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生物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7011发布日期:2018-06-08 21:0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废液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生物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数据显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500万亩,总产量保持在9000万吨。随着食品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数量及产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据行业数据测算,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量是马铃薯加工量的7倍,是马铃薯淀粉产量的20倍以上,所产生的废液已成为食品业中产量最大,污染最严重的废液之一。如何将马铃薯加工淀粉产生的废液合理消纳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举,是行业内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以减少马铃薯废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将马铃薯废液用于制备生物液体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生物液体肥,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马铃薯废液800-1200份,腐殖酸80-120份,酵母粉40-60份和复合功能菌剂1-3份。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液体肥还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稀土0.1-10份和中微量元素制剂1-20份;

优选地,所述生物液体肥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马铃薯废液900-1100份,腐殖酸90-110份,酵母粉45-55份,稀土0.1-5份、中微量元素制剂18-20份和复合功能菌剂1.5-2.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微量元素制剂包括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地,所述中微量元素制剂为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功能菌剂包括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地,所述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

优选地,复合功能中光合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2):(1-2):(1-2):(1-2)。

进一步的,所述腐殖酸为煤炭腐殖酸;

优选地,所述腐殖酸为褐煤腐殖酸;

优选地,所述腐殖酸为氨化褐煤腐殖酸。

进一步的,所述氨化褐煤腐殖酸主要由褐煤和碳酸氢铵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复合功能菌剂、任选的稀土和任选的中微量元素制剂混合均匀,进行好氧发酵,即得到生物液体肥。

进一步的,好氧发酵的时间为20-25天,好氧发酵的温度30-35℃。

进一步的,先将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任选的稀土和任选的中微量元素制剂先混合均匀,再加入复合功能菌剂混合均匀后,进行好氧发酵,制得生物液体肥;

优选地,生物液体肥进行密闭厌氧贮存。

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将马铃薯废液用于制备生物液体肥,减少了马铃薯废液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变废水为肥水,将马铃薯废液进行合理消纳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通过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和复合功能菌剂相互协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根、养根、护根、提高根系活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根系老化,延长促生长旺盛期,减少畸形果,提高优等果率,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蓬松性和保水性,抑制土传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中,马铃薯废液指的是马铃薯加工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

马铃薯废液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主要是马铃薯废液不仅日排放量很大,而且容易感染和变质,如何将马铃薯废液进行及时有效转化与利用,减少污染问题,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是难点。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主要由如下几种马铃薯废液处理方式:

(1)直接向河水和凸地排放,导致河流、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但这是国家环保法绝对禁止的;

(2)利用化学絮凝和生物技术工艺,在马铃薯废液中提取蛋白,以达到降低废液中COD(化学需氧量)值的目的。但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够,难以推广和普及;

(3)修建贮水池,并在池内安装储水袋,将马铃薯废液直接排入其中,达到暂时贮存的目的。

但是上述马铃薯废液的处理方法均无法达到将马铃薯合理消纳和合理利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将马铃薯废液用于制备生物液体肥。

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废液回收利用方法,将马铃薯废液用于制备生物液体肥,减少了马铃薯废液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变废水为肥水,将马铃薯废液进行合理消纳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马铃薯废液800-1200份,腐殖酸80-120份,酵母粉40-60份,中微量元素制剂15-25份和复合功能菌剂1-3份。

在本发明中,马铃薯废液中干物质含量为45-55g/L,以干物质计,其蛋白质含量为30-45%,糖类含量为30-40%,有机酸含量为3-5%,矿物质含量为15-25%,优选的,其蛋白质含量为33-41%,糖类含量为35%,有机酸含量为4%,矿物质含量为20%,是优质的肥料原料。

在本发明中,马铃薯废液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份数如为800、820、850、880、900、920、950、980、1000、1020、1050、1080或1200份。

腐殖酸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份数如为80、82、88、90、92、95、98、100、102、105、108、110、112、115、118或120份。

腐殖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其能够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质量等功能。

酵母粉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份数如为40、42、45、48、50、52、55、58或60份。

