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0975阅读:2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瓷器支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为了烧制出完美的瓷器,瓷器表面釉料的成型极为关键,其中,烧制难度最高,且最具完美的代表性瓷器便是满釉瓷器。

所谓满釉瓷器,即是瓷器裸露在外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全部铺满釉层,这类瓷器之所以烧制难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在入窑烧制前,需要将浸满釉料的陶瓷支撑放置,而一旦陶瓷有支撑点,必然导致陶瓷表面支撑部位无法实现满釉,因此烧制出的瓷器也就称不上完整意义上的满釉瓷器。目前本领域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满釉支烧,满釉支烧瓷器在晚唐开始烧造的。因为釉在高温时候熔融,经化学变化后变成硬度高的半透明玻璃质物质,如果挂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一定会使器皿粘在窑里,造成无法拿取下来,所以以前的器皿底部是不挂釉的。后来人们为了使底部挂满釉,就发明了支钉以便解决这一问题。釉也粘支钉,但是支钉毕竟面积小,待出窑之后,用东西敲下去就行了,所以底部满釉的器皿通常会有支钉痕迹。由于钉子的尖端与瓷器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小,且一般又是在瓷器的底部,不易被人察觉,因此,这类瓷器也就逐渐被称之为“满釉瓷器”,但实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满釉瓷器。为了实现完整的满釉,只能进行二次或者多次烧制,以将支钉痕迹掩盖。但反复烧制成本极高,且成品率极低。纵观本领域现有技术,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一次即烧制出完整意义上的满釉瓷器,因此,如何一次烧制完整的满釉瓷器能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烧制出完整的满釉瓷器,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所述方法中涉及的大型瓷器的底座上紧靠底座内周篆刻有圆周花纹,所述圆周花纹呈圆环型结构,圆周花纹的外周与内周均篆刻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凸棱,外周和内周的凸棱之间为花纹,且外周和内周的凸棱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花纹所在的水平面,所述满釉支烧方法为:将瓷器的表面除圆周花纹外的部分均匀浸满釉料,以圆周花纹上外周和内周的凸棱作为圆周支撑面,通过一支撑座作为支撑,将浸满釉料的瓷器连同支撑座一同入窑支烧即可,其中,所述支撑座为一用于支撑瓷器的座板,所述座板顶部设置有与圆周花纹相匹配的圆周支撑环,且所述圆周支撑环顶端支撑面与瓷器的圆周花纹之间还涂覆有粘合剂。

本发明中,所述圆周支撑环顶端支撑面的宽度大于圆周花纹上外周和内周的凸棱之间的宽度。

本发明中,所述粘合剂以淀粉为主料,在淀粉中依次加入占其重量20-30%的霞石粉、20-40%的铝粉、3-5%的水铝英石和90-110%的水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其中,所述淀粉为白面粉、玉米面粉、绿豆粉或高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霞石粉和铝粉的粒径为80-120目,水铝英石的颗粒不大于0.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3-5%的粒径在80-120目的蒙脱石粉。

作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1-3%的粒径在80-120目的明矾石粉。

本发明中所述的大型瓷器,是指生活中常用的以日用水杯类、盆类、碗类为主的瓷器,另外还包括与上述几类瓷器大小相近的其他生活用或观赏用瓷器以及更为大型的罐类、瓶类瓷器。

在现有的瓷器中,为了突出表现瓷器的特点,以及提高瓷器的辨识度与宣传度或知名度,一般会在瓷器烧制前,除了在瓷器的底部篆刻上工艺大师的印章外,还会围绕印章周围,紧靠瓷器底座的内周篆刻一圈装饰的花纹,该圆周花纹与印章色调一致,以便于与印章相互装饰,实现工艺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整体仍是采用满釉支烧的思路,但其在传统支烧的基础上,摒弃了支钉烧制的方法,而是充分利用了瓷器中底部的一圈圆周花纹的存在,由于圆周花纹不需浸釉,故可将圆周花纹作为整个瓷器的支撑面,再通过一顶部带有与圆周花纹大小一致的支撑环的支撑座作为支撑,入窑即可完成支烧。这种方法中,由于烧制前后支撑部位始终位于圆周花纹上,没有接触到瓷器表面的釉层,故烧制完成后的瓷器即为完整的满釉瓷器,而不会存在支撑痕迹,从而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满釉支烧。

另外,由于大型瓷器重量较大,高度一般较高,为了加强支撑座与瓷器底部圆周花纹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对瓷器支撑的稳定性,本发明中还给出了一种粘合剂。这种粘合剂用在支撑座与瓷器圆周花纹相互接触的支撑面之间,在入窑烧制前,在支撑座的圆周支撑环表面涂覆一层粘合剂,能够与瓷器之间稳固粘合在一起,在烧制完成后,由于粘合剂仅为薄薄的一层,窑内高温脱水后更为稀薄,因此出窑后非常容易将瓷器与支撑座分离,而不会对瓷器造成影响。

