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8685发布日期:2021-02-03 20:0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臭氧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气体产生装置,特别是一种臭氧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自1801年紫外线被发现以来,经过二百年的研究、发展、实验,紫外线已被广泛普遍的运用,且证实紫外线具有极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紫外线消毒灯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用,是传染性病毒消毒杀菌的最好方法。
[0003]
一般而言,紫外线光分为长波(uv-a)、中波(uv-b)、短波(uv-c)三个波长,其波长分别为uva(320-400nm)、uvb(280-320nm)以及uvc(200-280nm)三种,详细分类如下:
[0004]
uva:波长较长,波长介于320-400nm,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 uva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会使人被晒黑,其中,uva可再被细分为uva-2 (320-340nm)与uva-1(340-400nm)。
[0005]
uvb:波长居中,波长介于280-320nm,会被臭氧层所吸收,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
[0006]
uvc:波长介于100-280nm,但由于在200纳米以下的波长为真空紫外线波长,故可被空气吸收,因此,uvc可穿越大气层的波长介于200-280nm,uvc波长越短、越危险,但又由于可被臭氧层所阻隔,只有少量会到达地球表面。
[0007]
而上述的uvc波长又可细分为:
[0008]
250nm至270nm内的紫外线:具有破坏单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的效用。
[0009]
小于200nm的波长:会使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臭氧在与有机化合物接触时,会迅速的分解并使有机物氧化。
[0010]
目前臭氧已被广泛的运用在空气洁净装置或杀菌设备之中,人工臭氧的生成可以大致分为高压放电产生以及紫外光产生。在对民生使用的方面来论,由于是使用大气作为臭氧产出的原料,因此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方式并不适用,这是因为高压放电系统除了可以让大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之外,同时亦会使空气中的氮气产生氮氧化物,对人体会产生直接性的危害。
[0011]
因此紫外光是目前最常使用用来产生臭氧达到杀菌作用的臭氧生产装置,但是臭氧的半衰期于常温下约为40分钟,且在通风相对不好的环境中,臭氧浓度容易形成局部累积,造成局部空间臭氧浓度高且令人产生不适。
[0012]
为此,如何制作出通过紫外光将气体转换为臭氧,且去除臭氧浓度累积后产生的不适感的杀菌装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其是通过光触媒将大部分的臭氧转换成更高级别的氧化物质(例如:氢氧自由基、氧负离子、氧自由基或与空气中的水气分子反应成过氧化氢(h2o2)),并提升臭氧产生装置的杀菌效能。
[0014]
针对上述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其包含:一壳体,该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入气口及一出气口,该壳体内设置一腔室,该腔室内设置一uv灯管,该uv灯管周围环设多个第一分隔片及多个第二分隔片,多个第一分隔片及多个第二分隔片是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分隔片及多个第二分隔片上分别涂布一光触媒材料,其中,每一个第一分隔片的一第一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二分隔片的一第二长度,当一气体由该入气口进入该壳体,流经所述涂布有光触媒材料的第一分隔片、多个第二分隔片及该uv灯管,经该uv灯管照射后产生一臭氧,经由该出气口排出。
[0015]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光触媒材料是选自于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硫化镉、氧化锆、四氧化三铁、氧化镍或三氧化钨的其中之一或其上述任意组合之一。
[0016]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每一个第一分隔片具有及每一个第二分隔片具有一第一高度。
[0017]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uv灯管具有一第二高度。
[0018]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高度大于该第二高度。
[0019]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uv灯管波长为200nm以下。
[0020]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uv灯管是设置于一灯座上。
[0021]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灯座是嵌设于该壳体的一侧。
[0022]
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其中每一多个第一分隔片与每一多个第二分隔片间间隔一间距。
[0023]
有关本申请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5]
图1是本申请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申请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剖视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申请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俯视示意图;以及
[0028]
图4是本申请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0029]
符号说明
[0030]
10 入气口
ꢀꢀꢀꢀꢀꢀꢀꢀꢀꢀꢀ
20 壳体
ꢀꢀꢀꢀꢀꢀꢀꢀꢀꢀꢀꢀꢀꢀꢀ
21 光触媒材料
[0031]
22 腔室
ꢀꢀꢀꢀꢀꢀꢀꢀꢀꢀꢀꢀꢀ
23 臭氧
ꢀꢀꢀꢀꢀꢀꢀꢀꢀꢀꢀꢀꢀꢀꢀ
24 uv灯管
[0032]
26 第一分隔片
ꢀꢀꢀꢀꢀꢀꢀ
28 第二分隔片
ꢀꢀꢀꢀꢀꢀꢀꢀꢀ
30 出气口
[0033]
90 灯座
ꢀꢀꢀꢀꢀꢀꢀꢀꢀꢀꢀꢀꢀ
l1 第一长度
ꢀꢀꢀꢀꢀꢀꢀꢀꢀꢀꢀ
l2 第二长度
[0034]
h1 第一高度
ꢀꢀꢀꢀꢀꢀꢀꢀꢀ
h2 第二高度
ꢀꢀꢀꢀꢀꢀꢀꢀꢀꢀꢀ
