳粉15份,腐植酸10份,棕榈油5份,聚磷酸钾5份,骨粉20份,磷矿粉20份,膨润土30份,微量元素5份。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磷、钾、硫、钙、镁、钼,其质量比为1:0.7:0.7:0.6:0.4:0.2。乳酸菌菌剂的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硅酸盐细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乳酸菌菌剂接种到钙离子培养液中,钙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在45℃恒温培养,或得稳定期菌剂;

(2)将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

(3)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菌剂,硅酸盐细菌剂,加1份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制得混合颗粒;

(4)将步骤(2)制得的包膜材料均匀喷涂到步骤(3)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冷却后与牡蛎壳粉,腐植酸,膨润土,生石灰混合均匀,制得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

实施例3

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所述的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脲酶10份,纤维素酶12份,乳酸菌菌剂13份,硅酸盐细菌剂13份,所述的外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紫云英粉25份,生石灰12份,聚丙烯氨酰胺20份,牡蛎壳粉10份,腐植酸9份,棕榈油4份,聚磷酸钾5份,骨粉15份,磷矿粉15份,膨润土25份,微量元素4份。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磷、钾、硫、钙、镁、钼,其质量比为1:0.7:0.7:0.6:0.4:0.2。乳酸菌菌剂的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硅酸盐细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乳酸菌菌剂接种到钙离子培养液中,钙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在45℃恒温培养,或得稳定期菌剂;

(2)将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

(3)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菌剂,硅酸盐细菌剂,加1份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制得混合颗粒;

(4)将步骤(2)制得的包膜材料均匀喷涂到步骤(3)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冷却后与牡蛎壳粉,腐植酸,膨润土,生石灰混合均匀,制得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

实施例4

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所述的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脲酶13份,纤维素酶15份,乳酸菌菌剂11份,硅酸盐细菌剂14份,所述的外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紫云英粉28份,生石灰12份,聚丙烯氨酰胺22份,牡蛎壳粉14份,腐植酸9份,棕榈油5份,聚磷酸钾3份,骨粉20份,磷矿粉16份,膨润土29份,微量元素5份。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磷、钾、硫、钙、镁、钼,其质量比为1:0.7:0.7:0.6:0.4:0.2。乳酸菌菌剂的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硅酸盐细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9孢子/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乳酸菌菌剂接种到钙离子培养液中,钙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在45℃恒温培养,或得稳定期菌剂;

(2)将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紫云英粉,聚丙烯氨酰胺,聚磷酸钾,骨粉,磷矿粉,微量元素经粉碎搅拌后混合均匀,加入棕榈油,制得包膜材料;

(3)脲酶,纤维素酶,乳酸菌菌剂,硅酸盐细菌剂,加1份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制得混合颗粒;

(4)将步骤(2)制得的包膜材料均匀喷涂到步骤(3)制得的混合颗粒表面,烘干,冷却后与牡蛎壳粉,腐植酸,膨润土,生石灰混合均匀,制得玉米地酸性土壤改良肥料。

种植实验

实验组将按照本实施例1-4中的改良肥进行种植,播种前将改良肥料施入土壤,对照组中采用不施用改良肥的方式,均按照常用的管理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表1:

表1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

表2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对微生物数量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