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571发布日期:2020-08-18 19:5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面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拆装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且美观的玻璃产品的需求更大,如曲面屏手机中的2.5d、3d手机屏等。目前市面上生产曲面玻璃的设备为热弯机,其主要是通过加热石墨模具,使石墨模具中的玻璃受热成型。玻璃受热成型后需对石墨模具内进行处理以重复使用,其具体流程为:先将石墨模具上盖打开,将曲面玻璃从石墨模具中取出,擦拭石墨模具上下模的型腔并清除杂质与灰尘,再将毛坯玻璃放入下模中并盖上上模,然后再将收容有毛坯玻璃的石墨模具放置于热弯机内进行成型。但是采用此种方式必须操作人员进行时刻监控,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并且人工擦拭石墨模具时产生的粉尘污染及石墨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拆装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拆装除尘装置,其包括机台及设于所述机台上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收容有待加工的工件或已加工的工件的模具,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拆装除尘机构,所述拆装除尘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驱动模组、拆装模组及除尘模组,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拆装模组相连并能驱动所述拆装模组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以拆装所述模具,所述除尘模组包括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拆装模组上的除尘罩,所述除尘罩位于所述拆装模组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所述除尘罩能朝着靠近所述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并罩设于所述拆装机构拆解的所述模具上以清洁拆解的所述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定位所述输送机构上的收容有所述已加工的工件的所述模具,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升降板、第一挡块、第一推动件、第二挡块、第二推动件,所述升降板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机台上并用于带动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模具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推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板的另外两侧,且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一挡块位于所述升降板的相邻侧,所述第一推动件能推动所述模具朝所述第一挡块运动及所述第二推动件能推动所述模具朝所述第二挡块运动以定位所述升降板上的所述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组包括滑轨、滑台及驱动件,所述滑轨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滑台滑动地装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与所述滑台相连,所述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滑台沿着所述滑轨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拆装模组包括拆装架、连接柱及吸附板,所述拆装架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贯穿且固定于所述拆装架上,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板上的吸附孔相连通,所述拆装架能沿着所述滑台滑动并带动所述吸附板朝所述定位机构定位的所述模具移动,以吸附所述模具并将所述模具拆解为上模与下模。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罩的相对两侧还设有进气件与出气件,所述进气件用于吹起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的灰尘或杂质,所述出气件用于与吸尘波纹管相连通以除去所述进气件吹起的所述灰尘或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罩包括一基板与多个侧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拆装架与所述吸附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基板,所述除尘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拆装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除尘罩相连并能驱动所述除尘罩沿着所述连接柱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机构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模组还包括毛刷组件,所述毛刷组件包括电机与毛刷,所述电机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除尘罩的外侧,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通穿设于所述除尘罩内,所述毛刷设于所述除尘罩内且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机在移动时能带动所述毛刷转动从而清扫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的灰尘或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固定块、第一抵推件、第二固定块及第二抵推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机台上并用于承载所述待加工的工件,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抵推件均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抵推件均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邻侧,所述第一抵推件能推动所述待加工的工件朝所述第一固定块运动及所述第二抵推件能推动所述待加工的工件朝所述第二固定块运动以调整所述待加工的工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上料架、下料架,所述上料架用于收容多个所述待加工的工件,所述下料架用于收容多个所述已加工的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机械臂与吸附件,所述机械臂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上料架与所述下料架之间,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机械臂上,所述机械臂能带动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上料架内的所述待加工的工件并将其移载至所述位置调整机构或吸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上的所述待加工的工件并将其移载至所述定位机构定位的所述模具内或吸附所述模具内的所述已加工的工件并将其移载至所述下料架。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通过定位机构定位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容有已加工的工件的模具,然后拆装除尘机构能自动对模具进行拆装与除尘,整个拆装与除尘过程自动进行,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输送机构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拆装除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拆装除尘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的移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拆装除尘装置100,用于自动拆装模具200并清除模具200内的灰尘或杂质。该装置包括机台10及设于机台10上输送机构20、定位机构30、上料架40、下料架50、位置调整机构60、拆装除尘机构70及移载机构80。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200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210与下模220,其中,下模220内设有收容腔230,用于收容工件300。该工件300有两种形态的变化,一种是进入成型机(图未示)之前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另一种是在成型机加工之后形成的已加工的工件300。待加工的工件300与已加工的工件300均为工件300本体的不同形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统一标号,并用待加工的与已加工的进行限定。

