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保温镀膜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213发布日期:2019-06-13 11:3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保温镀膜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保温镀膜玻璃,属于镀膜玻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镀膜玻璃在汽车及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镀膜玻璃通常具有透光率高、反射率低,过滤紫外线及夹层成像等特点。

但现有技术中的镀膜玻璃由于膜层及结构设置不够合理,透光率、反射率及夹层成像率等指标不符合需要,且由于镀膜玻璃生产完之后在搬运、安装等步骤中,发生碰撞容易损坏和划伤。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保温镀膜玻璃,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热保温镀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上端面中部加工呈中空槽结构,环绕所述中空槽四周加工有若干圆柱形腔孔,所述中空槽内设有第一镀膜层;

所述第二玻璃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玻璃完全相同,所述第一玻璃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玻璃的下端面对应设置且通过热熔融方式对接成型;

所述第二玻璃的上表面和第一玻璃的下表面均设有第二镀膜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镀膜层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氮化硅镀膜层、镍铬合金镀膜层及银镀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镀膜层由上往下依次包括ITO层、 Ag层、Ti层、TIOx层和Si3N4层,且在所述ITO层上设有厚度为5-20μ m的PET聚酯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边缘侧壁上加工有若干三角锥状腔孔,且在所述三角锥状腔孔内填充有隔热物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1)镀膜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透光率、反射率及夹层成像率的指标。

(2)中空结构和腔孔结构的设计,使得镀膜玻璃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和隔热效果。

(3)膜的结构设计使其表面不容易污染和划伤,提高膜的缓冲性能,提高了对镀膜玻璃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保温镀膜玻璃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保温镀膜玻璃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镀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镀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热保温镀膜玻璃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保温镀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10和第二玻璃 20,第一玻璃10上端面中部加工呈中空槽1结构,环绕中空槽1四周加工有若干圆柱形腔孔2,中空槽1内设有第一镀膜层30;第二玻璃20的结构与第一玻璃10完全相同,第一玻璃10的上端面与第二玻璃20的下端面对应设置且通过热熔融方式对接成型,进而形成一个整体的镀膜玻璃结构,其中空槽1具有非常好的保温功能、且中空槽1呈真空状态,相互之间吸附的非常紧密,进而形状强度非常高的中空玻璃结构;第二玻璃20的上表面和第一玻璃10的下表面均设有第二镀膜层40。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第一镀膜层30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氮化硅镀膜层 31、镍铬合金镀膜层32及银镀膜33,提高了透光率、夹层成像率的指标。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第二镀膜层40由上往下依次包括ITO层41、Ag 层42、Ti层43、TIOx层44和Si3N4层45,且在ITO层41上设有厚度为 5-20μm的PET聚酯薄膜46,提高了透光率、反射率的指标,且PET聚酯薄膜46可使其表面不容易污染和划伤。

具体地,所述第一玻璃10和第二玻璃20的边缘侧壁上加工有若干三角锥状腔孔3,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强的原理,增强镀膜玻璃层的支撑强度,且在三角锥状腔孔3内填充有隔热物料,提高镀膜玻璃的隔热功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