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9111发布日期:2019-12-17 16: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玻璃板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于汽车窗等的玻璃板中形成孔(包括凹部和通孔)的玻璃板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这类玻璃板开孔装置包括:孔形成头部、支承台、转动装置和搬运装置,孔形成头部用于在玻璃板的特定部位形成通孔,支承台具有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用于支承要通过该孔形成头部在其中形成通孔的玻璃板,转动装置用于使支承台的支承表面相对于孔形成头部转动,以便将玻璃板的特定部位设置在允许通过孔形成头部形成通孔的位置,搬运装置用于将要在其中形成通孔的玻璃板搬入到支承台上并将在其中形成通孔后的玻璃板从支承台搬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4-351655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用这种玻璃板开孔装置的话,由于要将玻璃板将一次一块地搬运到支承台的支承表面上,将搬运到支承台的支承表面上的玻璃板固定至该支承表面,并对于固定在支承表面上的玻璃板通过孔形成头部形成通孔,故而生产率低下,该装置不适用于大量生产。

此外,用这种玻璃板开孔装置的话,由于在要形成多个直径不同的孔的情形中,每次都需要对应地更换钻头,故而,就此而言,也导致生产率低下,该装置不适用于大量生产。

本发明鉴于前述方面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板开孔装置,该玻璃板开孔装置能提高生产率且适用于大量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板开孔装置,该玻璃板开孔装置在要形成多个直径不同的孔的情形中无需每次对应地更换钻头,由此能提高生产率且适用于大量生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板开孔装置包括:一个支承装置,该一个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玻璃板;另一支承装置,该另一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另一玻璃板;一个孔形成装置,该一个孔形成装置用于在被一个支承装置支承的一个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另一孔形成装置,该另一孔形成装置用于在被另一支承装置支承的另一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以及搬运搬出装置,该搬运搬出装置同时分别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玻璃板搬运到一个支承装置上并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另一玻璃板搬运到另一支承装置上,并且同时分别将通过一个孔形成装置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玻璃板从一个支承装置搬出并将通过另一孔形成装置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另一玻璃板从另一支承装置搬出。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玻璃板开孔装置,设有搬运搬出装置,该搬运搬出装置同时分别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玻璃板搬运到一个支承装置上并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另一玻璃板搬运到另一支承装置上,并且同时分别将通过一个孔形成装置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玻璃板从一个支承装置搬出并将通过另一孔形成装置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另一玻璃板从另一支承装置搬出。因此,能在多个玻璃板中快速地形成凹部或通孔。因而,能提高生产率,且使得开孔玻璃板的快速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玻璃板开孔装置包括:成对的支承装置,该成对的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玻璃板;一个孔形成装置,该一个孔形成装置用于在被成对的支承装置中的一个支承装置支承的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另一孔形成装置,该另一孔形成装置用于在被成对的支承装置中的另一支承装置支承的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以及搬运装置,该搬运装置用于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玻璃板依次搬运到一个支承装置和另一支承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玻璃板开孔装置,设有用于支承玻璃板的成对的支承装置,且设有用于在被各支承装置支承的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一个孔形成装置和另一孔形成装置,并且搬运装置适于将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玻璃板依次搬运到一个支承装置和另一支承装置上。因此,能形成不同直径的凹部或通孔而无需更换孔形成装置的钻头。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玻璃板开孔装置而言,在优选示例中,每个支承装置具有用于支承玻璃板的支承表面,且每个孔形成装置具有:在玻璃板中形成凹部或通孔的孔形成头部、用于使支承表面转动以将玻璃板的各部位配置到允许通过孔形成头部形成凹部或通孔的位置的转动装置、以及用于使孔形成头部相对于支承表面上的玻璃板相对地沿与该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在优选示例中,孔形成头部具有:用于在玻璃板的一个表面中形成凹部的第一凹部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在玻璃板的另一表面中形成与玻璃板的一个表面中的凹部连通的凹部的第二凹部形成装置。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玻璃板开孔装置而言,在优选示例中,支承表面的周缘形状与玻璃板的周缘形状相似,且支承表面的周缘具有与玻璃板的周缘隔开预定距离定位且沿玻璃板的周缘连续地支承周缘附近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生产率且适用于大量生产的玻璃板开孔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板开孔装置,该玻璃板开孔装置在要形成多个直径不同的孔的情形中无需每次对应地更换钻头,由此能提高生产率且适用于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4是图1至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侧视剖视说明图;

