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5429发布日期:2021-04-13 14:5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砌筑砂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砌筑砂浆指的是将砖、石、砌块等块材经砌筑成为砌体的砂浆。它起粘结、衬垫和传力作用,是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砂浆宜用于砌筑潮湿环境以及强度要求较高的砌体,水泥石灰砂浆宜用于砌筑干燥环境中的砌体;多层房屋的墙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为m5的水泥石灰砂浆;砖柱、砖拱、钢筋砖过梁等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为m5~m10的水泥砂浆;砖基础一般采用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低层房屋或平房可采用石灰砂浆;简易房屋可采用石灰黏土砂浆;利用建筑垃圾粉料加入砌筑砂浆配方,使用过程中,存在砌筑砂浆泌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包括:硅酸盐水泥15-25份、淤泥砂20-30份、矿物外加剂1-5份、人工砂30-40份、建筑垃圾粉料10-15份、增钙剂4-9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5-1.5份、混凝土外加剂0.75-0.9份、纤维素醚0.1-0.5份、引气剂0.1-0.5份。
6.优选的,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7.优选的,所述矿物外加剂为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硅灰其中一种或者复合物,所述矿物外加剂经过分选、破碎、筛分处理,符合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
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外加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且萘系高效减水剂为粉剂。
9.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一:按配方配比进行各物料的称重;
11.步骤二:配方物料加入进混合机进行搅拌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到干混砌筑砂浆;
12.步骤三: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13.步骤四:检测质量,合格后即可使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砌筑砂浆的配方通过改变建筑垃圾粉料含量,添加矿物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并添加引气剂,能够减少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提高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土外加剂对配制大流态砼,有早强、高强要求的现浇砼和预制构件,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可全面提高和改善砼的各种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6.实施例1,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包括:硅酸盐水泥15-25份、淤泥砂20-30份、矿物外加剂1-5份、人工砂30-40份、建筑垃圾粉料10-15份、增钙剂4-9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5-1.5份、混凝土外加剂0.75-0.9份、纤维素醚0.1-0.5份、引气剂0.1-0.5份。
17.其中,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8.其中,矿物外加剂为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磨细天然沸石、硅灰其中一种或者复合物,矿物外加剂经过分选、破碎、筛分处理,符合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
19.其中,混凝土外加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且萘系高效减水剂为粉剂。
20.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一:按配方配比进行各物料的称重;
22.步骤二:配方物料加入进混合机进行搅拌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到干混砌筑砂浆;
23.步骤三: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24.步骤四:检测质量,合格后即可使用。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砌筑砂浆的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在使用时,包括:硅酸盐水泥15-25份、淤泥砂20-30份、矿物外加剂1-5份、人工砂30-40份、建筑垃圾粉料10-15份、增钙剂4-9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5-1.5份、混凝土外加剂0.75-0.9份、纤维素醚0.1-0.5份、引气剂0.1-0.5份,减少建筑垃圾粉料的含量,添加矿物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对各种水泥适应性好,与其它各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配伍良好,增加引气剂,引气剂能够减少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提高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土的热扩散及传导系数降低,提高了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增强了野外结构的耐候性,延长了道路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抗冻性、抗盐渍性、抗渗性、耐硫酸盐侵蚀及抗碱集料反应性能,制备时,按配方配比进行各物料的称重;配方物料加入进混合机进行搅拌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到干混砌筑砂浆;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检测质量,合格后即可使用。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