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分析盒的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2934发布日期:2019-01-08 20:3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采用分析盒的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营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分析盒的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进行回收与再利用时,需要用到多种工作装置,以往的工作人员在对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进行回收与再利用时,需要用到传统的回收与再利用装置来共同完成对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的充分研究与利用,传统的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进行回收与再利用装置设备不健全,需要在利用与研究死亡植物时利用多种装置进行工作,浪费了人力物力,工作人员无法独立高效的完成对死亡植物剩余营养的回收与再利用,而且传统死亡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大都采用传统工作手段,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和资源,严重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进行回收与再利用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的死亡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死亡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主体,在主体前侧设有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前侧设有容纳槽门框,容纳槽门框前侧设有透明玻璃门,透明玻璃门上侧设有扣连环,挂钩通过连接线绳与扣连环连接,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内部设有营养液储放筒,营养液储放筒上侧设有注入管,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左侧设有样本植物递入口,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右侧设有散热百叶窗,散热百叶窗上侧设有启动按钮安放孔,启动按钮安放孔内侧设有启动按钮,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上侧设有储物抽屉,储物抽屉前侧设有橡胶把手,储物抽屉右侧设有电量显示表,储物抽屉左侧设有条形孔,条形孔内侧设有电源控制杆,电源控制杆上侧设有绝缘手把,主体上侧设有显示器,显示器前侧壁设有显示器开关键,显示器前侧设有智能触摸板,智能触摸板前侧设有操作台护垫,显示器左侧设有可拆卸底板,可拆卸底板上侧设有立体支柱,立体支柱上侧设有样本培养筒,样本培养筒上侧设有样本倒入口;

样本培养筒内部设有导温板,导温板上侧设有试管存放槽,控制盒通过安全导线与导温板连接;

可拆卸底板前侧设有多功能盒,多功能盒上侧设有工具暂放槽,多功能盒前侧设有消毒棉存放盘,显示器右侧设有培养液沉淀筒,培养液沉淀筒前侧壁设有窥探口,窥探口上侧设有吸液盒控制键,培养液沉淀筒右侧设有液体分离瓶,液体分离瓶上侧设有分流管;

培养液沉淀筒内部设有半圆挡板,半圆挡板下侧设有集装筒,集装筒下侧设有硬质水管,硬质水管下侧设有液体流转筒,吸液盒通过软性导管与液体流转筒连接;

培养液沉淀筒前侧设有助力筒安放孔,助力筒安放孔内部设有助力筒,助力筒上侧设有助力筒手提把,主体右侧设有推手把,推手把下侧设有投放门门框,投放门通过合页与投放门门框连接,投放门门框下侧设有电源导线,电源导线右侧设有方形插头,主体下侧设有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杆右侧设有止步踏板,固定连接杆下侧设有滚轮安装架,滚轮安装架下侧设有滚轮;

主体内部设有营养液回收筒,营养液回收筒右侧设有推拉门;

营养液回收筒内部设有线路容装筒,线路容装筒上侧设有转轴,转轴右侧设有搅拌扇叶,转轴上侧设有密封塞,密封塞上侧设有悬浮推筒;

营养液回收筒后侧设有变压盒,变压盒上侧设有电能显示灯,变压盒下侧设有电流缓冲线,营养液回收筒前侧设有小型发动机,菱形垫片通过牵制杆与小型发动机连接,营养液回收筒左侧设有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前侧设有传送门,传送门前侧设有传送托板;

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内部设有样本放置筒,数据交换盒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样本放置筒连接,数据交换盒右侧设有数据储存筒,样本放置筒后侧设有弧形环绕罩,弧形环绕罩前侧设有感应口,样本放置筒上侧设有红外线探头,红外线探头上侧设有伸缩筒,伸缩筒上侧设有伸缩筒安装板。

作为优选,所述样本植物递入口上侧设有温度感应片。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器下侧设有海绵垫。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器后侧设有支架杆。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分离瓶左侧设有液体分离瓶固定架。

作为优选,所述推手把上侧设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安装架前侧设有滚轮转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导线上侧设有指令导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植物剩余营养液的回收和再利用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智能准确,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样本培养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培养液沉淀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营养液回收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2: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3:容纳槽门框,4:透明玻璃门,5:扣连环,6:挂钩,7:连接线绳,8:营养液储放筒,9:注入管,10:样本植物递入口,11:散热百叶窗,12:启动按钮安放孔,13:启动按钮,14:储物抽屉,15:橡胶把手,16:电量显示表,17:条形孔,18:电源控制杆,19:绝缘手把,20:显示器,21:显示器开关键,22:智能触摸板,23:操作台护垫,24:可拆卸底板,25:立体支柱,26:样本培养筒,27:样本倒入口,28:导温板,29:试管存放槽,30:控制盒,31:安全导线,32:多功能盒,33:工具暂放槽,34:消毒棉存放盘,35:培养液沉淀筒,36:窥探口,37:吸液盒控制键,38:液体分离瓶,39:分流管,40:半圆挡板,41:集液筒,42:硬质水管,43:液体流转筒,44:吸液盒,45:软性导管,46:助力筒安放孔,47:助力筒,48:助力筒手提把,49:推手把,50:投放门门框,51:投放门,52:合页,53:电源导线,54:方形插头,55:固定连接杆,56:止步踏板,57:滚轮安装架,58:滚轮,59:营养液回收筒,60:推拉门,61:线路容装筒,62:转轴,63:搅拌扇叶,64:密封塞,65:悬浮推筒,66:变压盒,67:电能显示灯,68:电流缓冲线,69:小型发动机,70:菱形垫片,71:牵制杆,72: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73:传送门,74:传送托板,75:样本放置筒,76:数据交换盒,77:数据传输线,78:数据储存筒,79:弧形环绕罩,80:感应口,81:红外线探头,82:伸缩筒,83:伸缩筒安装板,84:温度感应片,85:海绵垫,86:支架杆,87:液体分离瓶固定架,88:防滑纹,89:滚轮转动杆,90:指令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死亡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死亡植物营养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主体1,在主体1前侧设有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前侧设有容纳槽门框3,容纳槽门框3前侧设有透明玻璃门4,透明玻璃门4上侧设有扣连环5,挂钩6通过连接线绳7与扣连环5连接,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内部设有营养液储放筒8,营养液储放筒8上侧设有注入管9,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左侧设有样本植物递入口10,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右侧设有散热百叶窗11,散热百叶窗11上侧设有启动按钮安放孔12,启动按钮安放孔12内侧设有启动按钮13,营养液储放筒容纳槽2上侧设有储物抽屉14,储物抽屉14前侧设有橡胶把手15,储物抽屉14右侧设有电量显示表16,储物抽屉14左侧设有条形孔17,条形孔17内侧设有电源控制杆18,电源控制杆18上侧设有绝缘手把19,主体1上侧设有显示器20,显示器20前侧壁设有显示器开关键21,显示器20前侧设有智能触摸板22,智能触摸板22前侧设有操作台护垫23,显示器20左侧设有可拆卸底板24,可拆卸底板24上侧设有立体支柱25,立体支柱25上侧设有样本培养筒26,样本培养筒26上侧设有样本倒入口27。

