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花蓝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9810阅读:2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釉料,具体涉及一种雪花蓝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极强。钧瓷以窑变为神,自然窑变是钧瓷艺术的精华所在,也是钧瓷赖以扬名四海,蜚声瓷林的珍奇之处。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则呈五光十色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穷的神奇,红利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且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

钧瓷的关键在于瓷釉,瓷釉在进行烧制后的窑变色彩决定了钧瓷的价值,白色的钧瓷有月白、鱼肚白、牙白、玉白等,蓝色的钧瓷有天蓝、湖蓝、粉蓝、宝石蓝、孔雀蓝。而河南禹州的钧窑为北方青瓷窑系,一般采用柴、煤、炭和天然气烧制,不同的烧制工艺产生的釉色变化也不同。而釉料的配方同样也是影响钧瓷成品外色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关键因素。目前,雪花蓝釉因其需要在青蓝中飘洒点点的雪片,对原料、施釉和烧成工艺要求都极高,很少有人能烧制出来,是一种珍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色自然、玉石质感和乳浊性强、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的雪花蓝釉,且生产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长石43-49份、石英17-23份、方解石13-19份、铜矿石3-5份、锑石1-2份、铁矿石1-2份、骨灰0.5-1.5份、木灰8-12份;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2-47份、石英12-18份、方解石15-21份、铜矿石2-4份、锡块1.5-2.5份、骨灰2.5-3.5份、木灰12-18份、铁矿石0.25-0.75份。

上述的雪花蓝釉,其中,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6份、石英20份、方解石16份、铜矿石4份、锑石1.5份、铁矿石1.5份、骨灰1份、木灰10份;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4.5份、石英15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3份、锡块2份、骨灰3份、木灰15份、铁矿石0.5份。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底釉釉浆和面釉釉浆的制备;

(2)施底釉;

(3)施面釉;

(4)烧成,烧成温度1270-1290℃。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底釉釉浆的质量浓度为54-55%,面釉釉浆的质量浓度为52-53%。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和步骤(3)中施底釉和施面釉的方法采用吹釉法。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施底釉具体的工艺为在坯体上吹步骤(1)中制得的底釉釉浆,形成斑点。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施面釉具体的工艺为在施过底釉的坯体上吹步骤(1)中制得的面釉釉浆。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面釉的厚度为0.5-0.7mm。

上述的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的烧成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①氧化焰阶段: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在氧化气氛下烧制,使温度在3-5h均匀升至920-980℃;②强还原焰阶段:在强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5-7h均匀升至1120-1180℃;③弱还原焰阶段: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3-5h均匀升至1270-1290℃;④冷却阶段: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

本发明中底釉釉料以黄长石、石英、方解石为主要成分,其中,黄长石中含有钾、钠,具有溶剂的作用,能够缩短烧成时间,增加钧瓷的透光度,提高坯体与釉层之间的结合力;石英的含量为二氧化硅,能够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减少釉的膨胀系数,提高釉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腐蚀性,而且石英能够被较多的易熔物cao、na2o、k2o、mgo熔融生成透明状石英玻璃,使釉面光亮,提高钧瓷的光泽度;方解石又称为钙石,主要是发挥助溶剂的作用,能够增加釉的硬度、耐磨度和抗腐蚀性,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增加釉色的光泽度和透明度,防治釉面龟裂和堆积;铜矿石是主要的着色剂,一般由cu、fe、s三种元素组成,在还原气氛下烧成,fe2+、fe3+、cu+、cu2+是主要的呈色离子;锑石主要来源于黑石头,锑的化合物锑白是优良的白色颜料,可作为一种着色剂,而且在冷却的时候,锑离子与氧气接触后能够阻碍气泡的继续生产;铁矿石是含有铁单质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凡是含有可经济利用的铁元素的矿石叫做铁矿石,铁矿石的种类很多,用于炼铁的主要有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和菱铁矿(feco3)等,是本发明中主要的着色剂;骨灰主要含有磷酸钙,是一种助溶剂,能够降低钧釉的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增加钧釉的乳浊性;木灰主要引入磷、钾、钙等元素,是良好的助溶剂,对釉浆有一定的悬浮性,可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和釉的高温粘度,同时具有乳浊性和对钧釉分相的促进作用。