酵母粉是以淀粉、糖蜜以及味精、酒精等高浓度有机废液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液态通风培养酵母菌,并从其发酵醪中分离酵母菌体(不添加其他物质)经干燥后制得的产品。

酵母粉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60%,总养分(氮、磷和钾)不低于15.6%,且还富含多种蛋白质、黄腐酸和氨基酸等多种有益元素,是非常好的营养元素。

复合功能菌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份数如为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或3份。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通过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和复合功能菌剂相互协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根、养根、护根、提高根系活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根系老化,延长促生长旺盛期,减少畸形果,提高优等果率,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蓬松性和保水性,抑制土传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生物肥的原料还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稀土0.1-10份和中微量元素制剂1-20份。

通过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肥中加入稀土和中微量元素制剂以满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摄取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稀土指的是农用稀土,通过市售即可购买得到。

本发明采用的稀土采购于内蒙古天赐矿业有限公司。

稀土具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稀土中含有多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还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稀土的质量份数如为0.1、0.2、0.3、0.4、0.5、0.8、1、1.5、2、2.5、3、3.5、4、4.5、5、6、6.5、7、7.5、8、8.5、9、9.5或10份。

中微量元素制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份数如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微量元素制剂包括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地,中微量元素制剂为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的混合物。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各种营养,但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作物的产量。为了保证作物生长必需的中微量元素,需要在肥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保证土壤的肥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复合功能菌剂包括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上述复合功能菌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活性单位为20-25亿cfu/mL,优选为20亿cfu/mL。

光合菌能够有效地将液态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吸收,促进有机物循环,肥沃土壤。

乳酸菌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能够调节环境的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并能与其它有益微生物共生,对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进行发酵,转化为对动植物可利用的有效养分,抑制腐败类微生物、病原菌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达到降低恶臭气体的释放程度。

芽孢杆菌不仅保湿性强,有机质分解能力强,而且能够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起到抑菌防菌的作用。常用的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枯草菌素,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具有抑制病原菌或致病菌的活性物质,减少作物病害;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多种功能性酶,调节环境,改良土壤。

巨大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环境适应性强,能分泌高活性的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风,加速有机物料的降解腐熟。此外,巨大芽孢杆菌还具有高效解磷功能,为植物提供养分。

地衣芽孢杆菌具有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的功能,能够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功能性酶,产生抗活性物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胶质芽孢杆菌具有解磷、解钾和解硅的功能,并能分泌植物成长刺激素及多种酶,以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

放线菌能够分泌多种酶,降解木质纤维素成分,促进有机物料的降解腐熟,并能产生抗生素、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通过在生物液体肥中加入复合功能菌剂,以进一步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复合功能菌剂中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

通过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协同配合制成的复合功能菌剂,以进一步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复合功能菌剂中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2):(1-2):(1-2):(1-2)。

通过选用光合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协同配伍形成复合功能菌剂,菌种种类齐全,配伍合理,使得生物液体肥能够更好的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调整土壤孔隙度和透气性,使得农作物植株生长的更旺盛,产量更高。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功能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菌种选择:选择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作为功能菌种;

⑵复合与扩繁:将15%经过预处理的豆浆液,10%的糖蜜液添加65%的清水混合,植入20%复合功能菌种。通过密闭式液态反应釜搅拌系统,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后,进入密闭式免疫微生物菌种流程系统,进行激活、复壮和扩繁,制成复合功能菌液,技术指标参数20亿cfu/ml。

复合功能菌剂的主要作用为:以光合菌和乳酸菌为主导,利用其它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形成共生、共存和共同扩繁的关系。同时借助于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的高蛋白、多糖等全营养物质,利用复合功能菌的能量,强烈分解腐殖酸和中微量元素的营养成分,酿造成高品质生物液体肥;另外,复合功能菌进入发酵程序后,迅速与良性力量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而且能够形成适合于各种营养成分快速分解和转化的良好环境,能够产生大量易为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类、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等物质。起到加速盐碱化土壤的熟化程度,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功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腐殖酸为煤炭腐殖酸,优选地,腐殖酸为褐煤腐植酸;优选地,腐殖酸为氨化褐煤腐殖酸。

