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工艺施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520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制陶工艺施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陶工艺施釉系统。



背景技术:

瓷砖生产中,坯料表面粗燥,暗淡,看起来并不好看,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施釉,施釉时,不能对坯体全方位施釉,施釉后,在其底面和侧面的交汇处常常聚集有多余的流釉,这些流釉影响产品的质量,流釉在烧成的窑车上还会发生粘接,污染窑车,影响窑车的下一步使用,生产中清除这些流釉是采用的手工清除,非常麻烦,成本高,费劳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陶工艺施釉系统,该制陶工艺施釉系统施釉后,施釉均匀,面面俱到,外形美观,光滑而又明亮,栩栩如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陶工艺施釉系统,包括支撑座和传送带,传送带连接在两个转动轮上,该两个转动轮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传送带上方分别设置有喷釉装置和清釉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喷釉装置包括储釉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喷嘴,第一连接管下端与第二连连接管一端口相连,第二连连接管为三通管,该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铰接一活动臂,每个铰接点设有第一角度调节装置,每个活动臂的端部铰接有喷嘴,该铰接点设有第二调节装置,每个活动臂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上还设有感应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开关为红外线感应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感应开关为松下红外线感应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装置为调节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为调节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清釉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和清釉刷,清釉刷与传动机构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为曲柄连接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曲柄连接机构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曲柄一端由电机驱动转动,连杆两端分别与曲柄另一端和清釉刷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施釉后,施釉均匀,面面俱到,外形美观,栩栩如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制陶工艺施釉系统,包括支撑座1和传送带2,传送带2连接在两个转动轮上,该两个转动轮固定在支撑座1上,传送带2上方分别设置有喷釉装置3和清釉装置5。

喷釉装置3包括储釉箱、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接管33和喷嘴32,第一连接管34下端与第二连连接管33一端口相连,第二连连接管33为三通管,该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铰接一活动臂37,每个铰接点设有第一角度调节装置35,第一角度调节装置35用于控制第二连连接管33的这两个端口和活动臂37的角度,每个活动臂37的端部铰接有喷嘴32,该铰接点设有第二调节装置38,第二调节装置38用于控制活动臂37和喷嘴32之间的角度。每个活动臂37上设置有阀门36。

通过第一角度调节装置35和第二调节装置38,可以自由第二连连接管33与活动臂37、活动臂37和喷嘴32之间的角度。

喷嘴32上还设有感应开关31,当坯料胚体4接近喷嘴32的时候,感应开关31开启,即可自动开始喷洒,当感应开关31远离坯料胚体4一定距离后,喷嘴32关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一角度调节装置35为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装置38为调节螺母,第二连连接管33可以通过电机(该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与第一连接管34相对转动。

清釉装置5包括传动机构和清釉刷51,清釉刷51与传动机构相连。

传动机构为曲柄连接机构。

曲柄连接机构包括电机54、曲柄53和连杆52,曲柄53一端由电机54驱动转动,连杆52两端分别与曲柄53另一端和清釉刷51铰接,电机54驱动曲柄53转动,曲柄53的通过连杆52转换为清釉刷51的往复移动,从而将位于底面和侧面的交汇处的釉液清除。当清釉刷51往前移动到最前端时,正好到达刚涂完釉的坯料胚体4的底面和侧面的交汇处将流釉清走,然后往后退,后退到最后端,然后在向前移动到最前端,将下一刚涂完釉的坯料胚体4的底面和侧面的交汇处将流釉清走后往后退,从而将每一刚涂完釉的坯料胚体4的底面和侧面的交汇处的流釉清走。

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转换、转化、变化或替代,以及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