p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左和右,若无特别指明,皆是以图式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0036]
已知目前最常使用用来产生臭氧达到杀菌作用的臭氧生产装置,但是臭氧的半衰期于常温下约为40分钟,且在通风相对不好的环境中,臭氧浓度容易形成局部累积,造成局部空间臭氧浓度高且令人产生不适。
[0037]
本申请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其是通过光触媒将大部分的臭氧转换成更高级别的氧化物质(例如:氢氧自由基、氧负离子、氧自由基或与空气中的水气分子反应成过氧化氢(h2o2)),并提升臭氧产生装置的杀菌效能。
[0038]
在下文中,将通过图式来说明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然而本申请的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型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
[0039]
首先,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包含一壳体20,该壳体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入气口10及一出气口30。
[0040]
接续上述,请一并参阅图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剖视示意图(为图 1中的a-a剖视图),以及图3,其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装置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壳体20内有一腔室22,该腔室22内设置一uv灯管24,于该uv灯管24 周围环设每一个第一分隔片26及每一个第二分隔片28,多个第一分隔片26及多个第二分隔片28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片26及第二分隔片28上分别涂布一光触媒材料21,每一个第一分隔片26的一第一长度l1大于每一个第二分隔片28 的一第二长度l2。
[0041]
接续上述,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内的每一多个第一分隔片26与每一多个第二分隔片28间隔一间距p设置,该间距p介于0.1至10厘米之间。
[0042]
其中,该uv灯管24是设置于一灯座90上,该灯座90是嵌设于该壳体20的一侧,本实施例是将该灯座90嵌设于该壳体20的一端且位于该出气口30的一侧,但不以此为限制,该灯座90是连接一电源供应装置(为现有技术的电源装置,故未图标),该电源供应装置可为锂电池充电模块或直流电源供应组件,但不以上述为限制。
[0043]
进一步,上述的该光触媒材料21是选自于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硫化镉、氧化锆、四氧化三铁、氧化镍或三氧化钨的其中之一或其上述任意组合之一。
[0044]
另外,上述该uv灯管24波长为包含有200nm以下波长,进一步本申请公开每一个第一分隔片26及每一个第二分隔片28具有一第一高度h1,且该uv灯管24 具有一第二高度h2,该第一高度h1大于该第二高度h2。
[0045]
接着,请参考图4,其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当一气体(图4中实心箭头)由该入气口10进入该壳体 20,流经该壳体20内所述第一分隔片26、第二分隔片28及该uv灯管24,经由该出气口30排出(图4中空心箭头),通过该uv灯管24照射于该光触媒材料21以产生一臭氧23,整个该腔室22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可以有效增加该uv灯管24所放出的紫外光与该光触媒材料21的反应面积,增加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的杀菌效果。
[0046]
其中,每一个第一分隔片26以该第一长度l1及每一个第二分隔片28以该第二长度l2,并以辐射状环绕该uv灯管24,通过上述的结构,使该气体流经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时,可接触更多第一分隔片26及第二分隔片28的表面积,使该气体与该uv灯管24产生的紫外光、臭氧以及该光触媒材料21反应后,产生达到最佳的臭氧转换效能。
[0047]
而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可制作为固定高度的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串联搭配各种不同长度的该uv灯管24,例如:当臭氧产生装置的高度为60厘米,而该uv灯管24为
100厘米时,可将两个臭氧产生装置串接使用。
[0048]
另外,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亦可搭配不同功率的该uv灯管24,做成不同直径尺寸的臭氧产生装置,例如:8w的该uv灯管24,使用10厘米的臭氧产生装置。
[0049]
而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可于该入气口10或该出气口30的外侧设置一导流装置(未图标),该导流装置为风扇或引导该气体进入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的装置,通过该导流装置,可使该气体有效地进入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
[0050]
为使更了解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的结构,在此列举一范例,将一个可以发出200nm波长以下的3w的紫外线灯(该uv灯管24)放置于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的该壳体20的该腔室22内,该腔室22内的涂布有该光触媒材料21的多个第一分隔片26及多个第二分隔片28的该间距p为1厘米,且多个第一分隔片26的及多个第二分隔片28的该第一高度为该uv灯管24的两倍,通过该uv灯管24所产生的紫外光通过多个第一分隔片26及多个第二分隔片28之间隙辐射,当该气体通过此臭氧产生装置时,紫外光将该气体内的氧气反应成该臭氧23,而该臭氧23 在接触每一个第一分隔片26及每一个第二分隔片28上的该光触媒材料21时,可进行分解,并且迅速与该气体中的水气与氧气反应成过氧化氢、氢氧自由基等高级氧化剂,这些高级氧化剂可以迅速捕捉病毒、细菌以及有机挥发性气体并将其破坏,达到杀菌并产生干净的该气体。
[005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臭氧产生装置是通过光触媒将大部分的臭氧转换成更高级别的氧化物质,并提升臭氧产生装置的杀菌效能。
[005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申请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申请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申请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