面釉釉料以白长石、石英、方解石为主要成分,其中,长石属于硅酸盐矿物盐,其内部含有钾元素、钠元素和钙元素等,分为黄色、白色和红色等,是釉料的主要成分,具有溶剂作用,能够缩短烧成时间,增加钧瓷的透光度,提高坯体与釉层之间的结合力;石英的含量为二氧化硅,能够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减少釉的膨胀系数,提高釉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腐蚀性,而且石英能够被较多的易熔物cao、na2o、k2o、mgo熔融生成透明状石英玻璃,使釉面光亮,提高钧瓷的光泽度;方解石又称为钙石,主要是发挥助溶剂的作用,能够增加釉的硬度、耐磨度和抗腐蚀性,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增加釉色的光泽度和透明度,防治釉面龟裂和堆积;铜矿石是主要的着色剂,一般由cu、fe、s三种元素组成,在还原气氛下烧成,fe2+、fe3+、cu+、cu2+是主要的呈色离子;锡块中除了含有sn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pb元素,sn元素是一种乳浊剂和助色剂,pb元素同样也是一种助色剂,能够使月白颜色发色更白;骨灰主要含有磷酸钙,是一种助溶剂,能够降低钧釉的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增加钧釉的乳浊性;木灰主要引入磷、钾、钙等元素,是良好的助溶剂,对釉浆有一定的悬浮性,可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和釉的高温粘度,同时具有乳浊性和对钧釉分相的促进作用;铁矿石是含有铁单质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凡是含有可经济利用的铁元素的矿石叫做铁矿石,铁矿石的种类很多,用于炼铁的主要有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和菱铁矿(feco3)等,是本发明中主要的着色剂。本发明中使用的黄长石、石英、方解石、铜矿石、锑石、铁矿石、骨灰、木灰、白长石、锡块均来自禹州本地。

一般釉料中都需要含有适量的钾、钠、钙、硅几种元素,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钾钠含量过高,会增大膨胀系数,容易流釉,过低,减少膨胀系数,易裂片;钙含量过高,会导致釉面析晶失透,造成温度过窄,变化过少,并引起釉面吸烟,过少会引起釉面的龟裂和堆积;硅含量过高,会使膨胀系数过大,硬度过大,容易裂片,过少易流釉。在本发明底釉釉料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黄长石、石英、方解石、骨灰、木灰的含量,进而来控制钾、钠、钙、硅的含量,而添加适量的铜矿石、铁矿石、锑石三种矿物质作为着色剂,再与黄长石相配合,能够使烧制出的釉面呈现天青色;在本发明面釉釉料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白长石、石英、方解石、骨灰、木灰的含量,进而来控制钾、钠、钙、硅的含量,而添加适量的铜矿石、铁矿石两种矿物质作为着色剂,其中,fe元素的含量要严格控制,要少于1%,这样就能烧制出呈现白色的釉面,如果fe元素含量高,则烧制出的釉面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再与白长石相配合,烧制出的釉面呈现出月白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料配比及控制施釉和烧制工艺,先在坯体上吹底釉釉浆,然后再吹面釉釉浆,烧制出的雪花蓝釉,釉面呈现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的效果,且底釉和面釉中所使用的原料均为矿石,未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利用矿石中含有的多种发色物质进行发色,使釉面发色更自然,玉石质感和乳浊性强,成品率可达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3-49份、石英17-23份、方解石13-19份、铜矿石3-5份、锑石1-2份、铁矿石1-2份、骨灰0.5-1.5份、木灰8-12份;

