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17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两个以上石墨模具同时向下一工位推送的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3D曲面玻璃机的工作原理通常是预热-成型-冷却,当第一步预热完成后,再进入成型阶段。现有的曲面玻璃热压机中,各个石墨模具向前移动过程中,由于石墨模具与工作箱或者工作箱底板上的下加热板等直接接触,移动过程摩擦比较大,同时向前推送困难,而且摩擦过程中容易对石墨模具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机构,它解决多个石墨模具向前推送阻力大,摩擦容易造成损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移动机构,用于将两个以上石墨模具同时向下一工位推送,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板、滑动板、移动板、横向汽缸、纵向汽缸、推送汽缸、若干托料杆和两条平行的导轨,推动板与滑动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的托料杆,所述滑动板与移动板通过纵向滑动轴和纵向滑块活动连接;所述横向汽缸能够推动所有托料杆分别穿过移动板后伸入至各石墨模具底部,然后所述纵向汽缸能够驱动所有托料杆向上移动进而将石墨模具托起,所述推送汽缸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板、滑动板、托料杆同时沿所述两条平行的导轨移动进而将各石墨模具同时向后续工位逐一移动。

在对上述的移动机构改进方案中,所述托料杆一端固定在推动板上,另一端通过轴套连接件与滑动板活动连接,滑动板和移动板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托料杆能够同时穿过滑动板和向滑动板另一侧伸出,进而将石墨模具从底部托起。

在对上述的移动机构改进方案中,还包括两个导杆固定座,所述两条平行的导轨上下设置,且它们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导杆固定座上、移动板通过四个滑块活动安装在两条平行的导轨上、移动板的一端与推送汽缸连接,在推送汽缸作用下,移动板能够沿导轨来回移动。

在对上述的移动机构改进方案中,具有两个或以上的纵向汽缸,所述纵向汽缸一端通过汽缸连接块固定在移动板,另一端则固定在滑动板上。

在对上述的移动机构改进方案中,所述各石墨模具移动至下一工位后,所述纵向汽缸驱动滑动板以及滑动板上的托料杆相对移动板向下移动,将所述各石墨模具放下;所述横向汽缸驱动推动板及上面的托料杆水平向远离滑动板的方向移动,托料杆离开所述石墨模具的底部、最后所述推送汽缸驱动移动板沿所述两条导轨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对多个石墨模具同时向前移动,移动效率高,而且移动过程石墨模具底部等不会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某优选例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某应用了移动机构的曲面玻璃热压机的示意图(俯视);

图3为某应用了移动机构的曲面玻璃热压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某应用了移动机构的曲面玻璃热压机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前、后、左、右、上、下、X轴、Y轴等描述是为了方便表达和理解,根据附图及常规理解进行定义或描述,它们可以根据视角和摆放位置不同而对应同步改变。

参考图1,移动机构6,用于将工作箱7的底板上的石墨模具8同时依次推进,包括石墨模具8将从当前预热组件21移动至下一个预热组件21、从预热组件21移动至邻近的热压组件31、从当前的热压组件31移动至下一个热压组件31、从热压组件31移动至冷却组件41、从当前的冷却组件41移动至下一个冷却组件41。具体来说移动机构6包括移动板621、推动板611、若干托料杆612、滑动板613和两条平行的导轨622。其中滑动板613与推动板611平行设置,滑动板613与推动板611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的托料杆612。托料杆612一端固定在推动板611上,另一端通过轴套连接件614与滑动板613活动连接,托料杆612能够同时穿过滑动板613向滑动板613另一侧伸出,进而将石墨模具从底部托起。滑动板613与推动板611之间还设有两个横向汽缸63,横向汽缸63一端固定在推动板611,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板613。通过横向汽缸63能够推动滑动板613与推动板611互相靠近或远离(或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托料杆612在石墨模具底部的伸缩,实现石墨模具的托起或放下。两条平行的导轨622上下设置,且它们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固定座623上。移动板621通过四个滑块624活动安装在两条平行的导轨622上。移动板621的一端与推送汽缸连接,推送汽缸作用下,移动板621能够沿导轨622来回移动,进而完成各石墨模具的向下一工位的移动。滑动板613与移动板621活动连接,具体是移动板621上具有若干纵向滑动轴641,滑动板613通过纵向滑块642与移动板621上下活动连接。滑动板613与移动板621之间还设有若干纵向汽缸64。纵向汽缸64一端通过汽缸连接块固定在移动板621,另一端则固定在滑动板613。纵向汽缸64能够控制滑动板613以及滑动板613上的托料杆612等一起上下移动,进而当托料杆612插入石墨模具底部后,将石墨模具托起,以方便石墨模具的移动,避免石墨模具底部工作箱7底板的摩擦造成石墨模具的损坏。移动机构6工作时,首先横向汽缸63驱动推动板611及上面的托料杆612水平向滑动板613的方向移动,托料杆612穿过滑动板613和移动板621后伸入各石墨模具的底部;纵向汽缸64驱动滑动板613以及滑动板613上的托料杆612等相对移动板621向上移动,将各石墨模具同时托起;推送汽缸65驱动移动板621及移动板621连接在一起的如托料杆612、滑动板613等一起沿两条导轨622移动,使各石墨模具向下一工位移动;各石墨模具移动至下一工位后,纵向汽缸64驱动滑动板613以及滑动板613上的托料杆612等相对移动板621向下移动,将各石墨模具放下;横向汽缸63驱动推动板611及上面的托料杆612水平向远离滑动板613的方向移动,托料杆612离开石墨模具的底部;最后推送汽缸65驱动移动板621及移动板621连接在一起的如托料杆612、滑动板613等一起沿两条导轨622反向移动,使移动板621和托料杆612恢复至原工位位置,等待下一次的石墨模具的推送。通过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各石墨模具移动过程的阻力,提高移动的效率,同时也对石墨模具起保护作用。

