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3674发布日期:2018-11-07 20:1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以磷矿石为原料生产湿法磷酸磷肥时产生的含氟气体,大部分经水吸收处理后得到氟硅酸。回收利用这部分氟硅酸,不仅有利于治理氟污染,而且有利于萤石资源的保护,更有利于氟资源的有效利用。理想的方法是将氟硅元素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氟硅产品,如氟化氢、氟硅酸铵、白炭黑或硅酸盐等,提高利用水平。但现有制备氟硅酸铵的装置中,循环液容易掺杂在析出的结晶中排出装置外,造成循环液的大量浪费,使得制备成本升高,且使得结晶的处理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包括沉降箱,沉降箱的下部为锥形结构,沉降箱的底面固定连接下料管的上端,下料管与沉降箱内部相通,沉降箱的下方设有半球形壳,半球形壳的上部开口,半球形壳的底面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与半球形壳内部相通,下料管从安装孔内穿过,且下料管的外周与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沉降箱的内壁底面开设数个通孔,通孔均匀分布于沉降箱的内壁底面上,通孔均与半球形壳内部相通,沉降箱的下部一侧固定连接出液管的一端,出液管与沉降箱内部相通,出液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流泵连接石墨换热器的进口端,半球形壳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固定连接,软管分别同时与出液管、半球形壳内部相通,沉降箱的内壁顶面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朝下且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上端,搅拌轴的下端为锥形结构且位于下料管内,搅拌轴的上部外周固定连接数个搅拌棒的一端,搅拌轴的下部外周固定安装螺旋叶片。

如上所述的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所述的沉降箱的外周固定连接环形板的内壁,环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半球形壳的顶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所述的下料管的内壁开设数个斜孔,斜孔均匀分布于下料管的内壁,且斜孔分别同时与内侧对应的通孔内部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所述的下料管和半球形壳之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沉降箱内充入反应液和闪蒸后的溶液,每个通孔内设有开关阀,此时通孔处于闭合状态,通过搅拌棒对混合后的液体进行搅拌,能够使之混合更加均匀,混合后的液体沉降析出晶体后形成循环液,循环液通过出液管和轴流泵进入石墨换热器,此时打开通孔,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通过通孔进入半球形壳内,通过半球形壳对晶体中的循环液进行收集,收集起来的循环液通过软管进入出液管内,继而进入石墨换热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析出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的收集,析出晶体位于沉降箱的底部,出液管位于析出晶体的上方,析出的晶体不会阻碍循环液进入出液管内,从而能够保证循环液进入石墨换热器的高效率,且析出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能够被半球形壳收集起来,避免这些循环液通过下料管排出沉降箱,从而避免造成循环液的浪费,且能够降低析出结晶的处理成本,收集起来的循环液通过软管连接至出液管,通过轴流泵即可将循环液输送至下一反应装置内,无需另设动力输送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本装置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本装置安置,螺旋叶片跟随搅拌轴同步转动,能够避免析出晶体堵塞在下料管内,析出晶体通过下料管排出沉降箱时比较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制备高纯氟硅酸铵的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沉降箱1,沉降箱1的下部为锥形结构,沉降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下料管2的上端,下料管2与沉降箱1内部相通,沉降箱1的下方设有半球形壳3,半球形壳3的上部开口,半球形壳3的底面开设安装孔4,安装孔4与半球形壳3内部相通,下料管2从安装孔4内穿过,且下料管2的外周与安装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沉降箱1的内壁底面开设数个通孔5,通孔5均匀分布于沉降箱1的内壁底面上,通孔5均与半球形壳3内部相通,沉降箱1的下部一侧固定连接出液管6的一端,出液管6与沉降箱1内部相通,出液管6的另一端通过轴流泵连接石墨换热器的进口端,半球形壳3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软管7的一端,软管7的另一端与出液管6固定连接,软管7分别同时与出液管6、半球形壳3内部相通,沉降箱1的内壁顶面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朝下且固定连接搅拌轴8的上端,搅拌轴8的下端为锥形结构且位于下料管2内,搅拌轴8的上部外周固定连接数个搅拌棒9的一端,搅拌轴8的下部外周固定安装螺旋叶片10。沉降箱1内充入反应液和闪蒸后的溶液,每个通孔5内设有开关阀,此时通孔5处于闭合状态,通过搅拌棒9对混合后的液体进行搅拌,能够使之混合更加均匀,混合后的液体沉降析出晶体后形成循环液,循环液通过出液管6和轴流泵进入石墨换热器,此时打开通孔5,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通过通孔5进入半球形壳3内,通过半球形壳3对晶体中的循环液进行收集,收集起来的循环液通过软管7进入出液管6内,继而进入石墨换热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析出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的收集,析出晶体位于沉降箱1的底部,出液管6位于析出晶体的上方,析出的晶体不会阻碍循环液进入出液管6内,从而能够保证循环液进入石墨换热器的高效率,且析出晶体中掺杂的循环液能够被半球形壳3收集起来,避免这些循环液通过下料管2排出沉降箱1,从而避免造成循环液的浪费,且能够降低析出结晶的处理成本,收集起来的循环液通过软管7连接至出液管6,通过轴流泵即可将循环液输送至下一反应装置内,无需另设动力输送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本装置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本装置安置,螺旋叶片10跟随搅拌轴8同步转动,能够避免析出晶体堵塞在下料管2内,析出晶体通过下料管2排出沉降箱1时比较顺畅。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沉降箱1的外周固定连接环形板11的内壁,环形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半球形壳3的顶面。该结构能够避免外界灰尘等进入循环液内,且杜绝循环液与空气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所收集的循环液的质量。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下料管2的内壁开设数个斜孔12,斜孔12均匀分布于下料管2的内壁,且斜孔12分别同时与内侧对应的通孔5内部相通。下料管2内的循环液能够通过斜孔12进入通孔5内,从而能够提高循环液的收集率,避免浪费循环液。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下料管2和半球形壳3之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通过粘胶将下料管2和半球形壳3之间连接起来,能够保证下料管2和半球形壳3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防止循环液渗入下料管2和半球形壳3之间的缝隙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