具体地,输送机构20用于输送模具200。定位机构30用于定位输送机构20输送的收容有已加工的工件300的模具200。上料架40内收容有多个待加工的工件300。下料架50内收容有多个已加工的工件300。位置调整机构60用于调整待加工的工件300的位置。拆装除尘机构70用于拆装模具200并清除模具200内的灰尘或杂质。移载机构80用于将上料架40内的待加工的工件300移载至位置调整机构60上或将位置调整机构60上的待加工的工件300移载至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内或将模具200内的已加工的工件300移载至下料架50。

机台10大致呈长方体状。机台10上设有机罩11与空气清洁单元12。机罩11罩设于机台10上。空气清洁单元12设于机罩11的顶部并与机罩11内的空间相连通,用于清除机罩11内的灰尘或杂质以确保机罩11内部空气的洁净度。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清洁单元12为ffu过滤单元。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4,输送机构20包括支撑架21与输送带22。支撑架21的数量为多个并间隔设置于机台10上。输送带22设于支撑架21上,用于输送模具200,且输送带22的两端分别贯通穿过机罩11的相对两侧面。模具200可从输送带22的一端送入,并从另一端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将机台10上的空间分隔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设有上料架40、下料架50、位置调整机构60及移载机构80,另一个区域设有拆装除尘机构70。

请参阅图5,定位机构30包括升降架31、升降板32、第一挡块33、第一推动件34、第二挡块35、第二推动件36。升降架31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输送带22的下侧。升降板32可升降地设于升降架31上,用于带动输送带22输送的模具200上升或下降。第一挡块33与第一推动件34沿模具200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于升降板32上。第二挡块35设于输送带22的一侧。第二推动件36设于输送带22的另一侧并与第二挡块35相对设置。当输送带22上的模具200移动至升降板32处时,升降板32带动模具200上升,与此同时,第一推动件34推动模具200朝第一挡块33运动及第二推动件36推动模具200朝第二挡块35运动以定位模具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34与第二推动件36均包括气缸及与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推块。

请继续参阅图2,上料架40包括架体41及设于架体41上的隔栅42,用于收容多个待加工的工件300。下料架50与上料架40间隔设置于机台10上。下料架50与上料架40的结构相同,用于收容已加工的工件300。

请参阅图6,位置调整机构60包括底座61、支撑板62、第一固定块63、第一抵推件64、第二固定块65及第二抵推件66。底座61设于机台10上并位于上料架40的一侧。支撑板62倾斜设置于底座61上,用于承载待加工的工件300。第一固定块63与第一抵推件64均设于底座61上并位于底座61的相对两侧。第二固定块65与第二抵推件66均设于底座61上并位于底座61的相对两侧,第二固定块65与第一固定块63位于所述底座61的相邻侧。当移载机构80将待加工的工件300移载至支撑板62处时,第一抵推件64推动待加工的工件300朝第一固定块63运动及第二抵推件66推动待加工的工件300朝第二固定块65运动以调整待加工的工件300的位置。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板62可水平设置于底座61上。但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7与图8,拆装除尘机构70包括立板71、驱动模组72、拆装模组73及除尘模组74。立板71竖直设置于机台10上并位于输送机构20的一侧。驱动模组72装设于立板71靠近输送机构20的一侧。拆装模组73可移动地设于驱动模组72上,驱动模组72能驱动拆装模组73朝靠近或远离输送机构20的方向运动以对输送机构20上的模具200进行拆装。除尘模组74与拆装模组73固定连接,且除尘模组74位于拆装模组73与输送机构20之间。

具体地,驱动模组72包括滑轨721、滑台722及驱动件723。滑轨721与机台10垂直,且装设于立板71靠近输送机构20的一侧。滑台722滑动地装设于滑轨721上。驱动件723设于立板71上且与滑台722相连,驱动件723能驱动滑台722沿着滑轨721朝靠近或远离输送机构20的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723为丝杠螺母结构。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723可为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滑台722相连。

拆装模组73包括拆装架731、连接柱732及吸附板733。拆装架731与滑台722固定连接,且拆装架731与立板71垂直设置。连接柱732为中空结构,连接柱732的一端贯穿且固定于拆装架731上,连接柱732的另一端与吸附板733上的吸附孔734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拆装架731沿着滑台722滑动并带动吸附板733朝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移动,以吸附模具200的上模210并将上模210与下模220分离。其中,连接柱732的数量为四个,吸附孔734的数量为四个。

