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06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乙酰丙酮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乙酰丙酮制备工艺,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10051620.3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高纯度乙酰丙酮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如下高纯度乙酰丙酮制备工艺,含有乙烯酮 的制备工艺,还含有丙酮的酯化工艺、酯液蒸馏与异构化工艺和乙酰丙酮的精馏工艺;[0003]所述的丙酮的酯化工艺包括有[0004]第一步骤经新鲜丙酮工序选取的丙酮与回收丙酮工序选取粗蒸来的未反应的丙 酮经丙酮配料工序混合,通冷冻剂冷却;[0005]第二步骤经丙酮配料工序配制好冷丙酮打入酷化釜进入酯化釜工序,同时向酯 化釜中加入来自催化剂工序的锑钻锰复合酯化催化剂,并按需求量适当给催化剂工序补 充锑钻锰复合酯化催化剂;[0006]第三步骤将来自纯净乙烯酮工序的纯净的乙烯酮气通入酯化釜工序进行酯化系 统吸收,同时开丙酮循环泵从釜底抽出丙酮打入塔顶,如此循环吸收2小时至4小时;[0007]第四步骤当混合醋液的折光率达到1.4920至1.4935时,即停止吸收,将乙烯酮 气导入另一酯化系统;[0008]所述的酯液蒸馏与异构化工艺包括有[0009]第一步骤来自酯化釜工序的合成好的混合酯液通过过滤分离器工序分离除去锑 钻锰酯化催化剂,被分离除去的催化剂送至催化剂工序循环套用,过滤出的酯液打入粗 蒸釜粗蒸工序粗蒸,蒸出未反应的丙酮和其它低沸物送至回收丙酮工序,粗蒸后进入醋 酸异丙烯酯工序得到醋酸异丙烯酯;[0010]第二步骤来自醋酸异丙烯醋工序的取用醋酸异丙烯酯加入到异构化釜工序中异 构化釜中,并取自稀盐酸工序中稀盐酸加入异构化釜工序中,两者馄合后,升温至^KTC 至观01,反应2小时至4小时,醋酸异丙烯酯经重排得到粗乙酰丙酮。对来自异构化釜 工序中的粗乙酰丙酮经冷却分层分离工序冷却降温至0°C以下;[0011]第三步骤冷却静置1小时至3小时,有机相与水相分层,分离除去稀盐酸,除 去的稀盐酸进入稀盐酸工序循环套用;[0012]所述的乙酰丙酮的精馏工艺[0013]第一步骤来自冷却分层分离工序的有机相打入精馏工序中的1500升的精馏系 统精馏,进入成品乙酰丙酮工序得到高纯度的乙酰丙酮。[0014]然而,上述工艺并未涉及其各个工艺步骤所采用的设备。实用新型内容[00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制备 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它包括酯化釜,所述酯化釜上设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 管、丙酮进料管、纯净乙烯酮进料管、混合酯液出料管;且酯化釜上还连接有丙酮循环泵。[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酯化釜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呈圆柱状, 上、下两段呈球面状。[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与纯净乙烯酮进料管都 设于酯化釜上段;丙酮进料管设于酯化釜中段下部;混合酯液出料管设于酯化釜下段底 部;酯化釜中段下部还设有丙酮出口,酯化釜上段顶部还设有丙酮入口;丙酮循环泵的 进口与丙酮出口相通连接;丙酮循环泵的出口与丙酮入口相通连接。[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酯化釜中段上部设有温度计及压力计。[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纯净乙烯酮进料管及 酯液出料管上都设有球阀。[00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混合酯液即是通 过本实用新型酯化而得;酯化釜中段上部温度计及压力计的设置是为方便操作者实时观 察酯化釜内的状态,以正确操作酯化工序。


[0022]图1是实施例侧视图;[0023]图中,1、酯化釜,11、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2、丙酮进料管,13、 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4、混合酯液出料管,15、丙酮循环泵,16、丙酮出口,17、丙酮 入口,151、丙酮循环泵的进口,152、丙酮循环泵的出口,18、温度计,19、压力计, 134、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 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002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它包括酯化釜1,所述酯化 釜1上设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丙酮进料管12、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3、混 合酯液出料管14 ;且酯化釜1上还连接有丙酮循环泵15。[0027]所述酯化釜1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呈圆柱状,上、下两段呈球面状。[0028]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与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3都设于酯化釜1上段; 丙酮进料管12设于酯化釜1中段下部;混合酯液出料管14设于酯化釜1下段底部;酯 化釜1中段下部还设有丙酮出口 16,酯化釜1上段顶部还设有丙酮入口 17 ;丙酮循环泵 15的进口 151与丙酮出口 16相通连接;丙酮循环泵15的出口 152与丙酮入口 17相通连 接。[0029]酯化釜1中段上部设有温度计18及压力计19。[0030] 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3及酯液出料管14上都设 有球阀1;34。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酯化釜(1),所述 酯化釜(1)上设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丙酮进料管(12)、纯净乙 烯酮进料管(13)、混合酯液出料管(14);且酯化釜(1)上还连接有丙酮循环泵(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酯 化釜(1)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呈圆柱状,上、下两段呈球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其特征在于,锑钴锰 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与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3)都设于酯化釜(1)上段;丙 酮进料管(12)设于酯化釜(1)中段下部;混合酯液出料管(14)设于酯化釜(1) 下段底部;酯化釜(1)中段下部还设有丙酮出口(16),酯化釜(1)上段顶部还设有 丙酮入口(17);丙酮循环泵(15)的进口(151)与丙酮出口(16)相通连接;丙酮 循环泵(15)的出口(152)与丙酮入口(17)相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其特征在于,酯化釜 (1)中段上部设有温度计(18)及压力计(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其特征在于,锑钴锰 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11)、纯净乙烯酮进料管(13)及酯液出料管(14)上都设有 球阀(13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乙酰丙酮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酯化釜结构,它包括酯化釜,所述酯化釜上设有锑钴锰复合酯化催化剂进料管、丙酮进料管、纯净乙烯酮进料管、混合酯液出料管;且酯化釜上还连接有丙酮循环泵。
背景技术
中涉及的混合酯液即是通过本实用新型酯化而得。
文档编号C07C45/76GK201807355SQ20102027394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杨立新, 林伯祥, 高敏华 申请人:湖州新奥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