图5是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开孔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开孔操作的说明图;

图7是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开孔操作的说明图;

图8是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开孔操作的说明图;

图9是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要针对通孔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然而要指出,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在图1至9中,根据该实施例的开孔装置1包括:玻璃板放置装置4,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该实施例中为通孔2的玻璃板3从外部通过人力或通过搬入机器(搬入机器人)等定位之后被放置在该玻璃板放置装置4上;玻璃板放置装置7,该玻璃板放置装置7沿玻璃板3的搬运方向a设置于玻璃板放置装置4下游,并且要在其中形成凹部或通孔、该实施例中为通孔5的玻璃板6从外部通过人力或通过搬入机器(搬入机器人)等定位之后被放置在该玻璃板放置装置7上;支承装置8,该支承装置8沿玻璃板6的搬运方向a设置于玻璃板放置装置7下游,并且支承玻璃板3;支承装置9,该支承装置9沿搬运方向a设置于支承装置8下游,并且支承玻璃板6;孔形成装置10,该孔形成装置10用于在由支承装置8所支承的玻璃板3中形成通孔2;孔形成装置11,该孔形成装置11在由支承装置9所支承的玻璃板6中形成通孔5,并且沿搬运方向a设置在孔形成装置10下游;以及,搬运和搬出装置13,该搬运和搬出装置13分别同时将放置于玻璃板放置装置4上的玻璃板3搬运到沿搬运方向a上游侧的支承装置8上,将放置于玻璃板放置装置7上的玻璃板6搬运到沿搬运方向a设置于支承装置8下游的支承装置9上,分别同时将通过孔形成装置10在其中形成通孔2的玻璃板3从支承装置8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将通过孔形成装置11在其中形成通孔5的玻璃板6从支承装置9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

玻璃板放置装置4具有立于基台框架21上的支柱22以及附有吸盘机构的放置台23,该吸盘机构设置于支柱22的上表面上且通过空气抽吸而将放置于其上的玻璃板3固定。与玻璃板放置装置4相同,位于沿搬运方向a的下游侧且与玻璃板放置装置4隔开设置的玻璃板放置装置7也具有立于基台框架21上的支柱24以及附有吸盘机构的放置台25,该吸盘机构设置于支柱24的上表面上且通过空气抽吸而将放置于其上的玻璃板6固定。从外部通过人力或通过搬入机器(搬入机器人)等将要在其中形成各个通孔2和5的各个玻璃板3和6放置在各个放置台23和25的上表面上。

支承装置8包括:立于基台框架21上的支柱31;附有吸盘机构的支承台32,该吸盘机构围绕竖直轴线o1沿方向r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柱31上且通过空气抽吸而固定所支承的玻璃板3;以及转动装置33,该转动装置33设置在支柱31内,且使支承台32围绕竖直轴线o1沿方向r1转动。与支承装置8相同,与支承装置8沿搬运方向a在下游侧隔开地设置的支承装置9也包括:立于基台框架21上的支柱35;附有吸盘机构的支承台36,该吸盘机构围绕竖直轴线o2沿方向r2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柱35上且通过空气抽吸而固定所支承的玻璃板6;以及转动装置37,该转动装置37设置在支柱35内,且使支承台36围绕竖直轴线o2沿方向r2转动。

由于孔形成装置10和孔形成装置11彼此相同地形成,故而以下对于孔形成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孔形成装置11,在需要时在图中在相同的附图标记后加上附图标记a,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孔形成装置10包括:可动台42,该可动台42从平行于搬运方向a延伸的成对水平框架41悬挂,以便可沿搬运方向a和其反方向(向后方向或返回方向)的返回方向b移动;设置于可动台42上的孔形成机构43;孔形成机构44,该孔形成机构44相对于孔形成机构43在搬运方向a的下游设置于可动台42上;以及移动机构45,该移动机构45用于使可动台42沿与搬运方向a平行的方向移动。水平框架41由成对的支承框架47支承,支承框架47分别将立于基台框架21上的两对竖直框架46桥接。可动台42通过悬挂机构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可移动地悬挂在水平框架41的下表面,该悬挂机构具有:安装于水平框架41的下表面上且平行于搬运方向a延伸的成对导轨构件48;以及分别可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移动地装配于成对导轨构件48且安装于可动台42上的滑动件49。孔形成机构43和孔形成机构44彼此相同地形成。

