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293发布日期:2018-07-11 01:03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高频、高压放电原理产生臭氧,所以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取决于设备本身散热是否良好。在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是将发生器和电源安装在机箱内部,设备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是通过轴流风机给其散热,散热气流由轴流风机直接进入设备,流经发生器表面和臭氧电源的表面,从而带走其工作时所发出的热量。但是这种方式降温程度较低,且效率非常低,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得设备无法在地下泵房的潮湿环境和养殖场的污浊空气中长期稳定的运转,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包括机壳、工作台、降温腔和冷却腔,所述机壳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扇腔,该风扇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中部设有中心轴,该中心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机壳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机壳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降温腔,所述降温腔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所述降温腔的一侧设有潜水泵,该潜水泵的表面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贯穿冷却腔上表面并与螺旋管相连通设置,所述螺旋管的下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相接触设置,该螺旋管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冷却腔包括蒸汽室和冷凝室,所述螺旋管设置在蒸汽室的内部,且螺旋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接设置,该蒸汽室的上表面一端开设有方形的开口,所述蒸汽室的上方设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的内壁倾斜安装有冷凝板,所述冷凝室的一端与出水管的端部相连通设置,该出水管远离冷凝室的一端贯穿降温腔的上表面一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机壳为方形的壳体结构,该机壳的宽度与降温腔的长度相同,所述散热片至少有6块,且等间距设置在降温腔的内部,该降温腔的大小大于工作台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为方形的腔体结构,该工作台的长度与冷却腔的长度相同,所述通气孔至少有7个,且等间距设置在螺旋管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冷凝室与蒸汽室的面积相同,所述风扇的位置正对冷凝室的中部,所述冷凝板的数量至少有6块,且等间距倾斜设置在冷凝室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管径与导水管的管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机壳的内部设有降温腔和冷却腔,且降温腔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降温,冷却腔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冷却蒸汽水,有效的达到了降温的目的;

2、在机壳的内部上表面设有风扇,且风扇正对冷凝室的上方,加速蒸汽的液化;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散热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效果,同时加强了设备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螺旋管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工作台、3降温腔、4风扇腔、5电机、6中心轴、7风扇、8散热片、9潜水泵、10导水管、11螺旋管、12通气孔、13蒸汽室、14冷凝室、15出水管、16开口、17冷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流降温的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包括机壳1、工作台2、降温腔3和冷却腔,机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扇腔4,该风扇腔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中部设有中心轴6,该中心轴6远离电机5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扇7,机壳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机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降温腔3,降温腔3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8,降温腔3的一侧设有潜水泵9,该潜水泵9的表面安装有导水管10,导水管10贯穿冷却腔上表面并与螺旋管11相连通设置,螺旋管11的下表面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相接触设置,该螺旋管1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12,冷却腔包括蒸汽室13和冷凝室14,螺旋管11设置在蒸汽室13的内部,且螺旋管11的一端与出水管15相连接设置,该蒸汽室13的上表面一端开设有方形的开口16,蒸汽室13的上方设有冷凝室14,冷凝室14的内壁倾斜安装有冷凝板17,冷凝室14的一端与出水管15的端部相连通设置,该出水管15远离冷凝室14的一端贯穿降温腔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

进一步地,机壳1为方形的壳体结构,该机壳1的宽度与降温腔3的长度相同,散热片8至少有6块,且等间距设置在降温腔3的内部,该降温腔3的大小大于工作台2的大小。

进一步地,工作台2为方形的腔体结构,该工作台2的长度与冷却腔的长度相同,通气孔12至少有7个,且等间距设置在螺旋管11的上表面,冷凝室14与蒸汽室13的面积相同,风扇7的位置正对冷凝室14的中部,冷凝板17的数量至少有6块,且等间距倾斜设置在冷凝室14的内部,出水管15的管径与导水管10的管径相同。

使用原理:通过在机壳1的内部设有降温腔3和冷却腔,且降温腔3的内部设有散热片8,同时在降温腔3的一侧设有潜水泵9,潜水泵9通过导水管10将水输送至螺旋管11中,螺旋管11的上表面设有通气孔12,使得蒸汽直接进入至蒸汽室13中,再通过冷凝室14将蒸汽水液化呈水,在通过出水管15回流至降温腔3中,其中降温腔3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降温,冷却腔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冷却蒸汽水,有效的达到了降温的目的;在机壳1的内部上表面设有风扇7,且风扇7正对冷凝室14的上方,从而加速蒸汽的液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