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0587461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具体为:选取鱼下脚料,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后混合均匀;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调节罐内温度为37~45℃,pH值为6.0~6.7,每隔6~10h自动搅拌一次,发酵时间为48~72h,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一次性出料,将其制成各种形式的生物有机肥。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物料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废弃污染物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
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鱼在加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 — 55%。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营养成分。目前对于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是焚烧法、掩埋法、化制法和堆肥发酵法。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深埋方式处理,需要耗用大量土地资源,必须深埋在距地表1.5米以下,否则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尸体腐烂后渗入地下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些病毒与细菌在土壤里可以长期存在,像链球菌病、猪瘟、猪蓝耳病、猪丹毒等,是严重的二次污染隐患;采用化制法,虽然可以全部杀灭病毒和细菌,但处理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存在一定危险性,且能耗极高,处理物转移运输均存在一定的泄漏污染可能;采用堆肥发酵法处理,需占用一定场地,处理周期较长,且不适于因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和相关动物产品的处理。
[0003]也有一些研究者利用鱼下脚料中的营养成分,例如,鱿鱼内脏含有20% — 30%的粗脂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占86%,ω系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 ;鲢鱼鱼头、鱼皮、鱼骨刺混合物中蛋白质含量达14%,油脂为9.22%;鳗骨、鳗头等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质、软骨素、维生素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开创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我国,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I)加工成饲料鱼粉;(2)鱼头、鱼骨加工成鱼骨糊、鱼骨粉、鱼香酥;(3)从鱼内脏中提取鱼油,提炼EPA、DHA制品;(4)从鱼鳞中提取鱼鳞胶;(5)鱼皮制革;(6)鱼肚(鱼鳔经清洗浸洗干燥而成)的加工。
[0004]但是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水产加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鱼类加工的附加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鱼骨糊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完美”饮食的追求;另外,人□的增长,食物资源的日益短缺要求我们必须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鱼体的利用价值,因此鱼加工废弃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吸引了化学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的学者。
[0005]但是,以上所述的对鱼下脚料的利用都是将其加工成食品,这些对技术要求都较高,并且利用率相对较低,还是会存有一些物质得不到利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鱼下脚料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法以鱼下脚料为原料,提供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发酵处理,制成生物有机肥,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I)选取鱼下脚料,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0010](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后混合均匀;
[0011](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调节罐内温度为37?45°C,pH值为6.0?6.7,每隔6?1h自动搅拌一次,发酵时间为48?72h,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
[0012](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一次性出料,还可以留在发酵罐中一部分,与后续待处理的鱼下脚料在罐中混合发酵,用于提高后续待处理物料的发酵效率,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
[0013]前述鱼下脚料处理方法中,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
[0014]其中,所述稻壳粉和锯末占总混合物重量10?20%,优选地,所述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2?3:1。
[0015]前述鱼下脚料处理方法中,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质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3?4:1?2:2?4:1。
[0016]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
[0017]其中,所述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I?3%。
[0018]在实际应用时,罐内物料总量不得超过罐体的70%,以免物料太多,影响发酵罐电机的正常运转。并且,如果发酵罐中物料过多,搅拌较困难。
[0019]其中,本发明得到的生物有机肥可以用于水产养殖饲料,具体地,将发酵产物筛分出残余物后包装-用厌氧袋密封包装或干燥后包装,用作皮毛动物及水产养殖饲料。
[0020]还可以将发酵后的产物用于蛆虫蛋白生产的培养基,具体如下:
[0021]A、发酵产物出料后包装:对发酵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出料,用简易编织袋包装回收;
[0022]B、苍蝇卵接种:根据培养工厂条件,将无害化处理回收的培养基接种苍蝇卵并混合均匀,装入浅盘或大型恒温培养室;
[0023]C、蛆虫培养:根据蛆虫生长发育要求设置适宜温度、湿度、时间,进行培养;
[0024]D、灭活/出料:培养结束,采用低温灭活,并根据终端产物要求进行干燥后筛分,或鲜料筛分,将虫体密封包装,得昆虫蛋白粉昆虫鲜体,作为高品质蛋白原料或用于水产与家禽养殖,剩余培养基作为高品质有机肥,或经灭活后用于水产养殖。
[0025]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26]本发明将鱼下脚料进行发酵后,可以充分利用,进一步减少其加工成食品时资源的浪费。
[0027]本发明方法简单,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并且加工成的生物有机肥用途广泛,可作为皮毛动物及水产养殖的饲料原料使用,极大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皮毛动物皮毛质量,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可作为功能性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基使用;还可作为昆虫蛋白培养基,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30]实施例1
[0031 ] 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I)选取鱼下脚料,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0033](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并混合均匀;稻壳粉和锯末占总混合物重量的10%,并且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2:1;
