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6170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料。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取料广泛,适用范围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现有的有机肥料虽然种类多,但大多数成分单一,功能简单,各种配方的效果和成分各有不同。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代各种化肥和复合肥的绿色有机肥料。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下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豆栢10-20
骨粉:8-15
草炭土:35-55
种植菌类废弃土: 30-50 生物菌:0.3-0.5。
[0006]本发明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豆栢10
骨粉:10
草炭土:50
种植菌类废弃土: 30 生物菌:0.3。
[0007]本发明之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为:
A:晾晒:将种植菌类废弃土晾晒至含水量5-10%。
[0008]B:粉碎:将豆栢、骨粉分别粉碎至40-60目:
C:发酵:在粉碎后的豆栢、骨粉、草炭土内加入重量比5-10%水,发酵60-90小时,温度控制为摄氏45度-53度。
[0009]D:混合:按比例将各种原料倒入搅拌机,加入重量比5-10%的水充分搅拌。
[0010]E:将混合好的原料上机造粒、烘干、除湿、包装。
[0011 ]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替代各种化肥、复合肥、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充分改良土壤结构,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恢复地域生态环境;培育地力以地养地,提供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肥效持久,抗病抑病,激活农作物使其养分被农作物充分吸收,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抗病、抗倒伏、促早熟。
[0012]本发明使用方便,旱田在农作物播种前或秋收后翻地时,一次施入底肥,水田在耕地时施入即可:水稻、玉米、大豆等施用量为500-700公斤/公顷。可满足农作物整个生长期营养元素的需求,本发明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与土壤颗粒凝成一体,形成新的团粒结构,可使土质疏松,增强土壤的渗水,透气性,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同时被微生物分解的肥料,不断的释放养分,提供给农作物生长。
[0013]本发明的应用效果:提供以下试验数据:
使用本发明使各种农作物增产5%以上,而且早熟4-7天,作物长势好,秋季活杆成熟。如水稻,大豆、在生长期叶片肥大,生产的大米,口感滑润,色泽鲜亮,含糖量高,生产的大豆光亮,圆润,破豆率低于使用其它肥料的70%。
[0014]本产品使蔬菜提前3-6天成熟,凡施用本发明种植的蔬菜均品质优良,做果率高。口感好、色泽鲜、肉质肥厚。
实施例
[0015]按下列重量比称取原料(千克)
豆栢10
骨粉:10
草炭土:50
种植菌类废弃土: 30 生物菌:0.3
制备方法为:
A:晾晒:将种植菌类废弃土晾晒至含水量5-10%。
[0016]B:粉碎:将豆栢,种植菌类废弃土粉碎至40-60目。
[0017]C:发酵:在粉碎后的豆栢,骨粉、草炭土中加入重量为5-10%的水,发酵60-90小时,温度控制在摄氏45度-53度。
[0018]D:混合:按比例将各种原料倒入搅拌机加入重量比5-10%的水充分搅拌。
[0019]E:将混合好的原料上机造粒,烘干,除湿包装。
【主权项】
1.一种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豆栢10-20 骨粉:8-15 草炭土:35-55 种植菌类废弃土: 30-50 生物菌:0.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料,其中各原料及重量配比是: 豆栢10 骨粉:10 草炭土:50 种植菌类废弃土: 30 生物菌:0.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有机肥料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晾晒:将种植菌类废弃土晾晒至含水量为5% -10% ; B:粉碎:将豆栢、草炭土,种植菌类废弃土粉碎至40-60目; C:发酵:在粉碎后的豆栢,骨粉中加入重量为50-10%的水发酵60-90小时,温度控制为摄氏45度-53度; D:混合:按比例将各种原料倒入搅拌机,加入重量比5-10%水充分搅拌; E:将混合好的原料上机造粒,烘干,除湿,包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成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豆粨(10-20)、骨粉(8-15)、草炭土(35-55)、种植菌类废弃土(30-50)、生物菌(0.3-0.5)。制作方法为:晾晒粉碎将豆粨、草炭土、骨粉分别粉碎至40-60目:发酵:在粉碎后的豆粨、骨粉、草炭土内加入重量比5-10%水,发酵60-90小时温度控制为摄氏45-53度:按比例混合:将各种原料倒入搅拌机。在加入重量比5-10%的水充分搅拌后。将混合好的原料上机造粒,烘干、除湿、包装。本发明的特点是有效代替各种化肥和复合肥,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地恢复原生态,定能达到稳产增产效果。
【IPC分类】C05G3/04
【公开号】CN105523863
【申请号】CN201410569878
【发明人】邵杰
【申请人】邵杰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