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分液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1487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锥形分液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锥形分液釜。
【背景技术】
[0002]分液,指的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分离操作。分液是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操作。工业上,用于分液操作的常用设备之一是分液釜。
[0003]现有技术的分液釜,一般通过搅拌来使液体混合物分散均匀;待液体混合物分散均匀后,采用静置的方式,来使液体混合物中密度大的液体沉降至分液釜的底部,密度小的液体上浮至分液釜的上层。在分液的过程中,液体混合物是否分散均匀将影响分液效果,现有技术中发现,反应釜底部的液体的分散是一个较为难解决的问题:密度小的液体吸附在釜底上而无法上浮至上层。
[0004]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4258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其包括釜体、釜盖、U型夹套、锚式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以及支承座,釜体包括圆筒和椭圆形下封头,圆筒和椭圆形下封头焊接,釜体和釜盖法兰连接,它们之间垫片密封,U型夹套包围圆筒和椭圆形下封头,U型夹套上端部为渐缩锥体,锥体的上口和圆筒焊接,6块导流板条周向均布于圆筒内壁,导流板条径向设置且沿轴向延伸,圆筒内径是导流板条宽度的11倍,温度计套管伸入釜内且上端固定在釜盖上,温度计套管内设温度计。这种反应釜希望通过改变搅拌桨的形状使其与椭圆形下封头的形状基本吻合,来使得搅拌桨能够深入釜底,从而提升釜底物料的搅拌程度。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在分液处理时,打开底部的出液阀,下层液体开始被排出釜内,但由于椭圆形下封头的宽度较大,其两侧的下层液体在流向出液口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可能导致在分液后期上层液体比部分两侧的下层液体还更快流至出液口,导致分液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包括釜底部的滞留的混合液体分散均匀,分液高效的锥形分液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形分液釜,包括上封头、釜体、下封头和搅拌装置,所述上封头、釜体和下封头焊接成一体且其围成一个空腔,下封头的底部设有出液阀;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搅拌桨位于空腔的中下部;所述下封头为锥形,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
[0007]将下封头从传统的弧形改进成锥形,在同样的搅拌力度下,使用锥形的下封头,可使液体混合物的分散更均匀,特别有利于釜底部的液体的分散:
[0008]—方面,如果弧形的下封头和锥形的下封头的高度相同,那么锥形的下封头内能容纳的流体更少,在同样的搅拌力度下,其搅拌更彻底,有利于分散液体混合物;
[0009]另一方面,如果弧形的下封头和锥形的下封头能容纳的流体相等,那么锥形的下封头的高度更大,根据搅拌桨和容器内壁需要预留一定空间的操作习惯(考虑到若搅拌桨和内壁过于贴近,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刮擦,特别是当搅拌的物质容易吸附在搅拌桨上),则当搅拌桨在伸入下封头的内部的同样的深度后,使用锥形下封头的情况下,其搅拌桨的底部和下封头的底部之间能容纳的液体更少(这部分可看做搅拌桨只能间接作用的液体),更有利于分散充分。
[0010]同时,将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和传统弧形下封头相比,使用本申请的下封头,其在静置后分液时,有利于使下层液体快速的排出,避免上层液体的先于部分下层液体排出的情况,分液更高效。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ο
[0012]采用上述结构,在达到本申请技术目的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流体对内壁的冲击,有利于延长釜体和下封头的使用寿命。
[0013]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为锚式搅拌桨。
[0014]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不同水平面的液体混合物相互混合,使其分散均匀。
[0015]作为优选,所述锚式搅拌桨为上宽下窄状。
[0016]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水平面的液体混合物之间的相互混合,另一方面可以其上宽下窄状能和本申请的釜体、下封头相匹配,更大程度的加强能分散的力度。
[0017]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的桨叶为上翻状。
[0018]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将下层的液体吸至中上层,使其充分混合。
[0019]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设在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
[0020]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液体混合物的整体的充分分散。
[0021]作为优选,所述釜体为圆柱状,其高度为下封头的高度的1-5倍。
[0022]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增加釜体的容纳液体量,有利于工业化。
[0023]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的最低点与下封头的最低点之间的竖直距离为下封头的高度的0.2-0.8倍。
[0024]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保证分散均匀,另一方面避免搅拌桨与内壁之间的碰擦,有利于安全操作。
[0025]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和出液阀设在同一竖直线上,且该竖直线和釜体的轴心线重合。
[0026]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安全搅拌,还有利于保持出液时的平衡。
[0027]作为优选,所述釜体和下封头的内表面均为光滑面。
[0028]采用上述结构,可减少部分液体吸附在内壁的情况的发生。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将下封头从传统的弧形改进成锥形,在同样的搅拌力度下,使用锥形的下封头,可使液体混合物的分散更均匀,特别有利于釜底部的液体的分散;
[0031]2.将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其在静置后分液时,有利于使下层液体快速的排出,避免上层液体的先于部分下层液体排出的情况,分液更高效。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的A-A的剖面图;
[0034]图3为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1、上封头;2、釜体;3、下封头;4、搅拌装置;41、搅拌电机;42、搅拌桨;5、出液阀;6、空腔;7、投料口;8、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参照图1至图3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所示,一种锥形分液釜,包括上封头1、圆柱状的釜体2、锥形的下封头3和搅拌装置4。上封头1、圆柱状的釜体2、锥形的下封头3焊接成一体,且下封头3的底部设有出液阀5。结合图2所示,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液体混合物的空腔6。釜体2和下封头3均经抛光处理至内表面为光滑面,釜体I的高度是下封头3的高度的0.8-3倍。
[0039 ]如图2所示,上封头I的顶部设有搅拌电机41、投料口 7和排气口 8,搅拌电机41上连有上宽下窄状的锚式的搅拌桨42。搅拌桨42伸入空腔6内,工作时可调整搅拌桨42的高度,使其位于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其最佳的高度为搅拌桨42的最低点与下封头3的最低点之间的竖直距离为下封头3的高度的0.2-0.8倍。搅拌桨42和出液阀5设在同一竖直线上,且该竖直线和釜体2的轴心线重合。
[0040]如图1所示,锥形的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3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ο[0041 ] 实施例2
[004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搅拌桨42的桨叶为上翻状,且锥形的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3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锥形分液釜,包括上封头(1)、釜体(2)、下封头(3)和搅拌装置(4),所述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焊接成一体且其围成一个空腔(6),下封头(3)的底部设有出液阀(5);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桨(42),搅拌桨(42)位于空腔(6)的中下部;其特征是:所述下封头(3)为锥形,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3)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3)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桨(42)为锚式搅拌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锚式搅拌桨为上宽下窄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桨(42)的桨叶为上翻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桨设在下封头(3)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2)为圆柱状,其高度为下封头(3)的高度的1-5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桨(42)的最低点与下封头(3)的最低点之间的竖直距离为下封头(3)的高度的0.2-0.8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桨(42)和出液阀(5)设在同一竖直线上,且该竖直线和釜体(2)的轴心线重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分液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2)和下封头(3)的内表面均为光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形分液釜,包括上封头、釜体、下封头和搅拌装置,所述上封头、釜体和下封头焊接成一体且其围成一个空腔,下封头的底部设有出液阀;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搅拌桨位于空腔的中下部,所述下封头为锥形,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包括釜底部的滞留的混合液体分散均匀,分液高效的锥形分液釜。
【IPC分类】B01F15/02, B01F7/18
【公开号】CN205252974
【申请号】CN201521068560
【发明人】潘行平, 周兴旺
【申请人】杭州欣阳三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