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3075发布日期:2020-08-07 20:16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沥青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气象环境与交通荷载的综合作用,会逐渐衰变、老化。发生各种病害,进而面临着养护、维修并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是当前世界使用最为普遍的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它是先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铣刨后运回工厂,通过破碎、筛分(必要时),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沥青和再生剂(必要时)进行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按照与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完全相同的方法重新铺筑路面的一整套工艺。

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以及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现有热再生沥青存在旧料利用率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物理机械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旧料利用率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老化沥青路面进行铣刨破碎,并对回收的rap进行粉碎筛分,得到回收集料并存储;

步骤二,分别对步骤一中收集的回收集料的沥青含量及旧沥青性能、矿料级配进行检测;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的检测结果及混合料的配比要求确定基质沥青、新集料、回收集料、矿粉、石棉碎布的含量;

步骤四,将加热后的回收集料和新集料加入拌和设备中进行搅拌从而使新旧集料混合并进行热交换,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再生剂一同搅拌;

步骤五,将矿粉、石棉碎布和加热后的基质沥青加入拌和设备与步骤四中的新旧集料混合料搅拌;

步骤六,搅拌完成后出料、成型,得到沥青混合料成品。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各成分所占质量百分比为,4-5%的基质沥青,50-70%的新集料,20-40%的回收集料,2-5%的矿粉,2-3%的石棉碎布,其总质量满足10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新集料分为粒径大小为0-3mm、3-5mm、5-10mm、10-20mm和20-30mm五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回收集料分为粒径大小为0-10mm和10-20mm两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基质沥青为道路石油沥青ah-50、ah-70、ah-90、ah-110、ah-130之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回收集料的加热温度为90-110℃;新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70-200℃;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50-1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回收集料的占比达到了20-40%,高于现有技术中常规回收集料的添加量15-20%,提高了对再生旧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2)本发明通过添加石棉碎布与新旧集料混合,利用石棉碎布的纤维结构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形成加强筋,以此能进一步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抗压性,使其物理机械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参见图1,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老化沥青路面进行铣刨破碎,并对回收的rap进行粉碎筛分,得到回收集料并存储;

步骤二,分别对步骤一中收集的回收集料的沥青含量及旧沥青性能、矿料级配进行检测;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的检测结果及混合料的配比要求确定基质沥青、新集料、回收集料、矿粉、石棉碎布的含量;

步骤四,将加热后的回收集料和新集料加入拌和设备中进行搅拌从而使新旧集料混合并进行热交换,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再生剂一同搅拌;

步骤五,将矿粉、石棉碎布和加热后的基质沥青加入拌和设备与步骤四中的新旧集料混合料搅拌;

步骤六,搅拌完成后出料、成型,得到沥青混合料成品。

其中,各成分所占质量百分比为,4-5%的基质沥青,50-70%的新集料,20-40%的回收集料,2-5%的矿粉,2-3%的石棉碎布,其总质量满足100%。回收集料的加热温度为90-110℃;新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70-200℃;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50-170℃。

在以上制备方法中,可通过抽提试验得到各档次中rap材料中的老化沥青的性能及其含量,通过筛分试验得到各档次中rap材料中矿料的级配,通过rap材料中矿料的级配确定rap材料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掺配比例。

其中,集料是沥青路面材料中矿物质粒料的通称,在路面材料中起骨架作用和填充作用。有时需数种粗、细粒料混合组成所需要的粒度级配,优选的,新集料分为粒径大小为0-3mm、3-5mm、5-10mm、10-20mm和20-30mm五档,回收集料分为粒径大小为0-10mm和10-20mm两档,从而方便选用合适的新旧集料进行配比。

以上各成分具体用量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级配合成。

实施例1:

参见图1,以ac-20级配沥青混凝土为例,各成分所占质量百分比为,4.3%的基质沥青,60%的新集料,30%的回收集料,3%的矿粉,2.7%的石棉碎布,并按上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制成沥青混合料成品。

在本实施例中,回收集料的占比达到了30%,高于现有技术中常规回收集料的添加量15-20%,提高了对再生旧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同时,通过添加石棉碎布与新旧集料混合,利用石棉碎布的纤维结构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形成加强筋,以此能进一步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抗压性,使其物理机械性能更好。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