孔形成机构43具有凹部形成头部53和凹部形成头部56,凹部形成头部53用于在玻璃板3的上表面51中形成凹部52,凹部形成头部56在玻璃板3的下表面54中形成与凹部52连通的凹部55。

凹部形成头部53包括:与玻璃板3的上表面51抵接而形成凹部52的凹部形成钻头61;使凹部形成钻头61转动的心轴马达62;以及使凹部形成钻头61沿与玻璃板3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竖直方向v移动的钻头移动装置63。凹部形成钻头61与心轴马达62的输出转动轴的一端连接。

相对于凹部形成头部53关于竖直方向v对称地以相同方式形成的凹部形成头部56包括:与玻璃板3的下表面54抵接而形成凹部55且具有与凹部形成钻头61相同直径的凹部形成钻头71;使凹部形成钻头71转动的心轴马达72;以及使凹部形成钻头71沿与玻璃板3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竖直方向v移动的钻头移动装置73。与凹部形成钻头61沿竖直方向v相对地布置的凹部形成钻头71连接到心轴马达72的输出转动轴的一端。

钻头移动装置63包括:设置于可动台42上的电动马达81;设置在可动台42上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成对导轨82;其上安装有心轴马达62且沿竖直方向v可移动地装配于导轨82的滑动件83;螺纹轴84,该螺纹轴84在成对的导轨82之间可转动地设置在可动台42上而沿竖直方向v延伸且在其一端处与电动马达81的输出转动轴连接;以及螺母构件85,该螺母构件85与螺纹轴84通过螺纹接合且固定至滑动件83。钻头移动装置63适于通过电动马达81运行时螺纹轴84的转动而通过螺母构件85被导轨82引导而使滑动件83沿竖直方向v移动,由此允许凹部形成钻头61从玻璃板3的上表面51接近或远离玻璃板3的下表面54。

钻头移动装置73包括:设置于可动台42上的电动马达91;设置在可动台42上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成对导轨92;其上安装有心轴马达72且沿竖直方向v可移动地装配于导轨92的滑动件93;螺纹轴94,该螺纹轴94在成对的导轨92之间可转动地设置在可动台42上而沿竖直方向v延伸且在其一端处通过锥齿轮机构与电动马达91的输出转动轴连接;以及螺母构件95,该螺母构件95与螺纹轴94通过螺纹接合且固定至滑动件93。钻头移动装置73适于通过电动马达91运行时螺纹轴94的转动而通过螺母构件95被导轨92引导而使滑动件93沿竖直方向v移动,由此允许凹部形成钻头71从玻璃板3的下表面54接近或远离玻璃板3的上表面51。

孔形成机构44具有凹部形成头部103和凹部形成头部106,凹部形成头部103用于在玻璃板3的上表面51中形成凹部102,凹部形成头部106在玻璃板3的下表面54中形成与凹部102连通的凹部105。

凹部形成头部103包括:借助其围绕竖直轴线转动从上表面51切削玻璃板3而形成凹部102且具有比凹部形成钻头61的直径更大直径的大直径凹部形成钻头111、用于使凹部形成钻头111围绕竖直轴线转动的心轴马达112、以及用于使凹部形成钻头111沿与玻璃板3的表面垂直的竖直方向v移动的钻头移动装置113。凹部形成钻头111与心轴马达112的输出转动轴的一端连接。

相对于凹部形成头部103关于竖直方向v对称地以相同方式形成的凹部形成头部106包括:借助其围绕竖直轴线转动从下表面54切削玻璃板3而形成凹部105且具有与凹部形成钻头111的直径相同直径的凹部形成钻头121、用于使凹部形成钻头121围绕竖直轴线转动的心轴马达122、以及用于使凹部形成钻头121沿与玻璃板3的表面垂直的竖直方向v移动的钻头移动装置123。凹部形成钻头121与心轴马达122的输出转动轴的一端连接,且凹部形成钻头121在竖直方向v上与凹部形成钻头111相对地布置。

