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330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



背景技术: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或菌核性苗枯病,该病害为害泡桐、油茶、油桐、楸树等林木,是苗木和幼树根颈部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分布广泛。根颈部受害后皮层有褐色坏死现象。苗木受害后,影响养分及水分的吸收,导致生长不良。受害植株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形成病斑,严重时枝叶凋萎。在潮湿条件下,受害的根颈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在菌丝体间形成很多小菌核,小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变成茶褐色。菌丝可逐渐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因此泡桐白绢病也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在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白绢病的发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34-48份、秸秆25-28份、改性硅藻土10-12份、椰糠10-15份、蓖麻粕6-10份、壳聚糖4-6份、氮肥4-8份、磷肥1-3份、钾肥1-3份、中药粉0.8-1.2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粉由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粉重量配比为: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5-7:3-5:3-5:1-2:1-2。

优选地,所述秸秆选自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麻杆、大豆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氮肥选自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磷肥选自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钾肥为硫酸钾或氯化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复混肥,各种成份配比合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泡桐植株的生长,且加入的中药粉具有抑制白绢病病菌的作用,可以预防白绢病的发生,同时也为泡桐提供了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养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34份、秸秆25份、改性硅藻土10份、椰糠10份、蓖麻粕6份、壳聚糖4份、氮肥4份、磷肥1份、钾肥1份、中药粉0.8份。

所述的中药粉由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混合制成,具体重量配比为:5:3:3:1:1。

实施例2

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37份、秸秆26份、改性硅藻土10.5份、椰糠12份、蓖麻粕7份、壳聚糖4.5份、氮肥5份、磷肥1.5份、钾肥1.5份、中药粉0.9份。

所述的中药粉由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混合制成,具体重量配比为:5.5:3.5:3.5:1.4:1.4。

实施例3

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42份、秸秆27份、改性硅藻土11.5份、椰糠13份、蓖麻粕8份、壳聚糖5.5份、氮肥7份、磷肥2.5份、钾肥2.5份、中药粉1.1份。

所述的中药粉由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混合制成,具体重量配比为:5-7:3-5:3-5:1-2:1-2。

实施例4

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48份、秸秆28份、改性硅藻土12份、椰糠15份、蓖麻粕10份、壳聚糖6份、氮肥8份、磷肥3份、钾肥3份、中药粉1.2份。

所述的中药粉由穿心莲、艾叶、苍耳子、夹竹桃叶、甘草混合制成,具体重量配比为:5-7:3-5:3-5:1-2:1-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泡桐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兔粪34‑48份、秸秆25‑28份、改性硅藻土10‑12份、椰糠10‑15份、蓖麻粕6‑10份、壳聚糖4‑6份、氮肥4‑8份、磷肥1‑3份、钾肥1‑3份、中药粉0.8‑1.2份。本发明的复混肥,各种成份配比合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泡桐植株的生长,且加入的中药粉具有抑制白绢病病菌的作用,可以预防白绢病的发生,同时也为泡桐提供了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养分。

技术研发人员: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厚思品牌策划顾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