除尘模组74包括除尘罩741、气缸742、进气件743、出气件744及毛刷组件745。除尘罩741为一基板7411与多个侧板7412围设成的长方体状,用于罩设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基板7411位于拆装架731与吸附板733之间,且连接柱732贯穿基板7411。气缸742设于拆装架731上,气缸742的动力端与除尘罩741相连并能驱动除尘罩741沿着连接柱732朝靠近或远离输送机构20的方向运动。进气件743与出气件744设于除尘罩741的相对两侧,进气件743用于吹起上模210与下模220之间的灰尘或杂质,出气件744与吸尘波纹管(图未示)相连通以除去进气件743吹起的灰尘或杂质。

进一步地,毛刷组件745包括导向柱7451、滑块7452、电机7453、毛刷7454及滑条7455。导向柱7451设于拆装架731的一侧且与立板71垂直设置。滑块7452可滑动地设于导向柱7451上。电机7453可移动地设于除尘罩741的一侧,电机7453的移动方向与导向柱745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其动力输出端贯穿除尘罩741的一侧板7412。毛刷7454设于除尘罩741内,毛刷7454的一端与电机7453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毛刷7454的另一端贯穿除尘罩741的另一侧板7412,毛刷7454在电机7453的牵引下能沿着导向柱7451延伸方向移动。滑条7455的一端固定于电机7453上,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过滑块7452。使用时,电机7453开启,滑块7452沿着导向柱7451移动并通过滑条7455带动电机7453移动;电机7453在移动时带动毛刷7454转动从而清扫上模210与下模220之间的灰尘或杂质。

在本实施例中,拆装模组73还包括弹簧735,该弹簧735装设于连接柱732上以防止基板7411接触拆装架731。

请参阅图9,移载机构80包括机械臂81与吸附件82。机械臂81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上料架40与下料架50之间。吸附件82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机械臂81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条821与设于转动条821两端的吸盘822。机械臂81能带动吸附件82吸附上料架40内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位置调整机构60或吸附位置调整机构60上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内或吸附模具200内的已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下料架50。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条821吸附模具200内的已加工的工件300后,旋转90度,避开模具200的位置;同样的,转动条将吸附位置调整机构60上的待加工的工件300转动一定角度以将其放置于拆解后的模具200内。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移载机构80可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吸附上料架40内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位置调整机构60或吸附位置调整机构60上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内;另一个用于吸附模具200内的已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下料架50。

实际使用时,收容有已加工的工件300的模具200先从输送带22的一端送入,模具200移动到定位机构处时,升降板32带动模具200上升,同时第一推动件34推动模具200朝第一挡块33运动及第二推动件36推动模具200朝第二挡块35运动以定位模具200。接着,驱动件723驱动拆装架731沿着滑台722滑动并带动吸附板733朝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移动,以吸附模具200的上模210并将上模210与下模220分离,然后,机械臂81能带动吸附件82吸附分离的上模210与下模220之间的已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下料架50内。之后,拆装架731上的气缸742驱动除尘罩741沿着连接柱732朝靠近输送机构20的方向运动罩设于分离的上模210与下模220上,从进气件处通入压缩空气以吹起上模210与下模220之间的灰尘或杂质,并且,滑块7452沿着导向柱7451移动并通过滑条7455带动电机7453移动;电机7453在移动时带动毛刷7454转动从而清扫上模210与下模220之间的灰尘或杂质,该灰尘或杂质通过与吸尘波纹管相连通的出气件744排出。在除尘模组74除尘的同时,机械臂81能带动吸附件82吸附上料架40内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位置调整机构60调整待加工的工件300的位置,调整之后机械臂81吸附位置调整机构60上的待加工的工件300并将其移载至定位机构30定位的模具200内。最后,驱动件723驱动拆装架731沿着滑台722滑动并带动吸附板733吸附的上模210朝下模220,以将上模210装配于下模220上此时,升降板32下移,装配完成的上模210与下模220继续沿着输送机构20运动直至从输送机构20的另一端流出。

上述的自动拆装除尘装置100通过定位机构30定位输送机构20输送的收容有已加工的工件300的模具200,然后拆装除尘机构70能自动对模具200进行拆装与除尘,整个拆装与除尘过程自动进行,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