与钻头移动装置63相同,钻头移动装置113包括:设置于可动台42上的电动马达131;设置在可动台42上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成对导轨132;其上安装有心轴马达112且沿竖直方向v可移动地装配于导轨132的滑动件133;螺纹轴(未示出且相当于钻头移动装置63的螺纹轴84),该螺纹轴在成对的导轨132之间可转动地设置在可动台42上而沿竖直方向v延伸且在其一端处与电动马达131的输出转动轴连接;以及螺母构件(未示出且对应于钻头移动装置63的螺母构件85),该螺母构件与该螺纹轴通过螺纹接合且固定至滑动件133。与钻头移动装置63相同,钻头移动装置113适于通过电动马达131运行时未示出的螺纹轴的转动而通过同样未示出的螺母构件被导轨132引导而使滑动件133沿竖直方向v移动,由此允许凹部形成钻头111从玻璃板3的上表面51接近或远离玻璃板3的下表面54。

与钻头移动装置73相同,钻头移动装置123包括:设置于可动台42上的电动马达141;设置在可动台42上沿竖直方向v延伸的成对导轨142;其上安装有心轴马达122且沿竖直方向v可移动地装配于导轨142的滑动件143;螺纹轴(未示出且相当于钻头移动装置73的螺纹轴94),该螺纹轴在成对的导轨142之间可转动地设置在可动台42上而沿竖直方向v延伸且在其一端处通过锥齿轮机构与电动马达141的输出转动轴连接;以及螺母构件(未示出且对应于钻头移动装置73的螺母构件95),该螺母构件与该螺纹轴通过螺纹接合且固定至滑动件143。与钻头移动装置73相同,钻头移动装置123适于通过电动马达141运行时未示出的螺纹轴的转动而通过同样未示出的螺母构件被导轨142引导而使滑动件143沿竖直方向v移动,由此允许凹部形成钻头121从玻璃板3的下表面54接近或远离玻璃板3的上表面51。

移动机构45包括:设置于水平框架41上的电动马达151;螺纹轴152,该螺纹轴152在其沿搬运方向a的各端部处被水平框架41下表面可转动地支承;螺母构件153,该螺母构件153与螺纹轴152通过螺纹接合且设置在可动台42的上表面上;滑轮构件155,该滑轮构件155固定于电动马达151的输出转动轴154;滑轮构件156,该滑轮构件156固定于螺纹轴152的一端;以及皮带构件157,该皮带构件157围绕滑轮构件155和156缠绕且穿绕其间。移动机构45适于通过电动马达151的运行时输出转动轴154的转动而通过滑轮构件155、皮带构件157和滑轮构件156使得螺纹轴152转动,且通过螺纹轴152的转动而通过螺母构件153使可动台42沿与搬运方向a平行的方向移动。

搬运和搬出装置13包括:搬运装置161,该搬运装置161重复同时分别将放置于放置台23上的玻璃板3搬运到支承台32上并将放置于放置台25上的玻璃板6搬运到支承台36上的操作;搬出装置162,该搬出装置162重复以下操作,即在搬入到支承台32上的玻璃板3中的通孔2的形成期间将玻璃板3压到支承台32上且在搬入到支承台36上的玻璃板6中的通孔5的形成期间将玻璃板6压到支承台36上、以及同时分别将其中形成有通孔2的玻璃板3从支承台32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并将其中形成有通孔5的玻璃板6从支承台36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以及共同的往复运动装置163,该往复运动装置163使得搬运装置161和搬出装置162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往复运动。

搬运装置161包括:吸盘装置171,该吸盘装置171吸附放置在放置台23上且通过该放置台23的吸盘机构解除吸附的玻璃板3,且将所吸附的玻璃板3吸附到支承台32上的吸附解除而将该玻璃板3放置在支承台32上;上下运动装置172,该上下运动装置172用于使吸盘装置171沿竖直方向v上下运动,使得在对放置在放置台23上的玻璃板3进行吸附的过程中,吸盘装置171与玻璃板3的上表面51接触,而在将玻璃板3搬运到支承台32上的过程中,使玻璃板3沿竖直方向v远离放置台23,然而,在玻璃板3到达支承台32上方时,吸附于吸盘装置171的玻璃板3的下表面54与支承台32接触,同时,在将玻璃板3搬运到支承台32上之后空的吸盘装置171沿返回方向b返回到放置台23上方的过程中,空的吸盘装置171沿竖直方向v远离支承台32的上表面;吸盘装置173,该吸盘装置173吸附放置在放置台25上且通过该放置台25的吸盘机构解除吸附的玻璃板6,且将所吸附的玻璃板6吸附到支承台36上的吸附解除而将该玻璃板6放置在支承台36上;上下运动装置174,该上下运动装置174用于使吸盘装置173沿竖直方向v上下运动,使得在对放置在放置台25上的玻璃板6进行吸附的过程中,吸盘装置173与玻璃板6的上表面51接触,而在将玻璃板6搬运到支承台36上的过程中,使玻璃板6沿竖直方向v远离放置台25,然而,在玻璃板6到达支承台36上方时,吸附于吸盘装置173的玻璃板6的下表面54与支承台36接触,同时,在将玻璃板6搬运到支承台36上之后空的吸盘装置173沿返回方向b返回到放置台25上方的过程中,空的吸盘装置171沿竖直方向v远离支承台36的上表面;以及联接构件175,该联接构件175用于使上下运动装置172和174相互联接。