如图2所示,样本培养筒26内部设有导温板28,导温板28上侧设有试管存放槽29,控制盒30通过安全导线31与导温板28连接。

如图1所示,可拆卸底板24前侧设有多功能盒32,多功能盒32上侧设有工具暂放槽33,多功能盒32前侧设有消毒棉存放盘34,显示器20右侧设有培养液沉淀筒35,培养液沉淀筒35前侧壁设有窥探口36,窥探口36上侧设有吸液盒控制键37,培养液沉淀筒35右侧设有液体分离瓶38,液体分离瓶38上侧设有分流管39。

如图3所示,培养液沉淀筒35内部设有半圆挡板40,半圆挡板40下侧设有集液筒41,集液筒41下侧设有硬质水管42,硬质水管42下侧设有液体流转筒43,吸液盒44通过软性导管45与液体流转筒43连接。

如图1所示,培养液沉淀筒35前侧设有助力筒安放孔46,助力筒安放孔46内部设有助力筒47,助力筒47上侧设有助力筒手提把48,主体1右侧设有推手把49,推手把49下侧设有投放门门框50,投放门51通过合页52与投放门门框50连接,投放门门框50下侧设有电源导线53,电源导线53右侧设有方形插头54,主体1下侧设有固定连接杆55,固定连接杆55右侧设有止步踏板56,固定连接杆55下侧设有滚轮安装架57,滚轮安装架57下侧设有滚轮58。

如图4所示,主体1内部设有营养液回收筒59,营养液回收筒59右侧设有推拉门60。

如图5所示,营养液回收筒59内部设有线路容装筒61,线路容装筒61上侧设有转轴62,转轴62右侧设有搅拌扇叶63,转轴62上侧设有密封塞64,密封塞64上侧设有悬浮推筒65。

如图4所示,营养液回收筒59后侧设有变压盒66,变压盒66上侧设有电能显示灯67,变压盒66下侧设有电流缓冲线68,营养液回收筒59前侧设有小型发动机69,菱形垫片70通过牵制杆71与小型发动机69连接,营养液回收筒59左侧设有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72,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72前侧设有传送门73,传送门73前侧设有传送托板74。

如图6所示,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72内部设有样本放置筒75,数据交换盒76通过数据传输线77与样本放置筒75连接,数据交换盒76右侧设有数据储存筒78,样本放置筒75后侧设有弧形环绕罩79,弧形环绕罩79前侧设有感应口80,样本放置筒75上侧设有红外线探头81,红外线探头81上侧设有伸缩筒82,伸缩筒82上侧设有伸缩筒安装板83。

在进行对死亡植物的剩余营养进行回收与再利用时,可先插上方形插头54将装置接入电源,然后打开投放门51,将需要回收的植物营养液通过投放门51倒入营养液回收筒59,利用小型发动机69带动转轴62转动,利用转轴62带动搅拌扇叶63转动对死亡植物剩余的营养液进行回收,通过按下吸液盒控制键37启动吸液盒44,通过吸液盒44对营养液进行吸取,通过集液筒41对营养液进行装瓶,通过液体分离瓶38对营养液进行分离,通过样本植物递入口10将样本植物送入植物营养成分分析盒72,通过伸缩筒82进行自动调节,通过红外线探头81对样本植物进行分析与检测,通过感应口80将数据导入数据交换盒76,通过数据存储筒78对所得数据进行暂时保存,通过推动滚轮58可以方便装置的移动,通过止步踏板56可以固定装置即可。

所述样本植物递入口10上侧设有温度感应片84。这样设置,可以节约操作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的使用。

所述显示器20下侧设有海绵垫85。这样设置,可以对显示器20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显示器20的损坏。

所述显示器20后侧设有支架杆86。这样设置,可以对显示器20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显示器20因装置的移动不牢固。

所述液体分离瓶38左侧设有液体分离瓶固定架87。这样设置,可以巩固液体分离瓶38,防止液体分离瓶38的掉落。

所述推手把49上侧设有防滑纹88。这样设置,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在推动装置时出现手滑现象。

所述滚轮安装架57前侧设有滚轮转动杆89。这样设置,可以辅助滚轮进行快速的转动,能够起到加速的作用。

所述安全导线31上侧设有指令导片90。这样设置,可以加速指令的传播速度,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