在本发明所述的粘合剂中,以淀粉作为主料,在常温状态下,淀粉加水和稀后本就具有很大的粘合性,此处以淀粉作为主料,一方面能够满足基本的粘合功能,且淀粉在窑内高温糊化后凝固,具有很大的脆性,便于瓷器与支撑座的分离;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环保的需求,而放弃了对传统有机陶瓷粘合剂,如树脂类、丙烯酸类等粘合剂的使用,另外,即便是使用树脂类、丙烯酸类等粘合剂,其在烧制完成后,粘合剂高温下与瓷器本体和支撑座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将很难实现出窑后瓷器与支撑座的分离;

除了淀粉外,还使用了霞石粉和铝粉作为核心的粘合成分,众所周知,铝粉高温熔融后的铝液具有极强粘附性能,其能够完美实现支撑座与瓷器之间的粘合固定,另外,霞石粉的加入配合淀粉,能够在高温下提高粘合剂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的外排,提高粘合剂的挺性,同时还能发挥霞石自身的特性,大大降低了粘合剂的烧结温度,再加上其粒度极小,且总量不高,配合低的烧结温度,使其不会与瓷器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出窑后再配合淀粉具有很高的脆性,方便瓷器与支撑座的分离。

水铝英石为多孔稀松的结构,其在高温烧结后会形成多孔蓬松的颗粒,高温下一部分的铝粉和淀粉会逐渐渗入水铝英石的孔状结构内,提高整层粘合剂的脆性,方便出窑后瓷器与支撑座的分离。

优选使用的蒙脱石具有极高的吸水膨胀能力,其使用量很少,在此主要起到了微弱的膨胀功能,配合水铝英石的孔状结构,提高脆性,方便瓷器与支撑座的分离;优选使用的明矾石粉在高温下分解生成微粒极小的氧化铝,其硬度高,提高了粘合剂整体的强硬度,避免了因粘合剂脆性大,而导致其由于承载大型瓷器而在入窑烧结过程中脆裂,进而导致瓷器失去重心而倒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大型瓷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圆周花纹,101、凸棱,102、花纹,2、支撑座,201、座板,202、圆周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大型满釉瓷器一次成型的满釉支烧方法,所述方法中涉及的大型瓷器的底座上紧靠底座内周篆刻有圆周花纹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花纹1呈圆环型结构,圆周花纹1的外周与内周均篆刻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凸棱101,外周和内周的凸棱101之间为花纹102,且外周和内周的凸棱101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花纹102所在的水平面,所述满釉支烧方法为:将瓷器的表面除圆周花纹1外的部分均匀浸满釉料,以圆周花纹1上外周和内周的凸棱101作为圆周支撑面,通过一支撑座2作为支撑,将浸满釉料的瓷器连同支撑座2一同入窑支烧即可,其中,所述支撑座2为一用于支撑瓷器的座板201,所述座板201顶部设置有与圆周花纹1相匹配的圆周支撑环202,且所述圆周支撑环202顶端支撑面与瓷器的圆周花纹1之间还涂覆有粘合剂。

本发明中,所述圆周支撑环202顶端支撑面的宽度大于圆周花纹1上外周和内周的凸棱101之间的宽度。

下面针对粘合剂,给出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述粘合剂以淀粉为主料,在淀粉中依次加入占其重量20%的霞石粉、20%的铝粉、3%的水铝英石和90%的水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其中,所述淀粉为白面粉、玉米面粉、绿豆粉或高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霞石粉和铝粉的粒径为80-120目,水铝英石的颗粒不大于0.5mm。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3%的粒径在80-120目的蒙脱石粉。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1%的粒径在80-120目的明矾石粉。

实施例2

所述粘合剂以淀粉为主料,在淀粉中依次加入占其重量30%的霞石粉、40%的铝粉、5%的水铝英石和110%的水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其中,所述淀粉为白面粉、玉米面粉、绿豆粉或高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霞石粉和铝粉的粒径为80-120目,水铝英石的颗粒不大于0.5mm。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5%的粒径在80-120目的蒙脱石粉。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3%的粒径在80-120目的明矾石粉。

实施例3

所述粘合剂以淀粉为主料,在淀粉中依次加入占其重量25%的霞石粉、30%的铝粉、4%的水铝英石和100%的水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其中,所述淀粉为白面粉、玉米面粉、绿豆粉或高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霞石粉和铝粉的粒径为80-120目,水铝英石的颗粒不大于0.5mm。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4%的粒径在80-120目的蒙脱石粉。

所述粘合剂中还含有占淀粉总重量2%的粒径在80-120目的明矾石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