搬出装置162包括:吸盘装置181,该吸盘装置181在搬入到支承台32上的玻璃板3中通过孔形成装置10形成通孔2期间将玻璃板3压在支承台32上,对在通孔2形成后支承于支承台32上且通过该支承台32的吸盘机构解除吸附的玻璃板3进行吸附,并在所吸附的玻璃板3搬运到传送装置12上方时解除该吸附;上下运动装置182,该上下运动装置182用于使吸盘装置181沿竖直方向v上下运动,使得在通过搬运装置161搬入到支承台32上的玻璃板3通过吸盘装置181被吸附的过程中,该吸盘装置181与玻璃板3的上表面51接触,而在将玻璃板3从支承台32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的过程中,使吸附于吸盘装置181的玻璃板3沿竖直方向v远离支承台32,然而,在玻璃板3到达传送装置(传送带)12上方时,吸附于吸盘装置181的玻璃板3的下表面54与传送装置12接触,同时,在将玻璃板3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之后空的吸盘装置181沿返回方向b返回到(支承)台32上方的过程中,空的吸盘装置181沿竖直方向v远离传送装置12的上表面;吸盘装置183,该吸盘装置183在搬入到支承台36上的玻璃板6中通过孔形成装置11形成通孔5期间将玻璃板6压在支承台36上,对在通孔5形成后支承于支承台36上且通过该支承台36的吸盘机构解除吸附的玻璃板6进行吸附,并在所吸附的玻璃板6搬运到传送装置12上方时解除该吸附;上下运动装置184,该上下运动装置184用于使吸盘装置183沿竖直方向v上下运动,使得在通过搬运装置161搬入到支承台36上的玻璃板6通过吸盘装置183被吸附的过程中,该吸盘装置183与玻璃板6的上表面51接触,而在将玻璃板6从支承台36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的过程中,使吸附于吸盘装置183的玻璃板6沿竖直方向v远离支承台36,然而,在玻璃板6到达传送装置(传送带)12上方时,吸附于吸盘装置183的玻璃板6的下表面54与传送装置12接触,同时,在将玻璃板6搬出到传送装置12上之后空的吸盘装置183沿返回方向b返回到支承台36上方的过程中,空的吸盘装置183沿竖直方向v远离传送装置12的上表面;以及联接构件185,该联接构件185用于使上下运动装置182和184相互联接。

设置于被成对的支承框架47支承且从沿搬运方向a的上游侧竖直框架46延伸至沿搬运方向a的下游侧竖直框架46的水平框架191上的往复运动装置163包括:成对的导轨192,该成对的导轨192安装在水平框架191的侧表面而从上游侧竖直框架46平行于搬运方向a延伸至下游侧竖直框架46;滑动件193,该滑动件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可移动地装配于成对的导轨192;安装在滑动件193上的电动马达194;安装在电动马达194的输出转动轴上的齿轮195;齿条齿196,该齿条齿196与齿轮195啮合且安装在水平框架191的上表面上而从上游侧竖直框架46平行于搬运方向a延伸至下游侧竖直框架46;以及安装在滑动件193上的上游侧联接构件197和下游侧联接构件198。联接构件175安装在联接构件197上,联接构件185安装在联接构件198上。

往复运动装置163适于由于电动马达194的运行所导致的与齿条齿196啮合的齿轮195的转动引起的滑动件193在被导轨192引导的同时沿平行于搬运方向a的方向移动,分别地,一方面通过联接构件197使联接构件175沿平行于搬运方向a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联接构件198使联接构件185沿平行于搬运方向a的方向移动。

