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075发布日期:2018-07-24 21:3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制氧机。



背景技术:

医用制氧机是一种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设备,传统的医用制氧机通过管路与气源连接,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机内后,便会通过分子筛进行氮气吸附,从而收集氧气,而医用制氧机则通过气管与人体鼻部连接,分子筛收集的氧气则会在气压作用下顺着气管轨迹进入到人体鼻部内,令使用人员能够吸取到纯净的氧气,但这种输氧方式无法自动改变氧气的输送流量,若是使用人员无供氧需求时,则需要人工手动关闭气源,若是使用人员存在供氧需求时,则需要人工手动开启气源,一旦供氧不及时,极有可能对使用人员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医用制氧机输氧速度主要依靠气源的气压,若是气源压力不足时,输氧速度则会不可避免的自动降低,极有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使用人员的情况,在关键时刻,一旦输氧速度无法得到满足,使用人员身体机制极可能出现错乱,影响使用人员的健康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制氧机,它能够根据使用人员的呼吸频率自动调节输氧流量,使氧气量始终保持在最适应使用人员的状态下,且能避免供氧不及时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医用制氧机,包括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两侧固定有互为对称的分子筛;所述分子筛上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通气块,下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通气块;所述上通气块内设有与分子筛相贯通的上流道;所述下通气块内设有与分子筛相贯通的下流道;所述分子筛之间设有气缸主体;所述气缸主体外侧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盖合有与其相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外壁上设有一消音槽;所述消音槽槽底设有与气缸主体内部空间相贯通的通气孔;所述控制板上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一位于气缸主体内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连接有一压臂,压臂自由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气缸主体与下通气块之间设有缸体;所述活塞位于缸体内;所述缸体内部空间通过一输气孔与下流道相贯通;所述上流道一端端口与控制板相对,控制板与该端端口相对的位置设有感应元件;所述偏心轮连接有一位于压臂外侧的配重块。

所述下通气块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

所述消音槽内安装有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新型医用制氧机可通过感应元件自动感应使用人员呼吸频率,自动通过控制板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从而通过活塞运动的控制来调节出最佳的氧气输送压力,保证输氧效率以及输氧流量都最适合使用人员当前状态,且活塞增压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气压不足导致供氧不及时的情况,保证医用制氧机使用时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医用制氧机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医用制氧机的第二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医用制氧机的第三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制氧机,包括控制板1,所述控制板1两侧固定有互为对称的分子筛2;所述分子筛2上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通气块3,下方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通气块4;所述上通气块3内设有与分子筛2相贯通的上流道5;所述下通气块4内设有与分子筛2相贯通的下流道6;所述分子筛2之间设有气缸主体7;所述气缸主体7外侧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开口8;所述开口8处盖合有与其相匹配的盖体9;所述盖体9外壁上设有一消音槽10;所述消音槽10槽底设有与气缸主体7内部空间相贯通的通气孔11;所述控制板1上固定有一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电机轴1201连接有一位于气缸主体7内的偏心轮13;所述偏心轮13连接有一压臂14,压臂14自由端连接有活塞15;所述气缸主体7与下通气块4之间设有缸体16;所述活塞15位于缸体16内;所述缸体16内部空间通过一输气孔17与下流道6相贯通;所述上流道5一端端口与控制板1相对,控制板1与该端端口相对的位置设有感应元件18;所述偏心轮13连接有一位于压臂14外侧的配重块19。

所述下通气块4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20。

所述消音槽10内安装有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上流道5位于上通气块3外壁上的其中两个端口连接软管,然后将软管另一端连接至使用人员的鼻内,此时使用人员便能时刻接受氧气的输送,而使用人员一呼一吸间产生的呼吸频率则会形成独有的气流流动状态,该气体流动则会通过软管反应至上流道5内,最终被上流道5另一个端口位置的感应元件18感知到。

当感应元件18感知到使用人员需要氧气输送时,气源开始通过通气孔11输入气缸主体7内部空间内,驱动电机12同时开始运行,随着驱动电机12运行,驱动电机12的电机轴1201通过偏心轮13带动压臂14发生往复运动,压臂14的往复运动则会带动位于缸体16内的活塞15进行不断循环的活塞15运动,压臂14的每一次往复都会使气缸主体7内部空间内的气体源源不断的被输入至缸体16内,而活塞15的活塞运动则会进一步对气体进一步进行压送,使进入缸体16内的气体气压得到进一步提高,无需通过提高驱动电机12转速或是增大气源阀门开启程度,便能使气体气压得到充足的提高,保证输气时的气压,而配重块19的存在能够再次提高偏心轮13作用于压臂14上的压力,使气压始终得到提高,即使气源气压不足,也不会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

随着活塞15不断对缸体16内的气体进行压动,增压后的气体便会通过输气孔17进入到下流道,随之进入到下流道的气体便会分流至下通气块4的两侧,分别进入到两侧的分子筛2内,气体进入到分子筛2后,气体中的氮气则会被吸收,剩余氧气则会在气压作用下向着上通气块3涌去,最终流入上流道5内,并通过软管输送至使用人员鼻内,从而被使用人员吸取使用。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感应元件18自动感应使用人员呼吸频率,自动通过控制板1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从而通过活塞运动的控制来调节出最佳的氧气输送压力,保证输氧效率以及输氧流量都最适合使用人员当前状态,且活塞15增压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气压不足导致供氧不及时的情况,保证医用制氧机使用时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下通气块4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20,活塞15在做活塞运动时,气缸部分会产生能耗,从而产生热量,而散热片20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对热量进行散除,保证医用制氧机不会出现由于散热不及时导致损坏的情况。

消音槽10内安装有消音棉,当气源向着通气孔11进行输送气体产生气流噪音时,消音棉则会对噪音进行吸音,起到降噪的效果,提高医用制氧机的使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