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80521发布日期:2021-06-15 2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透明釉、肌理釉和吸湿变色膜,所述坯体的上半部分布有贯通坯体内外的透光孔,所述坯体内表面覆盖有透明釉,所述吸湿变色膜覆盖于透光孔内壁,所述吸湿变色膜之间填充透明釉,所述坯体的下半部分覆盖肌理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硅藻土40-50份、高岭土50-60份、霞石正长石40-50份、膨润土5-8份、碳酸镁5-10份、锂辉石6-10份、氧化铁5-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釉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碳酸钡12-15份、钾长石40-50份、龙岩高岭土5-10份、石英25-35份、氧化锌5-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理釉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霞石正长石15-17份、焦硼酸钠3-5份、碳酸镁10-12份、碳酸锂5-6份、高岭土12-14份、二氧化硅40-50份、碳酸铜5-6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变色膜的原料为卤素钙钛矿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为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比例配置坯料原料组分,破碎过球磨,通过注浆成型坯体,预烘干1-2小时后,取出坯体;

步骤b、在坯体上半部分表面雕刻透光孔,擦拭内外表面坯渣后,经烘干干燥2-3小时,后于800-900℃下进行素烧;

步骤c、在与透光孔相对应位置的坯体内壁上贴纸以封闭透光孔,在与透光孔相对应位置的坯体外壁上涂抹乳化蜡以隔绝吸湿变色膜,乳化蜡避开透光孔的外开口,在透光孔内壁上刷吸湿变色膜,自然干燥30-40min,重复涂抹吸湿变色膜2-3次,然后于120-150℃下烘干2-3h,烘干的过程中乳化蜡蒸发;

步骤d、在坯体外壁上涂抹乳化蜡以隔绝透明釉,乳化蜡避开透光孔的外开口,坯体倒置浸入透明釉料中,透明釉覆盖坯体内壁,并填充透光孔,于600-700℃下烧釉;

步骤e、在坯体外壁下半部分施加肌理釉,高温烧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釉的原料组分和水按照1:0.7-0.8的质量比加水,经搅拌球磨后,过300-400目筛网得到透明釉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在坯体外壁下半部分施加肌理釉之前,先在坯体表面涂抹一层装饰土,然后局部擦拭一层氧化铁,所述装饰土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长石10-15份、高岭土5-6份、锂辉石5-8份、二氧化硅10-12份、膨润土6-8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所述釉料烧制先在750-850℃温度下烧制20-30min,然后在1200-1300℃烧制4-6h,以50℃/h的速度缓慢升温,当温度达到1450℃后保温30min,保温的过程中每隔15min撒盐和木灰一次,以100℃/h的速度将窑炉温度降至450℃,冷却出窑。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硅藻和陶瓷制品领域,具体涉及吸水性强的硅藻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透明釉、肌理釉和吸湿变色膜,所述坯体的上半部分布有贯通坯体内外的透光孔,所述坯体内表面覆盖有透明釉,所述吸湿变色膜覆盖于透光孔内壁,所述吸湿变色膜之间填充透明釉,所述坯体的下半部分覆盖肌理釉。外部光线射入透光孔内部,并通过透光孔内和坯体内的透明釉投射至坯体内部,使得坯体内部呈现荧光波纹,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坯体下半部分通过涂抹装饰土和氧化铁,然后施加肌理釉,使得表面呈现流动状肌理,呈现暗淡感和矿石纵条纹肌理,具有独特的动态美感,烧釉过程中喷洒盐和木灰,使得釉面兼具有类似炭烧的火山纹。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德化艺囧瓷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5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