传送装置12具有:在驱动滑轮201与从动滑轮202之间拉伸的闭合皮带203;以及由使驱动滑轮201转动的电动马达组成的行进装置204。传送装置12适于在通过人力或通过搬出机器(搬出机器人)等将搬出到闭合皮带203上的玻璃板3和6搬出至搬运方向a的更下游的外部时通过行进装置204使驱动滑轮201转动从而使闭合皮带203行进。

借助上述开孔装置1,通过人力或通过搬入机器(搬入机器人)等从外部放置在放置台23的上表面上且通过放置台23的吸盘机构吸附并固定的玻璃板3在通过放置台23的吸盘机构的解除吸附之后,吸附于通过上下运动装置172下降的吸盘装置171。如吸盘装置171通过上下运动装置172沿竖直方向v上升那样,吸附于吸盘装置171的玻璃板3类似地沿竖直方向v上升,且从放置台23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v远离。在该远离之后,借助由于电动马达194的运行而导致的联接构件197和175以及上下运动装置172,使吸盘装置171沿搬运方向a移动而将玻璃板3搬运到支承台32上方。如吸盘装置171通过上下运动装置172下降那样,搬运到支承台32上方的玻璃板3同样地下降并与支承台32接触。在该接触后,由于通过吸盘装置171解除吸附,玻璃板3放置在支承台32上且通过支承台32的吸盘机构吸附且固定在支承台32上。同时,在将玻璃板3放置在支承台32上之后而变空的吸盘装置171通过沿竖直方向v的上升且通过由于电动马达194的运行而导致的联接构件197和175以及上下运动装置172而沿返回方向b移动而回到放置台23上方。由于通过电动马达194的反向运行所导致的吸盘装置171沿返回方向b移动以及同时的联接构件198和185以及上下运动装置182沿返回方向b的移动而回到支承台32上方的吸盘装置181的下降,因而放置到支承台32上的玻璃板3被该吸盘装置181压到支承台32的上表面上。

由此,对于在通过吸盘装置181压到支承台32的上表面上并通过支承台32的吸盘机构被吸附并固定于支承台32上的玻璃板3而言,在吸盘装置181以及支承台32的范围外部的大直径通孔2的开孔预定位置、例如部位p1如图5所示那样不位于凹部形成钻头111和121通过移动机构45沿与搬运方向a平行的方向的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情况下,随着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和下降并且在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时通过转动装置33的运行而导致支承台32围绕竖直轴线o1沿方向r11转动,该部位p1如图6中所示那样定位在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将部位p1定位到图6中所示的位置并且通过由电动马达151的运行所导致的可动台42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的移动所导致的凹部形成钻头111和121定位在沿竖直方向v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部位p1的位置处的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位置之后,通过基于由电动马达131和141的运行所导致的心轴马达112和122沿竖直方向v的移动而被该心轴马达112和122转动的凹部形成钻头111和121在部位p1处形成由凹部52和55组成的大直径通孔2。

在部位p1处形成大直径通孔2之后,在吸盘装置181以及支承台32的范围外部的下一个大直径通孔2的开孔预定位置、例如部位p2与部位p1相同如图5所示那样不位于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情况下,随着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和下降并且在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时通过转动装置33的运行而导致支承台32围绕竖直轴线o1沿方向r12转动,该部位p2如图7中所示那样定位在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将部位p2定位到图7中所示的位置并且通过由电动马达151的运行所导致的可动台42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的移动所导致的凹部形成钻头111和121定位在沿竖直方向v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部位p2的位置处的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位置之后,通过基于由电动马达131和141的运行所导致的心轴马达112和122沿竖直方向v的移动而被该心轴马达112和122转动的凹部形成钻头111和121在部位p2处形成由凹部52和55组成的大直径通孔2。