腐殖酸按照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殖酸、煤炭腐殖酸、水体腐殖酸和霉菌腐殖酸,选用煤炭腐殖酸,尤其是氨化褐煤腐殖酸时,其对土壤的改良更有效,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氨化褐煤腐殖酸具有如下功能和特性:

(1)改良和修复土壤:氨化褐煤腐植酸对不同类型的退化土壤,具有很好的调控、改良与修复功能。能够降低容重、改善土壤结构。尤其是能够促进土壤理化性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性能,消除或减轻土壤重金属和盐分浓度过高的毒害。

(2)增强有效养分和生物活性:氨化褐煤腐植酸具有很好的吸附、螯合、络合和氧化还原性能,不仅能够起到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微量补充的功效,而且能够提供充足的碳、氮元素供给土壤微生物。其本身含有酚羟基和醌基等活性基团,通过相互转化,从而促进微生物代谢及生长发育,增强微生物的活性。

(3)刺激作物生长:氨化褐煤腐殖酸通过氨化后有机链打开,分子变小成为游离状态,经与高蛋白和多糖的马铃薯废液有机融合,在复合功能菌强烈分解作用下,产生以腐殖酸和黄腐酸等为主要成分的促进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水和吸肥能力,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增强作物抗逆和抗病、增加分孽或分枝、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促进植物提早成熟。

通过将褐煤进行氨化形成氨化腐殖酸,使得氨化褐煤腐殖酸更易溶于水,被作物吸收,从而更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氨化褐煤腐殖酸主要由褐煤和碳酸氢铵制备而成。

氨化褐煤腐殖酸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将褐煤粉碎至120目以上的褐煤粉,将褐煤粉与碳酸氢铵按照质量比为3:2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调制到30-35%,在35-45℃密封状态下,经过40天即可达到氨化效果,制得氨化褐煤腐殖酸。

本发明所采用的褐煤中,有机质含量65-70%,腐殖酸含量40-45%,氮磷钾总养分1-1.5%。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褐煤与碳酸氢铵制备氨化褐煤腐殖酸,作为生物液体肥的原料,为褐煤的应用开发了一种新途径,能够有效促进褐煤资源的再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复合功能菌剂、任选的稀土和任选的中微量元素制剂混合均匀,进行好氧发酵,即得到生物液体肥。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好氧发酵的时间为20-25天,好氧发酵的温度为30-35℃。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好氧发酵的时间为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或25天。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好氧发酵的温度为30、30.5、31、31.5、32、32.5、33、33.5、34、34.5或35℃。

通过将好氧发酵的时间控制为20-25天,温度控制为30-35℃,将马铃薯废液全部分解,使其转化为水肥一体化的生物液体肥。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和中微量元素制剂先混合均匀,再加入复合功能菌剂混合均匀后,进行好氧发酵,制得生物液体肥;

优选地,生物液体肥进行密闭厌氧贮存。

在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任选的稀土和任选的中微量元素制剂先混合均匀,通过预混搅拌系统均匀植入发酵池,同时植入复合功能菌剂,并在发酵池的上部预留一定空间后,进行封闭,进入酿造程序;

(b)利用曝气系统定时对发酵池进行供氧,并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发酵池,并保持发酵温度保持在30-35℃之间,并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15时各供氧一次,每次30分钟;

(c)发酵20-25天后,经观察:发酵池中的有机物已基本分解,感官上发酵池中的液体呈黑色,可闻到乳酸的味道,即完成生物液体肥的制备,停止供氧;

