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4993发布日期:2018-06-19 05:14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紫砂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宜兴紫砂器深受大众的青睐,其中,以紫砂茶壶和紫砂花盆更甚。目前,很多工匠都在对传统的紫砂器进行改进,或创造唯美的形状或设计华丽的雕刻,有些工匠想将古朴的玉石与紫砂进行结合,但是紫砂和玉的分子结构相去甚远,且两者本身也没有粘结功能,因此将两者进行结合设计一直只停留在设想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砂料浆注入模型浇注,待浇注完成20~40分钟后脱去模型,在室温通风状态下晾成干坯,晾干时间24~72小时;

(2)用铅笔在干坯表面依照玉片形状进行描画,依照描画形状用刻刀在干坯表面刨出描画形状大小、深度为2~5mm的凹面;

(3)清除凹面内粉末残渣后将干坯送入窑炉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500~700℃,烧制3~5小时,待一次烧制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烧制,提高温度至1050~1250℃,继续烧制6~8小时,待二次烧制完成后将半成品推出窑炉,自然冷却至室温;

(4)将凹面内涂覆一层不厚于2mm的粘结剂,并将玉片填入凹面后夹紧,加热至90~100℃,保持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持续加紧6~8小时。

此方法的另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和步骤(3)替换为将干坯直接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1050~1250℃,烧制8~10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采用激光雕刻方式在半成品表面依照玉片形状雕刻出深度为2~5mm的凹面。

其中,所述粘结剂为502胶水或509胶水。

上述两种方法主要针对在紫砂器皿表面镶嵌玉石,由于紫砂器皿与玉石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能在紫砂干坯表面先镶嵌玉石后高温烧制,而且粘结剂的熔点偏低,一旦高达上千度烧制将会熔化无法粘结,而多次烧结能使紫砂器皿表面形成两层质地不一的金相结构,使得玉石镶嵌时不破坏内层结构。

一种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砂料浆注入模型浇注,待浇注完成20~40分钟后脱去模型,在室温通风状态下晾成干坯,晾干时间24~72小时;

(2)在干坯表面用紫砂泥粘结若干圆柱状紫砂柱体,紫砂柱体高度不超过3cm,紫砂柱体表面设有若干槽道;

(3)将干坯送入窑炉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500~700℃,烧制3~5小时,待一次烧制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烧制,提高温度至1050~1250℃,继续烧制6~8小时,待二次烧制完成后将半成品推出窑炉,自然冷却至室温;

(4)将紫砂柱体外表面涂覆一层粘结剂,并将带有沉孔的玉质材料套入紫砂柱体,玉质材料的沉孔与紫砂柱体大小相配,然后将半成品与玉质材料夹紧,加热至90~100℃,保持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持续加紧6~8小时。

其中,所述粘结剂为502胶水或509胶水。

上述方法是针对紫砂器皿与玉石把手的结合而设计的,玉石把手需要受力,如果单纯依靠粘结剂的粘结时间一长也会与紫砂器皿脱离,因此把玉石和紫砂器皿设计成卯榫结构,提高玉石把手的受力,同时,作为榫头的紫砂柱体表面设计多条槽道,可以提高粘结剂的粘附,防止粘结剂因重力沉积在底部。

有益效果:本发明改变了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不能很好结合的现状,通过在紫砂器皿表面多次结烧形成凹面与玉质材料镶嵌或通过卯榫结构的设计将紫砂器皿与玉质材料结合,不仅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而且不破坏紫砂器皿的结构,达到相互协调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紫砂器皿表面镶嵌玉质材料的示意图;

图2为紫砂盖子顶部结合玉质材料的示意图;

图3为紫砂器皿周身结合玉质材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紫砂料浆注入模型浇注,待浇注完成20~40分钟后脱去模型,在室温通风状态下晾成干坯,晾干时间24~72小时;用铅笔在干坯表面依照玉片形状进行描画,依照描画形状用刻刀在干坯表面刨出描画形状大小、深度为2~5mm的凹面(如图1);清除凹面内粉末残渣后将干坯送入窑炉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500~700℃,烧制3~5小时,待一次烧制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烧制,提高温度至1050~1250℃,继续烧制6~8小时,待二次烧制完成后将半成品推出窑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凹面内涂覆一层不厚于2mm的粘结剂,并将玉片填入凹面后夹紧,加热至90~100℃,保持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持续加紧6~8小时。其中,粘结剂为502胶水或509胶水,夹紧装置可以为两根夹板、夹板两头用皮筋固定。

实施例2:

本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两次烧结改为一次烧结,控制烧制温度1050~1250℃,烧制8~10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采用激光雕刻方式在半成品表面依照玉片形状雕刻出深度为2~5mm的凹面。

实施例3:

将紫砂料浆注入杯盖或盆盖等盖子类模型浇注,待浇注完成20~40分钟后脱去模型,在室温通风状态下晾成干坯,晾干时间24~72小时;在干坯表面用紫砂泥粘结1个圆柱状紫砂柱体,紫砂柱体高度不超过3cm,紫砂柱体表面设有若干槽道(如图2);将干坯送入窑炉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500~700℃,烧制3~5小时,待一次烧制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烧制,提高温度至1050~1250℃,继续烧制6~8小时,待二次烧制完成后将半成品推出窑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将紫砂柱体外表面涂覆一层粘结剂,并将带有沉孔的玉质材料套入紫砂柱体,玉质材料的沉孔与紫砂柱体大小相配,然后将半成品与玉质材料夹紧,加热至90~100℃,保持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持续加紧6~8小时。

实施例4:

将紫砂料浆注入杯把或壶把或其他把手类模型浇注,待浇注完成20~40分钟后脱去模型,在室温通风状态下晾成干坯,晾干时间24~72小时;在干坯表面用紫砂泥粘结2个圆柱状紫砂柱体,紫砂柱体高度不超过3cm,紫砂柱体表面设有若干槽道(如图3);将干坯送入窑炉进行一次烧制,控制烧制温度500~700℃,烧制3~5小时,待一次烧制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烧制,提高温度至1050~1250℃,继续烧制6~8小时,待二次烧制完成后将半成品推出窑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将紫砂柱体外表面涂覆一层粘结剂,并将带有沉孔的玉质材料套入紫砂柱体,玉质材料的沉孔与紫砂柱体大小相配,然后将半成品与玉质材料夹紧,加热至90~100℃,保持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持续加紧6~8小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