在部位p2处形成大直径通孔2之后,在吸盘装置181以及支承台32的范围外部的下一个大直径通孔2的开孔预定位置、例如部位p3与部位p1和p2相同如图5所示那样不位于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情况下,与在部位p1和p2处形成通孔2相同,也在部位p3处形成大直径通孔2。并且,在吸盘装置181以及支承台32的范围外部的小直径通孔2的开孔预定位置、例如部位p4与部位p1、p2和p3相同如图5所示那样不位于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情况下,随着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和下降并且在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时通过转动装置33的运行而导致支承台32围绕竖直轴线o1沿方向r13转动,该部位p4如图8中所示那样定位在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将部位p4定位到图8中所示的位置并且通过由电动马达151的运行所导致的可动台42沿搬运方向a和返回方向b的移动所导致的凹部形成钻头61和71定位在沿竖直方向v对应于图8中所示的部位p4的位置处的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位置之后,通过基于由电动马达81和91的运行所导致的心轴马达62和72沿竖直方向v的移动而被该心轴马达62和72转动的凹部形成钻头61和71在部位p4处形成由凹部52和55组成的小直径通孔2。在部位p4处形成小直径通孔2之后,在下一个小直径通孔2的开孔预定位置即部位p5不位于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的情况下,与在部位p4处开孔相同,也在部位p5处形成小直径通孔2。

在全部部位处形成通孔之后,随着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和下降并且在吸盘装置181临时沿竖直方向v上升时支承台32沿方向r1转动,玻璃板3返回图5中所示的初始转动位置。返回初始转动位置的玻璃板3被吸附于吸盘装置181且随着吸盘装置181沿竖直方向v上升而从支承台32提升。从支承台32提升的玻璃板3通过由电动马达194的运行借助联接构件198和185所导致的吸盘装置181沿搬运方向a的移动而搬出到闭合皮带203上方。搬出到闭合皮带203上方的玻璃板3随着吸盘装置181沿竖直方向v下降且解除吸附而放置在闭合皮带203上。与玻璃板3从支承台32上搬出到闭合皮带203上同时地,新放置在放置台23的上表面上的玻璃板3吸附于吸盘装置171且随着通过电动马达194的运行该吸盘装置171沿搬运方向a移动而被搬运到支承台32上方。将玻璃板3放置在闭合皮带203上之后而变空的吸盘装置181通过沿竖直方向v上升且通过由电动马达194与将玻璃板3放置在支承台32上之后而变空的吸盘装置171返回放置台23上方同时地运行借助联接构件198和185沿返回方向b移动而返回到支承台32上方,并重复前述操作。

此外,开孔装置1对于玻璃板6也重复与玻璃板3相同的操作。

应指出的是,上述开孔装置1的操作基于另设的数值控制装置的控制而执行,并且,由转动装置33的运行所导致的为了将开孔操作的开孔预定位置即部位p1至p5设置到可移动的直线范围线210上而使支承台32围绕竖直轴线o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预先存储于数值控制装置中。基于存储于该控制装置中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开孔装置1适于在玻璃板3的开孔预定位置的部位p1至p5处执行开孔,且这同样适用于玻璃板6的开孔。

如上所述,开孔装置1设有搬运搬出装置13,该搬运搬出装置13同时分别将要在其中形成通孔2的玻璃板3搬运到支承装置8上并将要在其中形成通孔5的玻璃板6搬运到支承装置9上,并且同时分别将通过孔形成装置10在其中形成通孔2的玻璃板3从支承装置8搬出并将通过孔形成装置11形成通孔5的玻璃板6从支承装置9搬出。因此,能在包括多个玻璃板3和6的多个玻璃板中快速地形成包括通孔2和通孔5的通孔。因而,能提高生产率,且使得开孔玻璃板的快速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此外,对于开孔装置1而言,由于每个孔形成装置10和11具有成对的孔形成机构43和44以及43a和44a,因此在要形成多个不同直径的孔的情形中,无需每次对应地更换钻头,从而能提高生产率,且使得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上述开孔装置1包括用于分别支承要在其中形成通孔2和5的玻璃板3和6的支承装置8和9、用于在被成对的支承装置8和9中的一个支承装置8支承的玻璃板3中形成通孔2的孔形成装置10、以及用于在被成对的支承装置8和9中的另一支承装置9支承的玻璃板6中形成通孔5的孔形成装置11,该开孔装置1可构造成,例如,依次将玻璃板3搬运到成对的支承装置8和9上,并且在玻璃板3被搬运于其上的支承装置8上通过孔形成装置10在该玻璃板3中形成通孔2,并且在下一个玻璃板3被搬运于其上的支承装置9上通过孔形成装置11在该玻璃板3中连续地形成通孔2。

附图标记列表

1:开孔装置

2、5:通孔

3、6:玻璃板

4、7:玻璃板放置装置

8、9:支承装置

10、11:孔形成装置

12:传送装置

13:搬运搬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