(d)将生物液体肥转入储存罐进行密闭厌氧贮存,并在储存罐设置专门通气孔,用于定时排气。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铃薯废液800份、氨化褐煤腐殖酸120份、酵母粉40份,复合功能菌剂1份;其中,马铃薯废液为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活性单位为20亿cfu/mL,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2:2: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铃薯废液1200份、氨化褐煤腐殖酸80份、酵母粉60份,复合功能菌剂3份;其中,马铃薯废液为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活性单位为20亿cfu/mL,且四者的质量比为2:1: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铃薯废液1100份、氨化褐煤腐殖酸90份、酵母粉55份,中微量元素制剂18份,稀土2份,复合功能菌剂2.5份;其中,马铃薯废液为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微量元素制剂为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的混合物,稀土购置于内蒙古天赐矿业有限公司,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活性单位为20亿cfu/mL,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1:1: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铃薯废液900份、氨化褐煤腐殖酸110份、酵母粉45份,中微量元素制剂19.9份,稀土1份,复合功能菌剂1.5份;其中,马铃薯废液为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微量元素制剂为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的混合物,稀土购置于内蒙古天赐矿业有限公司,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活性单位为20亿cfu/mL,且四者的质量比为2:2:1: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铃薯废液1000份、氨化褐煤腐殖酸100份、酵母粉50份,中微量元素制剂19份,稀土1份,复合功能菌剂2份;其中,马铃薯废液为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微量元素制剂为硅、镁、钙、硫、铁、锰、锌、铜、钼、硼和硒的混合物,稀土购置于内蒙古天赐矿业有限公司,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活性单位为20亿cfu/mL,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1:1: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是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复合功能菌剂中,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3:1:4:6。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复合功能菌剂为光合菌和乳酸菌的混合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复合功能菌剂为乳酸菌和放线菌的混合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复合功能菌剂为乳酸菌、光合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实施例1-9提供的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其均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a)先将马铃薯废液、氨化褐煤腐殖酸、酵母粉和中微量元素制剂先混合均匀,再加入复合功能菌剂混合均匀后,通过预混搅拌系统均匀植入发酵池,同时植入复合功能菌剂,并在混合物的上部预留40cm空间,进行封闭,进入酿造程序;

(b)利用曝气系统定时对发酵池进行供氧,并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发酵池,并保持发酵温度保持在30-35℃之间,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15时各供氧一次,每次30分钟;

(c)发酵25天后,经观察:发酵池中的有机物已基本分解,感官上发酵池中的液体呈黑色,可闻到乳酸的闻到,即完成生物液体肥的制备,停止供氧。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未加入复合功能菌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未加入氨化褐煤腐殖酸。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液体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未加入酵母粉。

上述对比例1-5提供的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5,在此不再赘述。

试验例1

将上述实施例1-9和对比例1-3提供的生物液体肥进行检测,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生物液体肥技术指标表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9提供的生物液体肥有机质含量超过32%,有效活菌数在0.8亿/g以上,总养分大于6%,杂菌率小于8.5%,PH值在6-8之间,有效期为15个月,符合国家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15标准。

试验例2

以山东省泰安县为试验点,试验点内选取13块草莓种植试验田,分别为试验田1-13,每块试验田的面积为10亩,其中,实施例1-9提供的生物液体肥分别喷施入试验田1-9,对比例1-3提供的生物液体肥分别施入试验田10-12,试验田13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施肥,试验田1-12分别在草莓播种生长全周期通过冲施灌溉方式进行四次施肥,施入量均为每次120kg/亩,按时进行草莓的采收,并对草莓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草莓性能指标检测表

从表2试验田1-9与试验田13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在草莓种植试验田中施入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其单株果实数、单果重和优果率显著提高,采果期显著延长,产量提升,这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通过改善土壤肥力、蓬松性和保水性,不仅能够延长促生长旺盛期,减少畸形果,提高优等果率,同时还能抑制土传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试验田1-9与试验田10-12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液体肥通过马铃薯废液、腐殖酸、酵母粉、复合功能菌剂、任选的稀土和任选的中微量元素制剂相互协同,使得单株果实数、单果重和优果率显著提高,采果期显著延长,产量显著提升。

通过试验田1-5与试验田6-9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采用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作为复合功能菌剂,且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2):(1-2):(1-2):(1-2),使得株果实数、单果重和优果率更高,采果期更长,产量更大。

通过试验田3-5与试验田1-2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在生物液体肥中加入稀土和中微量元素制剂,更适合草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草莓增产幅度更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