参考2至4,应用了移动机构6的曲面玻璃热压机结构方案。如图所示,

曲面玻璃热压机包括送料装置1、预热机构2、热压机构3、冷却机构4、移动机构6、扒料装置5和工作箱7等。预热机构2、热压机构3、冷却机构4依次沿Y轴一字形排列;预热机构2各预热组件21的下加热体212和上加热体211、热压机构3各热压组件31的下压板312和上压板311、冷却机构4各冷却组件41的下冷却板412和上冷却板411内置于工作箱7内;工作箱7具有物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工作箱7的物料入口与送料装置1的出口对接、工作箱7的成品出口与扒料装置5入口对接,来自送料装置1的保护气到达并填充工作箱7将各预热组件21的下加热体212和上加热体211、热压机构3各热压组件31的下压板312和上压板311包围以防止其氧化。扒料装置5,用于将冷却机构4冷却后的石墨模具拉出,在扒料装置5进行成品回收或者进一步冷却后再回收。

其中:

预热机构2具有两组或以上的预热组件21。预热组件21包括下加热体212、上加热体211和运动件213,其中下加热板固定在工作箱7的底板上。上加热体211设置于运动件213的底部,运动件213能够驱动上加热体211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上加热体211与下加热体212的互相远离或靠近。其中,石墨模具8放置在下加热体212上面,运动件213驱动上加热体211向下运动使上加热体211与下加热体212将石墨模具8上下夹紧,进而对石墨模具8及内部的玻璃进行加热。某优选地,具有四个预热组件21一字形沿Y轴均匀分布。石墨模具8依次被预热组件21逐一加热后,最终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每个预热组件21能够同步动作,同时对到达预热组件21内的不同石墨模具8进行加热,以提高加热的效率。通过四个预热组件21,可以明显的提高加热的效率。其中假如对石墨模具8加热到特定的温度需要N秒,则同一个石墨模具8,每个预热组件21只需要对其加热N/4秒,这样不仅可以同时对多个石墨模具8预热,更形成流水线的预热工序。

热压机构3具有两组或以上的热压组件31。热压组件31包括下压板312、上压板311和驱动件313,其中下压板312固定在工作箱7的底板上。下压板312和上压板311内置电发热丝。上压板311设置于驱动件313的底部。驱动件313能够驱动上压板311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上压板311与下压板312之间的互相远离或靠近。其中,预热到热压温度的石墨模具8到达下压板312后,驱动件313驱动上压板311向下运动使上压板311与下压板312将石墨模具8上下挤压,进而使石墨模具8内的玻璃弯曲成型。某优选地,具有四或五个热压组件31一字形沿Y轴均匀分布。石墨模具8依次被热压组件31逐一挤压成型后,最终达到稳定的形状。每个热压组件31能够同步动作,同时对到达热压组件31内的不同石墨模具8进行挤压,以提高成型的效率,实现对同时对多个石墨模具8内的玻璃流水线的成型。

冷却机构4具有两组或以上的冷却组件41。冷却组件41包括位移件、下冷却板412和上冷却板411。其中下冷却板412固定在工作箱7的底板上。下冷却板412和上冷却板411内置水管或水流通道。上冷却板411设置于位移件的底部。位移件能够驱动上冷却板411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上冷却板411与下冷却板412之间的互相远离或靠近。其中,经过热压机构3热压成型后的石墨模具8到达下冷却板412后,位移件驱动上冷却板411向下运动使上冷却板411与下冷却板412将石墨模具8上下夹紧,进而使石墨模具8进行水冷降温。优选地,具有两个冷却组件41一字形沿Y轴均匀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个或某些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另外,以上文字描述未尽之处也可以参考图1至4的直接表达和常规的理解去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