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462969阅读:来源:国知局
g,育菇时间29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 cm,转茬3天,栽培周期56天。
[0029]实施例3: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60、苜蓿15、鸡粪34、豆柏5、石膏
4.2、尿素0.5、过磷酸钙2,以干重计;所述的玉米秸杆包含有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所述的苜蓿粒度为0.5?Icm ;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6:1。
[0030]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0031]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3%、含氮量为1.78%、氨气0.42%、PH8.5、碳氮比 20:lo
[0032]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7%、含氮量2.2%、氨气0.04%、ΡΗ7.4、碳氮比17:1。
[0033]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28.5 kg,育菇时间27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 cm,转茬3天,栽培周期56天。
[0034]实施例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65、苜蓿20、牛粪50、豆柏3、石膏
4.5、尿素1、过磷酸钙1,以干重计;所述的玉米秸杆包含有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所述的苜蓿粒度为0.5?Icm ;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8:1。
[0035]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0036]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2%、含氮量为1.85%、氨气0.4%、PH8.2、碳氮比 20:1。
[0037]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6%、含氮量2.1%、氨气0.01%、PH7.2、碳氮比17:1。
[0038]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30kg,育菇时间28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期56天。
[0039]实施例5: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55、苜蓿11、鸭粪12、豆柏2、石膏3份、尿素0.5、过磷酸钙0.5,以干重计;所述的玉米秸杆包含有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所述的苜蓿粒度为0.5?Icm ;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9:1。
[0040]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0041]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1 %、含氮量为1.78%、氨气0.4%、PH7.9、碳氮比 22:1 ο
[0042]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含氮量1.82 %、氨气0.01 %、PH7.1、碳氮比 17:1 ο
[0043]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26 kg,育菇时间28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期56天。
[0044]实施例6: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100、苜蓿30、马粪60、豆柏7、石膏
10、尿素6、过磷酸钙3,以干重计;所述的玉米秸杆包含有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所述的苜蓿粒度为0.5?Icm ;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6:1。
[0045]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0046]—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2 %、含氮量为1.88%、氨气0.5%、PH8.5、碳氮比 21:1 ο
[0047]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 %、含氮量2.0%、氨气0.3%、PH7.5、碳氮比16:1。
[0048]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26.5kg,育菇时间28天,菌柄长度0.5?0.8 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期56天。
[0049]对比例1:玉米秸杆晾干后直接粉碎,粒度为0.5?1cm,其它步骤及原料配比同实施例I。
[0050]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6 %、含氮量为1.75%、氨气0.35%、PH7.8、碳氮比 21:lo
[0051]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含氮量1.91 %、氨气0.03%、PH
7.2、碳氮比16:lo
[0052]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
22.5kg,育菇时间27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其月58天。
[0053]对比例2:原料中,碳氮比为20:1,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50、苜蓿15、鸡粪20、豆柏6、尿素5,以干重计;制备步骤参照实施例1。
[0054]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0 %、含氮量为1.9%、氨气0.55%、PH8.8、碳氮比 18:lo
[0055]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 %、含氮量1.95%、氨气0.3%、ΡΗ8.1、碳氮比14:1。
[0056]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
8kg,育菇时间30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4天,栽培周期63天。