[0034](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所述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I?3%,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质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3:1: 2:1,调节罐内温度为37°C,pH值为6.0,每隔6h自动搅拌一次,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
[0035](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一次性出料,将发酵产物筛分出残余物后包装-用厌氧袋密封包装或干燥后包装,用作皮毛动物及水产养殖饲料。
[0036]实施例2
[0037]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I)选取鱼下脚料,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0039](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并混合均匀;所述稻壳粉和锯末占总混合物重量的15%,优选地,所述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2:1;
[0040](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所述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2%,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质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4:2:4:1,调节罐内温度为45°C,pH值为6.2,每隔Sh自动搅拌一次,发酵时间为60h,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
[0041](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一次性出料,发酵结束后的物料留在发酵罐中一部分,与后续待处理的鱼下脚料在罐中混合发酵,用于提高后续待处理物料的发酵效率。
[0042]实施例3
[0043]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4](I)选取鱼下脚料,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0045](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并混合均匀;所述稻壳粉和锯末占总混合物重量的20%,所述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3:1;
[0046](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质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4:1:3:1,所述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3 %,调节罐内温度为40°C,pH值为6.5,每隔1h自动搅拌一次,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此时所用的发酵时间为72h;
[0047](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部分出料,保留一部分在发酵罐中,与后续待处理的鱼下脚料在罐中混合发酵,用于提高后续待处理物料的发酵效率。
[0048]将发酵后的产物用于昆虫蛋白原料生产,具体为:
[0049]A、发酵产物出料后包装:对发酵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出料,用编织袋包装回收;
[0050]B、苍蝇卵接种:根据培养工厂条件,将无害化处理回收的培养基接种苍蝇卵并混合均匀,装入浅盘或大型恒温培养室;
[0051]C、蛆虫培养:根据蛆虫每个阶段生长发育要求设置适宜温度、湿度、时间,进行培养;
[0052]D、灭活/出料:培养结束,应采用低温灭活,并根据终端产物要求进行干燥后筛分,或鲜料筛分,将虫体密封包装,得蛆虫蛋白粉蛆虫鲜体,作为高品质蛋白原料或用于水产与家禽养殖,剩余培养基作为高品质有机肥,或经灭活后用于水产养殖。
[0053]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此方法生产的蛆虫成活率达到99%以上,并且生长速度快,生产的蛆虫蛋白质量高。
[0054]实施例4
[0055]—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I)选取鱼下脚料,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0057](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并混合均匀;所述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2:1,所述稻壳粉和锯末占总混合物重量的18% ;
[0058](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2%,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质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4:2:4:1。调节罐内温度为45°C,pH值为6.7,每隔1h自动搅拌一次,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发酵所用时间为55h;
[0059](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一次性出料,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
[0060]经过具体实施例1?4发酵处理的鱼下脚料,分别对其进行有害菌检测,结果表明:未检测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所得到的发酵产物的有益微生物、有益次生代谢物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物料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废弃污染物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006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鱼下脚料,然后将下脚料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浆液状; (2)将粉碎成浆液状的下脚料放入发酵罐中,并加入稻壳粉和锯末后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3)然后再向发酵罐中加入发酵菌液,调节罐内温度为37?45°C,pH值为6.0?6.7,每隔6?1h自动搅拌一次,当发酵罐中的物料无腥臭味,颜色变深褐色至黑色时发酵完成; (4)发酵结束后,将罐内物料一次性出料,然后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骨刺、鱼鳞和鱼内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壳粉和锯末占混合物重量的10?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壳粉和锯末的重量比为2?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液的组成及重量配比为粪肠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3?4:1?2:2?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液占总物料重量的I?3% 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发酵结束后的物料还可以留在发酵罐中一部分,与后续待处理的鱼下脚料在罐中混合发酵,用于提高后续待处理物料的发酵效率。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罐内物料总量不超过罐体的7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下脚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生物有机肥用于水产养殖饲料或者蛆虫蛋白生产的培养基。
【文档编号】A23K10/26GK105948840SQ20161026850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林星, 林一星
【申请人】东山县协兴水产加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