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2-47份、石英12-18份、方解石15-21份、铜矿石2-4份、锡块1.5-2.5份、骨灰2.5-3.5份、木灰12-18份、铁矿石0.25-0.75份。

上述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底釉釉浆和面釉釉浆的制备;

①底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底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4-55%的釉浆;

②面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面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2-53%的釉浆;

(2)施底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底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上,形成斑点状;

(3)施面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面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步骤(2)施过底釉的坯体上,反复吹釉3-4次,使面釉的厚度为0.5-0.7mm;

(4)烧成,烧成温度1270-1290℃;

具体的烧成工艺如下:

①氧化焰阶段:施釉后的坯体装入匣钵后放入窑炉中,控制通气的烟囱匣板开放,窑顶天窗开放,使窑内处于氧化气氛下,并使窑内温度从室温在3-5h均匀升至920-980℃,在此过程中匣钵、坯体及窑内的水分以及釉内的有机物等排出,釉层开始熔化,釉表面呈未烧结的小颗粒状;

②强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920-980℃后,关闭天窗,烟道匣门关闭或者半开放,使窑内处于强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5-7h均匀升至1120-1180℃,此阶段釉层进一步熔化,釉面由多孔开始逐渐闭合,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

③弱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120-1180℃后,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3-5h均匀升至1270-1290℃,此阶段随着温度升高,釉层熔化成粘稠液体并由上而下流动,釉层的熔融使釉面变平,釉层形成玻璃体状;

④冷却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270-1290℃后,打开窑门,大量的氧气进入窑内,窑内呈氧化气氛,氧气对釉面氧化、冷却,釉色形成,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料配比及控制施釉和烧制工艺,先在坯体上吹底釉釉浆,然后再吹面釉釉浆,烧制出的雪花蓝釉,釉面呈现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的效果,且底釉和面釉中所使用的原料均为矿石,未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利用矿石中含有的多种发色物质进行发色,使釉面发色更自然,玉石质感和乳浊性强,成品率可达80%以上。

实施例2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6份、石英20份、方解石16份、铜矿石4份、锑石1.5份、铁矿石1.5份、骨灰1份、木灰10份;

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4.5份、石英15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3份、锡块2份、骨灰3份、木灰15份、铁矿石0.5份。

上述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底釉釉浆和面釉釉浆的制备;

①底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底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4%的釉浆;

②面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面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2%的釉浆;

(2)施底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底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上,形成斑点状;

(3)施面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面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步骤(2)施过底釉的坯体上,反复吹釉3-4次,使面釉的厚度为0.6mm;

(4)烧成,烧成温度1280℃;

具体的烧成工艺如下:

①氧化焰阶段:施釉后的坯体装入匣钵后放入窑炉中,控制通气的烟囱匣板开放,窑顶天窗开放,使窑内处于氧化气氛下,并使窑内温度从室温在4h均匀升至950℃,在此过程中匣钵、坯体及窑内的水分以及釉内的有机物等排出,釉层开始熔化,釉表面呈未烧结的小颗粒状;

②强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950℃后,关闭天窗,烟道匣门关闭或者半开放,使窑内处于强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6h均匀升至1150℃,此阶段釉层进一步熔化,釉面由多孔开始逐渐闭合,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

③弱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150℃后,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4h均匀升至1280℃,此阶段随着温度升高,釉层熔化成粘稠液体并由上而下流动,釉层的熔融使釉面变平,釉层形成玻璃体状;

④冷却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280℃后,打开窑门,大量的氧气进入窑内,窑内呈氧化气氛,氧气对釉面氧化、冷却,釉色形成,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料配比及控制施釉和烧制工艺,先在坯体上吹底釉釉浆,然后再吹面釉釉浆,烧制出的雪花蓝釉,釉面呈现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的效果,且底釉和面釉中所使用的原料均为矿石,未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利用矿石中含有的多种发色物质进行发色,使釉面发色更自然,玉石质感和乳浊性强,成品率可达85%以上。