[0057]对比例3:原料中,碳氮比为45:1,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100、苜蓿20、鸡粪20、豆柏6、石膏5、过磷酸钙0.5,以干重计;制备步骤参照实施例1。
[0058]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1%、含氮量为1.7 %、氨气0.2%、PH7.9、碳氮比 23:lo
[0059]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 %、含氮量1.8 %、氨气0.01%、ΡΗ7.2、碳氮比 19:1ο
[0060]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
15kg,育菇时间27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4天,栽培周期65天。
[0061]对比例4:原料中,玉米秸杆与苜蓿的质量比为1:1,其他原料配比及制备步骤参照实施例1。
[0062]—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9 %、含氮量为1.9%、氨气0.6%、PH8.5、碳氮比 19:lo
[0063]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7 %、含氮量2.3 %、氨气0.18%、ΡΗ7.8、碳氮比 15:lo
[0064]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
23.5kg,育菇时间28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其月64天。
[0065]对比例5:原料中不加苜蓿,其他原料配比及制备步骤参照实施例1。
[0066]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1 %、含氮量为1.82%、氨气0.43%、PH8.1、碳氮比 20:lo
[0067]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8%、含氮量2.1 %、氨气0.03%、ΡΗ7.2、碳氮比 16:1ο
[0068]利用此培养料进行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鲜菇产量为每平方米 23kg,育菇时间28天,菌柄长度0.5?0.8cm,菌盖直径3?5cm,转茬3天,栽培周期65天。
[0069]由上述结果可见,本发明培养料在配料时将原料中碳氮比控制在26?30:1,以预处理后包含有14?16cm丝状纤维的玉米秸杆为主要原料,同时配合使用质量比为3?5:1的苜蓿草时,双孢菇品质及产量明显提高,栽培出的双孢菇菇体大,菌盖圆整平滑,菇柄光滑色泽好,肉质肥厚,大小分布均匀,发菌快,可缩短生产周期,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且产品品质好、口味鲜美。
[0070]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其它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组合、替代、简化均应为等效替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玉米秸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玉米秸杆、苜蓿、粪料、豆柏、石膏、尿素和过磷酸钙,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6?30:1,所述的原料中玉米秸杆与苜蓿的质量比为3?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55?100、苜蓿11?30、粪料12?60、豆柏2?7、石膏3?10、尿素0.5?6、过磷酸钙0.5?3,以干重计; 所述的玉米秸杆为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所述的苜蓿粒度为0.5?Icm ;所述的粪料为鸡粪、鸭粪、鹅粪、牛粪、马粪、驴粪或骡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秸杆60?80、苜蓿15?20、粪料20?40、豆柏4?6、石膏4?5、尿素0.5?1、过磷酸钙0.5?I,以干重计。
4.一种玉米秸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原料预处理: 玉米稻杆柔丝粉碎为长度14?16cm的丝状纤维,用0.1%石灰水浸泡8?12h,然后水洗至PH值6?7,得玉米秸杆原料; 苜蓿,瞭干,粉碎至粒度为0.5?Icm ; 豆柏,粉碎,过10?15目筛; 2)原料混合: 新鲜粪料加水搅浆,加入玉米秸杆原料,混合碾压均匀,然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敛堆; 3)一次发酵: 将步骤2)混合好的原料通过倒料机进入一次发酵仓,进行有氧发酵,发酵过程中,每25min吹风3min,当料温升高到70?85°C并不再升高时,进行倒料,每3天倒料一次,共倒料3?4次,一次发酵结束,得一次发酵培养料; 4)二次发酵: 将步骤3) —次发酵培养料由倒料机倒入二次发酵隧道,表面混匀喷洒占培养料重量5%的酶溶液,当料温达到60°C后,巴氏杀菌2h,二次发酵结束,得玉米秸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所述的酶溶液为0.2wt%的木质素酶、0.3wt%的纤维素酶和0.2wt%半纤维素酶的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72?74%、含氮量为1.78?1.88%、氨气0.4?0.5%、ΡΗ7.9?8.5、碳氮比20?22:1,感官指标为颜色棕褐色,手用力拉即可拉断,料有韧性,氨味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化验指标为:水分65?68%、含氮量1.9?2.4%、氨气0.01?0.1%、ΡΗ7.1?7.5、碳氮比16?17:1,感官指标为颜色深棕色,用手轻拉即可拉断,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氨味,有面包甜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秸秆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原料包括:玉米秸秆、粪料、豆粕、石膏、苜蓿、尿素和过磷酸钙,所述的原料中碳氮比为26~30:1,所述的原料中玉米秸秆与苜蓿的质量比为3~5:1。本发明培养料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配合使用苜蓿、畜禽粪便及其他辅料,配方合理、成本低廉。在制备方法中,利用柔丝粉碎方法将不同品质的玉米秸秆经过柔丝成为14~16cm的丝状纤维,使不同品质玉米秸秆材料物理结构达到统一,制备得到的培养料装填后,形状结构稳定,吸放湿性、透气性好,栽培得到的双孢菇产量、质量均较高且稳定,鲜菇产量达到每平方米25~30kg。
【IPC分类】C05G1-00
【公开号】CN104788165
【申请号】CN201510209004
【发明人】陈先强, 李牧
【申请人】山东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