实施例3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4份、石英17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4.5份、锑石2份、铁矿石1份、骨灰0.8份、木灰9份;

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6份、石英12份、方解石19份、铜矿石4份、锡块1.5份、骨灰2.5份、木灰14份、铁矿石0.6份。

上述雪花蓝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底釉釉浆和面釉釉浆的制备;

①底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底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5%的釉浆;

②面釉釉浆的制备:将上述面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混合,球磨,得到质量浓度为53%的釉浆;

(2)施底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底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上,形成斑点状;

(3)施面釉:将竹筒一端蒙以细纱,蘸取步骤(1)中制备出的面釉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步骤(2)施过底釉的坯体上,反复吹釉3-4次,使面釉的厚度为0.7mm;

(4)烧成,烧成温度1290℃;

具体的烧成工艺如下:

①氧化焰阶段:施釉后的坯体装入匣钵后放入窑炉中,控制通气的烟囱匣板开放,窑顶天窗开放,使窑内处于氧化气氛下,并使窑内温度从室温在5h均匀升至930℃,在此过程中匣钵、坯体及窑内的水分以及釉内的有机物等排出,釉层开始熔化,釉表面呈未烧结的小颗粒状;

②强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930℃后,关闭天窗,烟道匣门关闭或者半开放,使窑内处于强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7h均匀升至1120℃,此阶段釉层进一步熔化,釉面由多孔开始逐渐闭合,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

③弱还原焰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120℃后,在弱还原气氛下,使温度在5h均匀升至1290℃,此阶段随着温度升高,釉层熔化成粘稠液体并由上而下流动,釉层的熔融使釉面变平,釉层形成玻璃体状;

④冷却阶段:当窑内温度升至1290℃后,打开窑门,大量的氧气进入窑内,窑内呈氧化气氛,氧气对釉面氧化、冷却,釉色形成,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科学合理的原料配比及控制施釉和烧制工艺,先在坯体上吹底釉釉浆,然后再吹面釉釉浆,烧制出的雪花蓝釉,釉面呈现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的效果,且底釉和面釉中所使用的原料均为矿石,未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利用矿石中含有的多种发色物质进行发色,使釉面发色更自然,玉石质感和乳浊性强,成品率可达80%以上。

比较例1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4份、石英17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4.5份、锑石2份、铁矿石1份、骨灰0.8份、木灰9份;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6份、石英12份、方解石19份、铜矿石4份、锡块1.5份、骨灰2.5份、木灰14份、铁矿石0.6份。具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此例与实施例3相比,将面釉釉料中的白长石改为黄长石,制备出的釉面发黄色,成品率75%。

比较例2

一种雪花蓝釉,包括底釉和面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4份、石英17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4.5份、锑石2份、铁矿石1份、骨灰0.8份、木灰9份;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6份、石英18份、方解石19份、铜矿石4份、锡块1.5份、骨灰2.5份、木灰14份、铁矿石0.6份。具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此例与实施例3相比,增加了面釉釉料中石英的用量,烧制出的釉面易裂片,成品率只有72%。

比较例3

一种雪花蓝釉,其底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长石44份、石英17份、方解石18份、铜矿石4.5份、锑石2份、铁矿石1份、骨灰0.8份、木灰9份;其面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长石46份、石英12份、方解石19份、铜矿石4份、锡块1.5份、骨灰2.5份、木灰14份、铁矿石1份。具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此例与实施例3相比,增加了面釉中铁矿石的用量,烧制出的釉呈现青色中带蓝点,成品率只有70%。

本发明实施例4-25提供的雪花蓝釉底釉釉料的配方见表1-3。

表1

表2

表3

本发明实施例4-25提供的雪花蓝釉面釉釉料的配方见表4-6。

表4

表5

表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